中藥芬芳,南京人的老藥房記憶

藥房有故事

故事在人群中流淌

在時間中沉釀

在民國時期的南京

德泰永、同仁堂、泰和生、張泰和都是當時著名的中藥店

老南京們有句順口溜叫做:“到了三山街口,古今中外樣樣有!”

三山街其實不是一條街,而是以中華路與建康路、升州路十字路口為中心的一個片區。南京沒有一個商業老字號比三山街的早和多,貫穿三山街片區的中華路北段早在六朝時就是御街,自古就是鬧市,而這四家老藥店都開在三山街上。

1。曾經的三山街的地標——同仁堂

中藥芬芳,南京人的老藥房記憶

同仁堂老藥店

南京同仁堂,其前身是北京同仁堂南京分號,始建於1926年,由同仁堂樂氏家族第十三代嫡傳樂篤周創立。

中藥芬芳,南京人的老藥房記憶

樂顯揚畫像

南京同仁堂總號以經營北方中成藥為主要特色,處方來自樂氏祖傳、民間和清宮秘方,以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人參再造丸等著稱於世。

中藥芬芳,南京人的老藥房記憶

南京同仁堂

南北同仁堂一脈相承,同仁堂人始終遵循著“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道德準則,以嚴謹、認真的從業作風,確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長盛不衰。

2。南京中藥業之翹楚——泰和生

給客人抓藥

“泰和生”是南京人中有口皆碑的寧幫中藥店,學名是“泰和生參藥店”,始創於1824年,即清道光4年,由王永泰,王永和兄弟兩創辦。王氏兄弟先在水西門外上新河擺攤賣藥,1830年租賃門面開了“泰和生藥店”。

中藥芬芳,南京人的老藥房記憶

泰和生藥瓶

這隻青花小藥瓶是工地上出土的,小瓶正面有“金陵泰和生”字樣,反面是“臥龍丹”,是泰和生藥店生意比較興盛的時候定燒的,小瓶釉面光潔,青花髮色較深沉,美中不足的是底部不太平整,因此不能站立。不過這樣子的小藥瓶,應該就是臥放著的,根據泰和生藥店的發展歷史,大約是在1840年遷至水西門油市大街之後一段時間燒製的。

3。貨真價實——張泰和

中藥芬芳,南京人的老藥房記憶

一家草藥鋪的調理師正在調配端午茶

“張泰和國藥號”以貨真價實、不圖厚利著稱。當時南京的名中醫張簡齋、張棟樑等人給窮人看病,在藥方上批註“病者貧苦”,病人就可以拿著這藥房到張泰和免費抓藥。

張泰和的中成藥,選料非地道藥材不可,飲片切制講究精細,片型色澤俱佳,尤其是塘棲痧藥、小兒八珍糕、牛黃清心丸享有很高聲譽。

4。老南京從小抓藥的地方——德泰永

中藥芬芳,南京人的老藥房記憶

升州路160號的老樓已經破敗不堪

德泰永創建於清末,其輝煌貫穿了整個民國時代。在城南生活了幾十年的市民“老南京”是這樣描述這家藥店的:“那時候城南人都知道升州路‘德泰永’,買藥抓藥都會到這裡來。”

“德泰永”自己會製作藥材,每年冬天都會從外地購買一大批梅花鹿來宰殺,因為鹿茸、鹿角、鹿骨等都可以入藥。

中藥芬芳,南京人的老藥房記憶

升州路184號的老舊民房

現在,這裡成了一處不可移動文物,屋頂出現坍塌,兩側牆體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