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中國足球的救命稻草,還是要命的毒藥?

近日,據說前巴西足球運動員埃爾克森歸化完成,已經入選了最新一期中國男足國家隊的大名單。埃爾克森的能力毋庸置疑,作為世界級前鋒更是獨步亞洲。從根本上解決國足“鋒無力”的痼疾。如果在40強賽,能把“野牛”、“小摩托”等效力中超中甲的外援歸化進國足,那中國男足的實力將大大增加。我們可以暢想國足時隔20年之後再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的場景,2022卡達世界盃已經在向我們招手了。想一想是不是很美?可是筆者怎麼也美不起來。

歸化,中國足球的救命稻草,還是要命的毒藥?

筆者這幾天在網上也看到了很多支援歸化政策的觀點,他們提出的理由無外乎有以下幾種:1,代表一個國家比賽,看的是國籍不是人種;2,中國正逐步成為一個國際化,具有開放包容性的國度;3,我們可以在很多領域引進國外的優秀人才,體育領域為什麼不行?4,歸化外籍選手參加本國的體育運動隊在國際是通行的,我們很多專案上的優秀運動員都被外國歸化,我們也可以這麼做的;5,歸化會帶來中國男足成績上的提升,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喜歡足球,對增加足球人口,夯實足球基礎大有幫助。

歸化,中國足球的救命稻草,還是要命的毒藥?

已經歸化成功的埃爾克森

歸化,中國足球的救命稻草,還是要命的毒藥?

李可,已經為國足上場比賽

但筆者對於上述的論點卻不敢苟同。筆者認為,歸化有能力的外援進國足,對中國足球水平的提高和幫助,最多隻相當於一粒讓一個性無能可以暫時勃起的藍色小藥丸,不會在根本上改變中國足球水平落後的現狀。只是讓我們取得暫時性的虛榮和慰藉而已。根子上說,足球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硬體上,是人種的差異;軟體上,是足球文化和管理水平的問題。雖然都反對種族論,但我們卻不能忽視這個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黃種人在技巧和靈敏上具有天賦的優勢,所以東亞人尤其我們中國人在跳水、體操、乒羽小球等體育專案上能夠佔據集團性的長久的統治地位。但是在需要力量、爆發力、柔韌性等等的體育專案上,卻缺乏天才選手。即使在這些體育專案上有那麼一兩個如劉翔、李娜等世界級體育明星出現,也是幾十年才能有那麼一兩個而已吧?我們對足球運動所需身體基因上的優勢是不存在的。這麼說,好像歸化更必要了,競技體育在娛樂的角度上講是不太講究國籍地緣等因素的,娛樂為主嘛。但是在國家隊這個層面上講,我們需要的是made in china。像奧運會世界盃這樣的國際賽場,絕對不是娛樂的問題,嚴肅地講,這類比賽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尊嚴和民族感情。

筆者不是全盤反對歸化,但是歸化總是要有底線的吧?不在於是不是洋麵孔,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一顆中國心。對於中華民族及其中華文化的認同。花錢買來的僱傭軍,他們會把中國當成自己的祖國麼?就算取得了好成績,我們很光榮麼?反正筆者不會有自豪感。雖然中國歷史以來一向就不是一個移民國家,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強盛,中國的護照越來越值錢了。外籍人士移民並加入中國國籍也不新鮮。但改變國籍並不代表他們就是中國人了,是不是中國人並不是以國籍為判定標準,而是文化認同和歸屬感。如果他們出生和成長在中國,把中國當成祖國,種族和膚色絕對不是問題。這樣的歸化筆者贊同。

中國的球迷很多,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假球迷。中國的足球文化實際上根基非常差,關注的不是足球本身,更多的是成績。成績好了去看一看,成績不好不聞不問。成績不好的球隊,整個體育場空蕩蕩的。記得央視曾經播出一個德國的紀錄片,一直常年徘徊在德甲和德乙的小俱樂部,他所在的城市只有十幾萬人口,卻有一座3萬多座位的專業足球場。每逢比賽,幾乎場場爆滿,差不多這個城市的每一個家庭都有人去球場看足球比賽,他們的足球基因是流淌在血液當中的。我們沒有那樣的足球文化,沒有足球文化就沒有足球人口。

我們的足協,約等於豬協,管理體制一直都受到詬病。管理水平上不去,還急功近利。歸化不僅是在國家隊層面,今後各個足球俱樂部也會紛紛效仿。畢竟規劃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還有誰願意去搞青訓呢?恐怕今後不僅是國家隊,連各個俱樂部都全是洋麵孔。想一想多可怕,這將會給中國足球的發展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歸化,中國足球的救命稻草,還是要命的毒藥?

我們的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