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詩經》中最纏綿的一首,有五種讀法,你喜歡哪一種?

《詩經》諸詩,論思念之深切,大約無過於《卷耳》。要論纏綿之熱烈,恐怕就要算《樛木》了。《樛木》以樹木和葛藤相互交纏起興,寫盡纏綿中的歡喜;放在千載之下去讀,也讓人心生嚮往。韓愈說:“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可《樛木》寫歡愉卻稱得上既工且好。

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第一章]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第二章]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第三章] 《詩經·國風·周南·樛木》

《樛木》:《詩經》中最纏綿的一首,有五種讀法,你喜歡哪一種?

第一章。南,南方。樛木,樹枝下垂而彎曲的大樹,不是特定的樹木名稱。葛藟,葛草,大約是野葡萄或爬山虎一類會向上攀援的植物。累,就是纏繞的意思。只,或說是語氣助詞,或者說相當“這個”。福履,就是福祿,意思是順利如意。綏,本義是車中的用來幫人坐穩當的繩索,猶如今天公交車上的抓手;古代馬車易顛簸,抓緊了,才能坐穩站穩,所以“綏”又引申為“安”之意。這一章大致意思是“南方喲大樹枝條垂下來,葛藟喲向上緊緊纏著它。多快樂啊那位君子,順利如意讓他安心!”

《樛木》:《詩經》中最纏綿的一首,有五種讀法,你喜歡哪一種?

第二章,相較第一章僅僅只變動了兩個字。荒,是掩蓋之意;將,扶助之意。雖然只改動了兩個字,意思和感情卻進了一層。由纏繞而掩蓋,葛草愈見茂盛,親愛愈見殷勤。由“福履綏之”到“福履將之”,就寫出了葛藟的殷勤親愛,對這位君子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幫助他去實現更高的理想。

第三章,詩法和第二章一樣,也是改動了兩字。其效果,是再次將意思和感情推進一層。縈,是旋繞之意。另有一種說法,縈,原本的字或許是“榮”,意為繁盛而至於收捲包裹。成,是成就、最終實現之意。由纏繞到掩蓋到卷裹,親暱之意越來越濃;而對於君子來說,他的福履也越來越大,直至達到屬於他的最高成就。可見這三章詩乃是逐層推進的,猶如浪頭,一層高過一層,到最後一層,真是熱烈之極,無以復加。

《樛木》:《詩經》中最纏綿的一首,有五種讀法,你喜歡哪一種?

葛藤纏樹

那麼,這樣一首詩,到底是在寫什麼呢?

今人程俊英認為這是一首祝賀新郎的詩。新郎,就是詩裡的君子,也就是“樛木”。“葛藟”是比喻新娘出嫁,依附於君子。君子喜得貞專的新娘子,所以眾賓客祝他新婚如意。這種讀法,自有根據,不能說不通。但一下子卻讓詩變得空洞,因為詩出賓客之口,就不免只是客套話,猶如我們每逢親戚朋友結婚,發一條祝福的資訊,“新婚快樂!”就算再多寫兩行,也還是脫不了客套的本質。

《樛木》:《詩經》中最纏綿的一首,有五種讀法,你喜歡哪一種?

如果一定要以男女的角度讀這首詩,那我以為,恰當的讀法應該是,假設作詩的人乃是以葛藟自比,寫熱戀時的心意。也就是說,得假定這是一首情難自已的熱戀之歌。這樣,詩讀起來就有點王菲唱的《我願意》那樣的味道。才能讓詩一下子呈現出深情纏綿的風致。

當然,古人才不會這麼讀。漢代人認為,這首詩是為歌詠后妃能夠善待眾嬪妾而作。作詩的人,後來有人指認為嬪妾之一。

后妃不嫉妒年輕嬪妾的美貌,總是仁慈地對待嬪妾們,並常常向文王推薦她們,使她們都有機會為文王效勞,共同為王室開枝散葉而努力。按照這種解釋,“樛木”是指后妃,“葛藟”是指眾嬪妾。后妃既然能往下伸出高貴的玉手,接引位於其下的嬪妾,這是“以禮相待”,那麼嬪妾感激她的善意,就樂於攀援,順從后妃,這是“以義相從”。所以鄭玄說“禮義俱盛”。

總之,一家子和諧安定,其樂融融。文王就不用再擔心後宮爭風吃醋,風起雲湧以至於不可收拾,所以能夠順心如意,安享清福。當然,後宮既然和諧,文王也就可以專心治國,不必有後顧之憂,如此則國家繁榮昌盛自不待言。這就是“福履成之”。

《樛木》:《詩經》中最纏綿的一首,有五種讀法,你喜歡哪一種?

漢代人的說法,後人不見得都同意。有人提出,這首詩多半是大臣祝頌君主的詩。那麼,按照這種觀點,“樛木”就是指君主,而“葛藟”則是指大臣,整首詩講的不是愛情,也不是後宮和諧,而是君臣關係。君主善待臣下,臣下積極效忠君主,於是國家大治。這,就是做國君的福履。

不過這種讀法,所獲意義,也還稱不上深刻。還有人在這首詩中讀出了西周封建體系。揚之水引明代人何楷的話,說這首詩寫的是“南國諸侯歸心文王也”。照這個主題看,“樛木”指的是周室,而“葛藟”指的是那些歸附周室的小諸侯國。文王能夠仁慈地對待這些小國,所以這些小國也都忠心耿耿地侍奉文王,猶如葛之附於樹。天下安定,所以文王福履匪淺。

《樛木》:《詩經》中最纏綿的一首,有五種讀法,你喜歡哪一種?

周初地圖,可以看出周南部有許多小國

五種讀法,是耶非耶,當然很不好說。其實,不論哪一種讀法,不都是在講一方給予,另一方迴應麼?給予合適,迴應合適,自有福履綏之。那麼,你喜歡哪一種讀法呢

溫馨提示:這是趣味君出品的《詩經》閱讀系列第五篇,歡迎各位看官收藏、點贊、討論,關注本號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