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歷史上修士提倡“三教合一”的高人不能說沒有,但是也確實不多,有可能也是儒家的君子提倡比較多。儒家君子一般文化素養較高,談玄論道,通常會佛道雙修。但是在門戶觀念比較濃厚的宗門內部,三教合一論一直比較邊緣化,而真正能成就的、或者說彰顯於世的更是寥寥無幾、屈指可數,更遑論說精通易醫武道之數術,開創一派宗門之典範,能做到此者,非龍象之才不能為之。今天要講的唐僧李道子就是這樣一位高人。李道子,這樣看他的名字好像是位道教高人,但其實唐僧李道子,他原來姓什麼不得而知,李姓是後來唐太宗所賜。首先他是一位和尚,名叫“儒子”,字是“道武”,號為“十力”,遊化號“道子”。這四個名稱涵蓋了儒、道、釋、武四家稱謂。他的名號如此多雜,正是三教合一的特色所在。他出生的故里——博愛唐村千載寺,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被稱為“無極之鄉”、“無極故里”。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要了解李道子這個人,其實資訊非常有限。可以用“神秘”二字概括之。從他被唐太宗賜姓李這段事蹟看,應該是做出過重大成就的傑出人士,可惜具體事蹟無從得知。後來遊化四方的時候又故意“化名隱籍”,更是讓人無從印證他的生平事蹟。出仕的儒者和皇帝哪一年出生、有些什麼生平事蹟要想搞清楚還是很方便的,甚至皇帝哪天寵幸了哪個妃子都有敬事房的太監記錄在冊。但是與此完全不同的是,歷史上也有很多隱士、高人的身世卻難以查證,比如黃帝、老子、莊子、許宣平、麻衣道者、火龍真人、張三丰等,甚至不能確定這些人是凡人所生還是神仙后裔,在哪一年、哪個地方出生,活了多久,什麼時候離世,是昇仙了還是真的死了?統統無從確卻地得知。這些修煉真人,隱其身,並隱其姓名。其里居不可考,以天地為里居,其事蹟不多著,以潛德為事蹟。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同樣的,關於李道子的身世來歷,文獻記載中也只有寥若晨星、殘頭去尾的一兩條記述。在《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和《千載寺唐僧十力傳碑》以及《續高僧傳-卷第二十九。唐梓州通泉寺釋慧震傳十一》記載著這位高士雪泥鴻爪的蹤跡,而且,千載寺的石碑經是根據康熙殘碑或者拓片所譯撰,且為現代電腦雕刻,石碑內容有玄虛之處,所以真假難以考證。

關於《千載寺唐僧十力傳碑》,是始於若干年前,在河南省博愛縣唐村李氏家族整理編修家譜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通原來樹立於唐村附近“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裡的石碑拓片。為我們瞭解李道子提供了新的資料。

千載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十年(67),原名無極寺,北魏太平真君年間(440—451)因魏太武帝滅佛,遂更名為無極廟。北魏文成帝興安二年(453)恢復舊稱,東魏武定三年(545)更名為千載寺。遺址位於河南省博愛縣城南7公里的唐村西北一帶。

千載寺是由釋、道、儒三教寺廟組成的建築群落,規模宏大,1958年後,遺址被多次拆毀。寺裡的100多通石碑也散落流失社會。《千載寺唐僧十力傳碑》原碑下落不明,所幸碑文拓片流傳了下來。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唐時,千載寺住持李道子,號十力和尚,“以弘三論為務”,創藝了無極養生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千載寺唐僧十力傳碑》記曰:

千載寺唐僧十力(李道子)傳碑

蘧鑑

大唐貞觀賜李氏名儒子,字道武,號十力,僧遊化號道子。河內人,隋大業十年二月二日,河內無極寺域,三教門弟,神龍降凡,馬蘭草母誕世。少即聰,目過不忘,文武醫易,博藝皆修,《涅磐》、《攝論》、黃老經通,弘揚釋道儒三教,融易以大明渡無極經、易筋經、道德經、黃庭經、千金翼方,吐納導引創藝無極養生武功,研傳千載養生醫鑑秘訣。武練月雪,感之三聖,夢中授藝,功驚武林。詔住京師,造像西山,化名隱籍,藝傳東泉,醫遊揚州,授賢大明,廬山傳藝,塑藝少林,晚秋黃業,歸故育弟。師曰:三教義正,嚴律武風,勿為霸腐。拳為民生,以柔克剛,舍已從人,未成功器,勿名師門。蒼龍抬頭,千載重逢,傳奇十力,大僧養生,神通六旬,寂息十八天日。九九重陽,返老還童,星壽一百二十八載。開元中圓寂千載寺三教堂殿,葬儀時容體柔軟,面色如生,身穿道袍,體蓋袈裟,頭枕三教經書,手持墨劍,僧人立左,道士立右,儒官儀禮。三教經日不散,囑弟秘葬,師賢剎共,勿築志塔,而天下稀及之。大巧若拙,養生神器,故天下莫能勝譽。釋道儒三教合一,博藝修僧,無極養生拳功,勝創先師之爭。

大清康熙丙申年二月二日千載寺古臧殘碑譯撰書普觀題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千載寺唐僧十力傳碑》

根據這塊碑文所記載,李道子的身世和所行之事根本不是凡人所能為。李道子的出生是“神龍降凡,馬蘭草母誕世。”,非常具有神話色彩,歷史記載中只有皇帝出生(比如朱元璋),或者聖人賢者出世才會有此描繪。正因為有如此神奇的出生,才會有後來的“少即聰,目過不忘,文武醫易,博藝皆修,《涅磐》、《攝論》、黃老經通,弘揚釋道儒三教”,這段記錄幾乎與道教尊崇的古仙“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可以相提並論。及後,有“武練月雪,感之三聖,夢中授藝,功驚武林。”,與太極拳祖師張三丰“夢中神人授拳”何其神似?!

《十力傳碑》特別介紹了李道子在武術上的造詣,即“創藝無極養生武功”。無極養生武功的理論基礎包括:“大明渡無極經、易筋經、道德經、黃庭經、千金翼方、導引吐納。”這個記述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太極拳理論體系的來源,如陳王廷在他的一首詞中即有“一卷黃庭隨身伴”之句。有觀念認為,李道子創立了無極拳、太極拳的理論基礎,而《紀效新書》則創立了各家太極拳的應用招式,張三丰又集其大成闡揚道家太極修真之術,並提倡“願天下英雄豪傑益壽延年,勿為技擊之末爾”,似是與李道子同聲相和之語。

因各方傳承史料不明,是以太極拳的來源一說眾說紛紜,斯以為,太極拳為“太極全”方為中國太極文化之真諦。太極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也不是哪一派的專利,它是一個綱領性的理論指導,可以隨著時間和事物的出現應用於各門各法各人各處,而後人皆以前人、別門為依據,是以“太極無處不在,大道是也。”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李道子是太極拳的創始人是一個頗有影響的觀點。最早提供這個說法的是清末民初的宋書銘。在他所傳的《太極功。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中有詳細敘述。關於太極拳的起源和創始人,有觀念認為,太極拳起源於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創立了太極拳。然而,河南博愛唐村所發現的康熙五十五年所修的《李氏家譜》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李氏家譜·序》不僅記述了唐村李氏的由來,而且還記述了李氏歷世名人事略與功德:

“始祖披荊斬棘,蒙霜露而居焉。當是時,墾田構室,幾費艱辛而不殫煩者,貽厥後也……故吾李姓日蕃,人丁頗富。明清列賢書,舉監生,文武進士舉貢,不可指數。五世祖諱明道,居住懷府開業羽箭行,譽招武雄。……八世祖諱春茂名葉蓁,中貢後入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博公武道,習拳、渡劍,看星相,讀兵法,弘揚三教合一,論無極養生功十三勢拳,劍(創)槍藝,譽傳神功,遊教傳拳於晉、魯、陝、浙、湖廣,數省赫名焉。九世公諱仲、諱信,結陳溝姑表陳公諱奏廷,三表兄弟,太極門拜師結義,樹志文武,竟功成名,創藝太極養生功,練傳無極功十三勢通臂功,考舉選貢,誘闖賊營,文武智傑,威振賊雄。”

從這段話裡可以發現很多重要資訊,首先有關於李春茂學藝千載寺太極宮的事蹟:李春茂“萬曆年貢生。早年依父濟源讀習《四書》、《五經》,後入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博公習拳,讀《孫子兵法》,練無極功十三勢拳,劍(創)槍藝箭藝,譽傳神功,弘揚三教,論遊教傳拳於晉、魯、陝、浙、湖廣名焉。”

再次是這段記載中出現了陳式太極拳陳王廷的敘述:李氏家族的九世公李仲、李信與陳溝(即陳家溝)的姑表弟兄陳奏廷(即陳王廷),“太極門拜師結義,樹志文武,竟功成名,創藝太極養生功”,這為我們考證陳氏太極拳的來歷提供了新的史料。但是無論如何,千載寺李道子,都是無法繞過去的一個關鍵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李信在歷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李信曾加入李自成起義軍,提出口號“闖王來了不納糧食”,以其文武才能取得信任為將。崇禎十七年(1644年)遭李自成冤殺。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李氏家譜》所記載的李春茂《無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太極拳養生功譜》的無極拳、太極拳等這些不朽的武術理論著作,被後來太極拳的習練者引以為太極拳的經典理論和創新依據。結合前文《十力碑》對李道子的“吐納導引創藝無極養生武功,研傳千載養生醫鑑秘訣。”描述來看,李氏家族的這些太極拳理論著書是對李道子理論思想的發揚和總結。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十力碑》相當於是李道子的一塊緬懷“墓誌銘”,李道子所取得的傑出成就和歷史貢獻受到後人的敬仰和推崇。

李道子所創的無極拳在焦作地區和全國都有流傳。博愛縣的義溝、小中裡、貴屯、西中道、馮竹園、九府墳、北里等數十個村都有流傳。也出現過許多有名的大家。如小中裡村的一位叫張振興的民間武術家,一生以無極拳和十三勢軟手為伴,到他70多歲的時候兩米多高的房子他仍能一躍而上。貴屯村有一位郜姓老者乳名叫寧,因腳有殘疾,人稱骨朵寧,善八極拳、通背拳,他一輩以拳為妻為子,成為遠近聞名的武術家。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為太極拳家所熟知的《授密歌》傳為李道子所作,並無爭議。這首四句八言的律詩總共32字,非常簡短,但是內容高深莫測:

“無形無象,全身透空;

應物自然,西山懸磬;

虎吼猿鳴,泉清河靜;

翻江倒海,儘性至(立)命。”

太極拳家、內丹修煉者都對這首詩做過高屋建瓴的解讀和註釋,各有側重和理解,但是如果沒有親證到古人的境界,所有的解釋只能算是猜測。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李道子還有個“十力”的號,十力道人李道子的稱號也為大眾熟知。那麼“十力”是什麼意思呢?何為十力?據《增一阿含經》和《大智度論》釋義:一是知覺處非處力;

二是智之進業報智力;

三是知禪解脫三味智力;

四是知諸業報勝劣智力;

五是知種種解智力;

六是知種種界智力;

七是知一切所道智力;

八是知無眼無礙智力;

九是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是知永斷習氣智力。

這麼一看,能得“十力”之智,已證入無上甚深之境。可見十力和尚是位博大高深的聖僧。

再來看《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有關“十力”和尚的條目:“唐僧,氏裡師承不祥,通《涅磐》、《攝論》。武德末(626)居京師,德齒俱尊。貞觀中依慧震住梓州通泉寺,後不測所終。”

三教合一之高士,精通易醫武道,傳為太極拳鼻祖

這裡的記載非常簡略,連他的姓氏、名號、籍貫一概不詳。但是其法號、生活年代、擅長的佛教經典、遊學過的地方和寺廟,和《十力傳碑》所記都是相同的。顯然大辭典裡這個唐僧十力與千載寺唐僧十力基本可以確定就是同一個人。其中與慧震的交往,也得到了《續高僧傳》的印證,在《卷第二十九。唐梓州通泉寺釋慧震傳十一》記載:“先有一馬日行五百。曾經入陣。餘馬並死。惟此得還。至(貞觀)十四年七月。忽自嘶鳴。不食三日。震聞毛豎。有一異僧名為十力。語震曰。馬與主別。主當先行。來年正月十五日。日正中時應入涅槃。法師須散財物。無留於後。於身何益。言已而隱。莫知其由。”

其後文還記述了慧震果然像十力所說如期而逝。這段記載表明十力在貞觀十四年左右就已經在通泉寺,與《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所載“貞觀中依慧震住梓州通泉寺,後不測所終”的說法完全吻合。同時這兩份資料也證明《十力傳碑》碑文中所記的“東泉”乃是“通泉寺”之音轉所誤。《十力傳碑》中沒有說明“東泉”的所在地,而這兩份材料所記則清楚地告訴我們是在四川的梓州(今四川三臺境內)。《續高僧傳》的這段記敘還讓我們瞭解到,十力當時已經有十分傳奇的事蹟了,所以才會被目為“異僧”。那麼在民間有更多的離奇傳說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在道教典籍中尚沒有找到關於李道子的記載。有可能的原因是李道子雖然提倡三教合一論,但是公開的身份畢竟是和尚法身,又住持千載寺,是以道教典籍並無記載。

綜上種種來看,十力僧李道子的確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出入宮門是為儒家,出家為僧是為佛家,隱身化跡是為道家,創拳弘教是為武家,即儒、即佛、即道,三教圓融而能集大成者,百萬人中能有其一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