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城市 看看這些訴說著昆明過往的古橋

歸隱城市 看看這些訴說著昆明過往的古橋

玉案山上的兩座古橋

舊時的昆明水系縱橫,古橋串聯起老昆明城的阡陌交通。隨著城市發展,大部分古橋淡出人們視野,散落在城市角落、野嶺荒郊,有的至今仍發揮著作用,與周邊古建築連成一片,彰顯著昆明的厚重歷史和市井煙火。

歸隱城市 看看這些訴說著昆明過往的古橋

玉案山上的兩座古橋

溯源馬料河

馬料河是元代賽典赤開鑿的昆明六河之一,是昆明老城水系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馬料諧音馬尿,或許是這裡山清水美,抑或視野開闊,據說過去馬幫趕馬經過馬料河,馬就會在這裡撒尿。畢竟馬尿聽上去不雅,後來就叫馬料河了。

阿拉鄉海子村是馬料河源頭第一村,這裡坐落著馬料河的第一座石拱橋。現今的海子村依稀能捕捉到一絲古韻,例如建於清代的亭子和寺廟、被供於路邊的明清石獅子……

早年由於馬料河改道,這座馬料河源頭第一橋便失去了功能,呈現在眼前的古橋廢棄在一條村道邊,車來車往揚起的灰塵讓古橋愈顯破敗。然而走近觀察,石橋青褐色的調子與形制完好的橋身卻又傲然呈現出一絲古樸的美感。

離開古橋,記者前往不遠處的馬料河源頭——犀牛龍潭,現今這裡已變成了一個山莊,龍潭用鐵欄杆保護起來,龍潭水是地下水,有明顯的水泡湧出,但水質卻呈土黃色。龍潭上方是一座公路大橋,莊國祥介紹,原先犀牛龍潭的水很清,後來地質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了水質。

古道眾生

從黑林鋪沿筇竹寺方向逶迤上山,車子來到三碗水,一個岔口轉入通往玉案山公墓的道路,這裡隱秘著兩座石拱古橋。

清晨的山林行走著挑泉水的人,一些青壯年朝向密林深處,用彈弓打靶玩得不亦樂乎。若不是昆明本土歷史學者莊國祥提醒,記者很容易就錯過了隱秘在路邊的那座石拱橋(以下簡稱一號古橋)。事實上,橋的表面已平整得不像拱橋,很容易將其與普通路面等同,走近之後會看到它下方有一條深溝,古橋的輪廓便豁然顯現。

來到深溝下仰視這座古橋,優美的弧線就像一道彩虹,後面還掩映著太陽,甚至能看到石塊與石塊間噴薄而出的已經固化了的褐色漿灰,這是石塊的黏合劑,摸上去既堅硬又鋒利。簡單測量,這些石塊大多為55釐米長、20釐米高,厚度約為30釐米。石塊上分佈著流水般的鑿痕,這些都是舊時工匠一錘一錘敲打出的痕跡。

透過與此前考察的明清古橋做對照,莊國祥認為這是一座明清時期的石拱橋。他說,黑林鋪通往團結街道的道路是一條古道,中間經過筇竹寺、花紅洞,之後到達團結,這座橋是必經之路。上世紀八十年代玉案山公墓修路改道,古橋便廢棄在了路邊。

距離一號古橋約300米是另一座古橋(以下簡稱二號古橋),隱秘在路邊的雜樹植被中,與一號古橋的乾涸不同,它的下方隱約有泉水痕跡。莊國祥說,從黑林鋪至筇竹寺這段山路散落著10餘處山泉取水點,這裡便是其中一處。

二號古橋的形制與一號古橋相似,稍小一些,不時能看到一些挑泉歸來的人從橋上路過。一名牽狗的中年男子見記者拍攝古橋,便主動上前說:“這個橋時間長啦。”“有多長?”記者問。中年人說:“我爺爺的爺爺那會兒就在的了。”

二號古橋旁邊有一個類似亭子的建築,現為黑林鋪街道辦護林防火值勤點。值班人員告訴記者,這大約是40年前修的水班房,原先這裡是個大型取水點,後來荒廢了。

雖說取水點已經荒廢,但距離古橋10多米的地方,涓涓細流依然在流淌。莊國祥說,二號橋也是玉案山古道的必經之地,民間傳聞筇竹寺五百羅漢修建過半,工匠黎廣修沒了靈感,便經常到古橋畔觀察途經的各色人等。

玉案山兩座古橋雖談不上巧奪天工,卻是彼時玉案山古道的重要驛站。山間鳥鳴,茶旗飄飄,往來的百姓,鮮活的表情讓黎廣修靈感畢現。由於古橋距離筇竹寺也就20多分鐘山路,或許彼時的黎廣修真的常到古橋邊的茶肆,點壺香茗,從來往人等中找到了繼續創作的靈感。

有觀點認為兩座古橋為明清時期建造,不過這僅是文化學者的一種推測,具體年代仍需考古專家確定。

歸隱城市 看看這些訴說著昆明過往的古橋

非秀蘭指向的石碑記錄了咸豐年間全村合建鎖龍橋的明細

鎖龍橋畔古戲臺

呈貢倪家營村鎖龍橋,是一座橫跨馬料河的單孔石拱橋,始建於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現在看到的古橋重修於清咸豐年間。歷史上的鎖龍橋是馬料河沿線10多個古村落往來的重要樞紐,現已成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橋上,透著光澤的青石橋面充滿古韻,橋拱兩側是一條橫跨的石龍,龍頭傲然挺立,旁邊長了草,另一側的龍尾已經缺損,橋兩側分佈著直徑約12釐米的石孔。莊國祥介紹,石孔是用來固定柱子的,原先橋面必然有遮風擋雨、諸如亭子之類的建築。

鎖龍橋對面是倪家營村,這裡有道光年間儲存至今的寺廟寶樂庵,裡面一塊咸豐年間的石碑記錄了倪家營村家家戶戶出錢、出力、出物建鎖龍橋的明細。此外,寺內現存昆明最大的古戲臺也頗具意義。

72歲的倪家營村村民非秀蘭領記者來到古戲臺所在的二樓,她說這裡一般不讓人上來。非秀蘭指著腳下的木板說,這些都是清代保留至今的,現今依然結實耐用,木板上小拇指粗的是馬釘,極其牢固,是過去傳統木匠常用的物件。

鎖龍橋與倪家營村自古就是昆明本土文化深厚的片區,至今仍儲存了較完好的文物建築,依託自身特色文化屬性打造文化旅遊和諧村,既發展又保護,或許是一條不錯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