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完美主義”,才是你變得更好的開始

每年冬季必刷暖劇《請回答1988》中,天才棋手阿澤幾乎可以稱之為是常勝將軍,同一個衚衕的

娃娃魚和德善分析他,評價他有極強的勝負慾望,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放棄“完美主義”,才是你變得更好的開始

但最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阿澤在失敗之後,一直狀態都不好,連發洩都不會,將自己關在房間中,最終還是一起長大的朋友幫助他排解發洩,才讓阿澤重新迴歸正軌。

阿澤的這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理念,可以稱之為完美主義。

可見完美主義有其可取之處,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限制性。

那什麼是完美主義呢?

直到有一天,看到Tal在“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裡面的講述,讓我對其有了更清楚的瞭解。

完美主義是一種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對失敗的失能性恐懼,尤其是在我們最得意的方面

如果更加通俗地解釋他的概念呢,可以有如下幾個

栗子

對於學習或者做事,“完美主義”的體現是,這個事兒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最好,不允許中途發生偏離和修正,一旦受挫或者失敗,都會很難接受;

對於目標嘛就要制定最高的,計劃嘛就要效益最大化的,最好每分每秒物盡其用,執行計劃嘛,如果和預期的有所偏離,立刻覺得整個計劃、一整天、甚至自己整個人都廢掉了;

對於減肥,制定了嚴格的飲食計劃:不吃炸雞不喝奶茶不吃冰淇淋,堅持一個月。堅持了3天,第4天沒忍住,吃了一口炸雞。噢,我的老天鵝啊,“不完美了”。我要把這塊炸雞全吃完,然後還要去喝奶茶。然後明天重新開始一個月的三不吃計劃。

放棄“完美主義”,才是你變得更好的開始

對於人際/戀愛關係,遇到衝突,很容易覺得不適合做朋友/戀人,用極端的逃避/斬斷的方式,結束關係。很少會想透過溝通、改變、磨合,來解決問題。既然不“完美”,那就清零。

生活中經常屬於暫時性放鬆,持續性壓力,典型的逐利主義者。若是失敗,就視自己為loser,恐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能接納自我,導致無自尊,必須保持完美的幻覺。

人際關係交往中,充滿自衛性,不能接受批評,很難形成親密的關係。

如果不能做到100分,我絕對不接受“不完美”的80分、70分,我還要主動把一切降低到零分。

我們太傾向於把完美主義作為價值觀的象徵,成功的象徵。

今天的年輕人更專注於追求完美的生活,也就是個人形象、地位和財富方面的影響力。

這是一個不安全感為食的社會,他對他們自己的表現,以及在別人眼中的形象缺乏安全感。

學生時代,總是按照成績來衡量優秀與否。我曾經有一個非常要好的同學,她就是經常名列前茅,但是她總是鬱鬱寡歡的狀態。

放棄“完美主義”,才是你變得更好的開始

我問她說:”你成績這麼好,一直都有尖子生的光環,為什麼還總是不開心?“

她說:”我是付出如此多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成績,而很多人並沒有付出多大精力,卻沒有和我的成績拉開差距,這怎麼能叫成功呢?“

這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她的理念說明作為一種生存方式的危害性。

完美主義從來不是關於完善事物或完成任務,這跟追求卓越無關,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

若是以直觀的一段旅途來表示的話,就是如下圖所示,

完美主義者

是直線,A-B始終堅持“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放棄“完美主義”,才是你變得更好的開始

追求卓越者

則是可以很好地達到平衡的狀態,它是願意享受旅途的失敗,允許中間出現偏差,犯錯後會吸取教訓,並將其視為一種反饋和成長,最終在螺旋前進中到達旅途和終點。這兩種模式是認知基模的不同導致的。

而完美主義是完善不完美的自己,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座成就的大山,完美主義讓我們想象自己在擴張。

放棄“完美主義”,才是你變得更好的開始

我們對自己說:”一旦我抵達巔峰,那麼人們就會認為我是完美的,我是有價值的,但完美主義不會告訴我的是,一旦我們抵達那個巔峰,我們將再次被召喚到不安全感於恥辱的新低地,只得再次攀登那個高峰“這就是自我挫敗的迴圈,當追求無法達到的完美時,完美主義就是走不出來。

心理學家休伊特和福萊特將完美主義者分為三種類型:

(1)自我導向型完美主義

追求完美的非理性慾望:我要努力做到儘可能完美

嚴格要求自己,一點不能疏忽,動力來源於內心,幹任何事都是要求做到最好,這種人可能很優秀,但特別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

(2)社會定向型完美主義

社會環境對他們要求過高的感覺:我感到其他人對我要求太高了,這種型別在人群中最廣泛最典型

考試考不好,就怕別人看不起你、老師批評你,所以就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迎合別人對你的高標準,怕讓他們失望。

(3)其他導向型完美主義

把一切不切實際的標準強加給別人。

假如我讓其他人做事情,我希望結果是完美的,責備他人,對他人不信任或者懷有敵意。

職場中,和你負責同一專案的領導天天遊手好閒,但要求你“day day up”,在你拿出一個方案的時候,他見到一點毛病就吹毛求疵,輪到自己負責的環節有疏忽的時候就顧左右而言他,結果好就各種邀功,結果不好,將責任全部拋給你,讓你背鍋。

既然這麼完美,你咋不上天呢?

那麼對於病入膏肓的完美主義者,該如何拯救呢?

第一:接納自己,自我認知在於自我瞭解

意識自己有問題,承認自己有問題,接納自己有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我確實是有些完美主義的缺憾,但是坦然面對,並慢慢去嘗試改變。

第二:改變對完美主義的態度,注重過程的獎勵

2016年一項對完美主義的研究顯示高人生標準的收益很微薄,甚至毫無好處,並且容易對職業生涯萌生倦意。說白了完美主義並不會帶來成功,很多人反而因為完美主義,帶來極大的焦慮,最終與目標背道而馳。

不是目標實現了你才有價值,改變這種錯誤的思維方式,我們人是多方面,可以很多方面展現自己的價值,比如持續讀書,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就是展現價值,鍛鍊身體,健康的體魄就是在展現價值。

放棄“完美主義”,才是你變得更好的開始

將高不可攀的目標改為切實可行的目標,要學會在過程中給自己獎勵,給自己正面反饋

例如做運動一段時間之後,由一個小時跑3公里,變為5公里,獎勵自己的耐力又增強了,可以看一場自己喜歡的電影獎勵自己,要學會勞逸結合,享受人生的旅程。

第三:有的放矢,改變拖延

規定一個時間,到了那個時間不管如何結果如何,都要停下來。

比如每次出門時間很長,一會覺得口紅色號不對了,一會覺得外套不太搭等各種變相拖延,此時就就告訴自己必須按照第一次化好的妝容和搭配,限制自己,必須出門,然後就改變拖延了。

第四:脫敏治療

對啥過敏,就從小劑量開始讓你不斷接觸過敏原,直到你適應它不再過敏為止,簡而言之

越害怕什麼越做什麼

比如你特別害怕當眾演講,那就讓自己親自嘗試一次,不管結果是否完美,都不去在乎,享受這個過程。

第五:建立平衡的生活,給自己娛樂和放鬆的時間

不要工作和休息捆綁在一起,要有放空的時間,可以看畫展,或者聽聽書,

和家人、朋友相聚暢談,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注意生活的平衡。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成功學,都促使人們都要馬不停蹄地擠佔資源,爭分奪秒,時時緊逼著人們,似乎那種媒體打造出來的”大神“都是完美的,他們就是一切的準繩,但其實,誰規定人生就一定要完美才叫做成功呢?

放棄“完美主義”,才是你變得更好的開始

就像《外婆的道歉信》中所說“現在啥事都他媽的政治正確”

其實這句話雖然粗俗了一些,但是卻讓我們知道不要固執地追求完美,人生就是不斷地修正錯誤,允許偏差的存在,要學會跳脫,用平和的心態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

參考資料:哈佛公開課《幸福》

個人簡介:我是安靜的九喬,專注分享有趣、實用的乾貨,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充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