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總拿到一手好牌,而應該學會如何打好每一手牌

一般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頂級高手看到的是直覺的世界——物我合一。在界線的邊緣、機率的模糊地帶,他們直覺地察覺到一個一觸變全域性的破局點。他們是舊遊戲的顛覆者和新遊戲的創造者,各行各業的劃時代的領袖當屬此列。

撲克牌決策與生涯決策如此相似,我們可以通過了解Binger如何用他那個物理學家的大腦做出賭局決策來指導我們的生涯過程。對於初次摸牌的Binger,他做的事情是學習,學習關於牌局的基本規則與規律。你可不能拿著一手對子和對手的同花順PK,也不能越過別人投注。你需要了解一些無法逾越的基本原則——什麼牌大、何時該投注、我有什麼選擇等。此時,出牌是否“合理”是他最關注的。對於Binger這樣的天才,這個階段雖然也許只有十幾分鍾,但是無法逾越。這也是世界的第一個層級:“規律的世界”。在這個層面,最好的決策工具是——“邏輯”。

你不會總拿到一手好牌,而應該學會如何打好每一手牌

在WSOP比賽初期,Binger打的牌,是數學牌。他的策略是十次有九次棄牌,只有確定有比較大的機率時,才下大牌。他的理由很簡單:“每一場大賽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擠滿了一些也許不應該來的牌手。”這些牌手往往高估自己的實力,渴望一招制勝。“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不要冒大險。我可不想冒不必要的險,只要能存活就好。所以這個階段,我一向都靠數學。”在賭王大賽初期,Binger面對世界的第二個層級——“可能性的世界”,他的決策工具也相應升級——當每種情況都符合規律和邏輯,最好的選擇就是用機率,而不是憑藉幸運或衝動。正如Binger所說:“你的幸運很少超過幸運的機率。”

你不會總拿到一手好牌,而應該學會如何打好每一手牌

職業生涯的決策也是如此。大部分的決策並不太需要“追隨我心”,理性思考和機率參與決策是比較明智的決策方式。生涯中,“生涯平衡單”或者“生涯損益表”就是解決類似問題的工具。隨著比賽的難度越來越高,大批的“不應該來的牌手”被清場,懂得計算機率的高手留下。B i n g e r 開始慢慢把直覺融入決策——就好像有一個混音器在身旁,他把感覺的音量逐漸調大——他的下注風格也變得越來越積極。而他意識到自己慢慢進入了高手相爭的第三個層次——“直覺階段”。在桌上還有五個玩家的時候,Binger開始積極出擊。幾輪前,他剛剛用一手弱牌虛張聲勢地偷走了一次底池,他的對手還在耿耿於懷。而這輪他手上拿到了一對老K,他瞬間做了一個決定,決定“假裝很強”,主動“示弱”引人上鉤。他的目標是一個叫魏希卡的對手,看得出來他還在為那次的被騙生悶氣。

你不會總拿到一手好牌,而應該學會如何打好每一手牌

此時,撲克遊戲的對抗早已進入一場遠超邏輯、機率等數學世界的競賽,進入一個微妙的人類心理戲劇之中。這就是世界的第三個層級:“心物一體的世界”。魏希卡果然上鉤,選擇跟進,而大家紛紛棄牌。當時Binger的那些示弱的小動作騙過了魏希卡,Binger不斷地用手敲擊桌面,面部表情僵硬,嘴巴抿緊。Binger的表演出眾,以至於當時電視機前的他的朋友,都認為他輸定了。魏希卡也認為他在虛張聲勢,最後把數百萬美元的籌碼押在自己的弱牌上。Binger翻出底牌,他贏了。“那個賭注與數學無關,”Binger事後說,“我以前也拿過那樣的牌,卻沒有那樣做……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我一看到底牌,馬上就知道我需要怎麼做。坦白說,我不曉得為什麼我會全押那把牌。要是我認真思考過,恐怕不會那麼做。那場賭注太冒險了。但是當時我就是覺得應該那樣做。你可以把機率算了又算,可是到頭來,還是取決於一些難以言傳的東西。”(注:以上內容參考了《大腦決策手冊》(Jonah Lehrer著,楊玉齡譯)一書,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更多。)

你不會總拿到一手好牌,而應該學會如何打好每一手牌

什麼是那些難以言傳的東西?那就是在達馬西奧的賭局作業中、在伸向壞牌堆的第10張的時候,手中冒出來的汗;那就是我們在事情剛開始時就隱隱感到的不安;那就是閱人無數的企業家對人第一眼的精準判斷;那就是一個偉大的設計師或者主編,對於美感和文字敏銳的感覺。之所以這些東西“不可言傳”,是因為這些決策的一端建立在規則、機率的世界,另外一端建立在情感、當下的體驗以及無數次的個人經驗之上。這兩者的融合,就是直覺。直覺也常出現在我們真實的職業生涯當中,比如前面提到的銷售、談判、市場、策劃、設計、決策、領導、模糊情景的判斷中,職場中的高手都能時常體會到直覺的出現。你試著給別人提出一個新方案,新人只會聽從,沒什麼建議;中等水平的人會告訴你我覺得哪些地方還需要做調查;而真正的高手會很清晰地告訴你,這個方案哪裡不行、要怎麼做才能成功。他不一定有資料支援,但這就是直覺。

你不會總拿到一手好牌,而應該學會如何打好每一手牌

回到Binger這邊,正如前面提到的,他最後獲得了第六名,贏走了412萬美金,從此開始了他的撲克牌職業玩家的生涯。今天的Binger左手是物理學家,右手則繼續打牌。他在SLAC(美國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擁有辦公室,同時還在2008年的WSO P迴圈賽中獲得冠軍。他在撲克和物理之間找到了平衡:他發現一個作為牌手的物理學家,不需要為研究資金而四處求人,可以安心地做實驗,也可以毫無愧疚地打牌。他未來希望可以出一本關於撲克牌策略的書(鼓勵更多的物理學家打牌?)。“身為物理學家,要我承認無法解釋自己怎樣贏牌的確不太容易。”Binger說,“但撲克的實情就是如此,你無法建立出完美的數學模型,它建立在一堆無限拓展的資訊上頭。從這方面來說,撲克很像真實的人生。”

你不會總拿到一手好牌,而應該學會如何打好每一手牌

人生如牌,牌如人生。難得有像Binger這樣的人從科學的角度為我們詮釋這種選擇和決策過程,讓我們從中窺見關於世界的三個層級——規律的世界、可能性的世界、心物一體的世界,以及三種決策的方式——邏輯、機率、直覺。也許到現在,我們不僅可以認同,還能證明這樣一句諺語:“人生如牌,你不會總拿到一手好牌,而應該學會如何打好每一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