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喜歡交朋友,有一部分人交朋友的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用的上。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說得倒也沒錯,畢竟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要靠自己的。

把自己的命運指望別人,是很被動的一件事。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己的能力強大起來才是真正的保障。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春秋時期的紀國

說到春秋時期的紀國,很多人都不瞭解,因為紀國在春秋的歷史上,確實沒什麼值得紀念的事情。

紀國根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位於現在山東省濰坊壽光一帶,紀國的西邊挨著齊國,北邊和萊國接壤。

紀國的國土面積在春秋時候不比齊國和魯國小,按理說論國土面積,紀國不能算作是小諸侯國。

但是即便是國土面積很大,也沒能讓紀國的實力強大起來,相反紀國的軍事實力和齊國比起來,弱得很。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紀國的地理位置,按說是很好的,我們知道現在的山東壽光一帶是世界蔬菜生產基地,由此可見土壤是很適合農業種植的。

在春秋時期,如果一個諸侯國的農業強勝,那這個諸侯國就有了發展壯大的基本保障,因為農業強大,才能養活很多人口。

人多了自然國家實力變得到壯大,其他治理和發展的事情,是國君能力的問題,所以紀國沒有發展起來,很大的原因是由於紀國國君能力不行。

齊國和紀國的恩怨

春秋時期,齊國和紀國是鄰國,不過這兩個鄰居並不和睦。齊國和紀國的不和睦是有歷史原因的。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早在西周時期,當時的周天子是周夷王,齊國和紀國就結下了樑子,要說起這事,其實是當時紀侯的錯。

紀侯和齊哀公當時一起去朝見周天子周夷王,齊哀公不知道犯了什麼過錯惹得周夷王不高興了。

按理說同朝為臣應該幫著勸勸,可是這位紀侯很不講究,不僅不幫著齊哀公求情,反而建議周夷王嚴懲齊哀公。

導致周夷王直接下令把齊哀公給烹煮了,用現在的話說,紀侯這個人有點落井下石,人品是有問題的。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紀侯害了齊哀公,雖然得到了一時的快樂,但是對於紀國來說卻不是一個好事,從此紀國和齊國便成了敵人。

我們看紀侯的行為是多麼的不明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也不知道當時紀侯是怎麼想的,換作正常人是不會這麼幹的。

齊國對紀國虎視眈眈

因為齊國和紀國有了這樣一段歷史仇恨,再加上齊國現在一年比一年強大了,所以齊國開始對紀國虎視眈眈。

有人說,齊國對紀國虎視眈眈,並不是因為齊國和紀國的歷史仇恨,理由是這件事情都過去一百多年了,齊國還會記仇嗎?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這麼說的人,恐怕不知道銘記歷史這件事,齊國的紀國當年的仇恨對於齊國來說那可算得上是國恥,齊國肯定是不會忘記的。

用現在的話來說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不過從當時的狀況來看,齊國和紀國確實也不是一個陣營的。

紀國當時是屬於宋衛陣營中的一員,所以鄭齊陣營自然視紀國為眼中釘肉中刺。兩大陣營宋殤公去世之後分出了高低。

鄭齊陣營明顯實力要超過了宋衛陣營。並且齊國現在野心勃勃,已經有了想稱霸的野心,自然要拿紀國開刀。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紀國面對齊國這樣一個威脅,考慮的不是自己趕緊發展壯大,而是把自己國家的命運寄託在魯國身上。

紀國國家安危指望魯國

紀國也知道齊國想要滅了自己,同時也知道自己不是齊國的對手,紀國內心很恐懼,想要自保。

但是紀侯不明白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紀侯選擇把國家的命運交給魯國。所以紀侯努力與魯國交好。

紀侯與魯國較好的手段就是和魯國聯姻,魯隱公二年的時候,紀侯就娶了魯國的伯姬做媳婦。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紀國選擇把自己命運交給魯國的原因,是因為魯國與齊國的關係比較鐵,因為紀侯看見魯桓公娶了齊國文姜做妻子。

從客觀角度來說魯國倒是有能力來調節齊國和紀國的關係。畢竟魯國也不想看到齊國一家獨大,這樣對魯國也是一個威脅。

所以魯桓公六年夏天四月份的時候,魯桓公和紀侯在成這個地方開會,研究如何應對齊國想要滅紀國的企圖。

但是很可惜,也沒研究出啥結果,以至於到了本年的冬天,紀武侯沒辦法又再次來到魯國找魯桓公商量。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這一次紀侯自己想出來一個辦法,想請求魯桓公到周天子那裡替紀國求情,讓周天子周桓王下命令不讓齊國攻打紀國。

紀侯能想出這個辦法,說明紀侯確實是一個看不清形勢的人,周天子剛和鄭國幹了一仗,被鄭莊公打敗。

周天子自身都難保,怎麼會有精力管齊國和紀國的事情呢?況且幾遍周天子下命令了讓齊國不許欺負紀國。

齊國會聽嗎?當然不會,齊國現在早已經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魯桓公對於形勢還是看的清的。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所以魯桓公直接告訴紀侯告訴他說自己做不到。

紀侯把自己國家的命運寄託魯國,這一希望徹底破滅。

文/閱史明心

圖/網路

參考資料/

《春秋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