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佛系老母親,該不該為“雞娃”焦慮?

已經結束了的高考,即將迎來的中考,還有搖號中的小升初,7月註定是重要的一個月份,多少孩子的關鍵轉折點,又有多少家長在忐忑不安中一天一天的煎熬著。

高分、名校,重點,明晃晃的高懸著,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就像一把把鞭子,鞭打在身上,即便再疼也要忍著前行,就算擠破頭也要用盡一切辦法……

作為家長,本來我還很慶幸,我還沒有資格去體驗上述種種。但是,一想到還有兩年,我們家孩子就要面臨小升初,我原本一佛系老母親,開始不淡定了。

我們這裡已經實行小升初搖號了,道聽途說了周圍一些朋友經歷的場面,已經讓我坐立不安了。要麼就是特別拔尖兒的孩子保送進重點,要麼就是搖號看幸運與否,最後就是劃片入學。可是琢磨一下自家孩子現在實力不夠,房子也不是學區房,最後也不知道機率是多少的搖號,哪一個都不靠譜。

面對不確定,應激反應就是焦慮!怎麼辦?怎麼辦?

我一佛系老母親,該不該為“雞娃”焦慮?

網上搜索“小升初”,看見“海淀爸爸”說如何“雞娃”。說真的,我第一次知道 “雞娃”這個詞。不看不知道,大概瞭解了一下,就足以把我嚇得不輕。

“海淀爸爸”,尤其是“海淀媽媽”教育孩子的敬業精神一般人難以企及。

有這樣一張讓人膽顫(大開眼界)的照片,海淀區某頂級奧數老師的課堂上,旁聽的家長們做得密密麻麻的,他們一邊舉著錄影裝置,一邊認真做筆記,為了回家後還可以繼續研究學習。

我一佛系老母親,該不該為“雞娃”焦慮?

這世上總會有很多神奇的事情、有很多神秘的圈子、還有那麼多 “特立獨行”的人,自己不知道,歸根結底就是自己見識真的太少了。

高學歷、高收入、高精尖的父母如此雞娃,我一普通媽和普通娃談雞娃,簡直就小巫見大巫!而且我原本還是一佛系媽。

我原來有多佛系:孩子第1天上小學就給他報了午託班,孩子午睡、吃飯、寫作業,讓午託班的老師搞定。一是不想輔導,二是我一輔導作業,經常和孩子槓起來,費力不討好,何必呢?

培訓班只報興趣班:繪畫是孩子自己喜歡的,一直上著;程式設計課是因為孩子愛玩遊戲,上程式設計課就想讓他知道,電腦除了玩遊戲還可以用來學習;籃球班是因為覺得男孩子一定要有項運動,鍛鍊身體,還可以長個。

從來沒報過學習輔導班,什麼語文、數學、英語、作文、奧數班等,除了浪費錢,根本沒必要。

我不崇尚快樂教育,快樂都是相對的,孩子的學習過程肯定會伴隨著痛苦;認可素質教育,覺得孩子在學習之外是一定要有一兩個興趣愛好的,這樣在他以後的生活中就不會枯燥乏味。內心是牴觸應試教育的,作為過來人,學了十幾年,考了十幾年,工作了以後發現上學的知識根本就沒什麼用,總結下來,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東西,最後都還給了老師。

因為我的想法、信念和價值觀,直接影響到孩子,尤其是在他還沒有能力自己做選擇的時候。

原來很多自以為是的事情真的是“自以為是”。原來井底之蛙也是可以自洽的活著,只要它一直原地不動地在那裡,什麼都不去想。

然而如今,能做到什麼都不想的,肯定不是一般人。焦慮這事根本用不著販賣了,因為到處都是焦慮,而且從普通家庭、普通媽到精英家庭、精英媽的焦慮是成倍增長的。

我們同在一個大的容器裡,只是所在的層次不同,散落在各個不同的角落,但是資源是一定的,誰都想要最好的,在一個大的環境裡被裹挾著,誰又能獨善其身呢?

我一佛系老母親,該不該為“雞娃”焦慮?

看了很多雞娃的文章,一方面我感到越來越焦慮,另一方面也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以往很多的觀念發生了變化,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1、應試教育是現行制度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的最優解。

尤其對於普通家庭普通娃來說,中考加高考的路線是可以經得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優秀路線。《12年前,那個高考故意0分的人,現在怎麼樣了?》這篇刷屏的文章,足矣告誡我們,12年前的年少輕狂,極端的對抗就是在用自己的前途做賭注!錯過了就是一生的悔恨!

2、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不是各自的對立面。應試教育是主線,素質教育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和提升。

素質教育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五個方面。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對智育的培養從投資回報率來說是最高的。一般來說,應試能力強的孩子,其他能力也不會太差,因為“高分低能和低分高能”事實上只是少數。所以,最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首先應該是學習。

3、“小時候爸媽都沒怎麼管,長大了也挺好的”這種想法放到今天是否還可以繼續適用呢?

那個時候大多數父母都不怎麼管孩子學習,那個時候的孩子也沒有像今天要面對這麼的誘惑,電腦、平板、智慧手機……而現在的父母大多數都受過高等教育,教育孩子的意識越來越高,就拿全職媽媽這個群體來說,海淀媽媽就是一個新的標杆,她們畢業於清華北大,不是碩士,就是博士,辭職前不是就職於世界500強企業,就是公司的高管以上級別。她們在拼命雞娃的時候,作為普通媽還能保持佛系,沉得住氣嗎?

要雞娃,只要家裡有娃!但是要什麼形式的,什麼內容的,到何種程度的,這個一定是要根據家庭情況和個人情況,有多少時間多大能力,絕對不能盲從。就像人家買了大house,自己還住著老破小,肯定是不一樣的。

雞娃的關鍵點要看娃,孩子擅長什麼?興趣點在哪?能不能抗壓,抗打?有沒有觀察過,有沒有試驗過?有沒有好好跟孩子討論過?不是看到人家孩子上了什麼培訓班,也要一股腦的給孩子報名,這肯定不行。如果耍強權政治、一意孤行,還不如散養算了!

我一佛系老母親,該不該為“雞娃”焦慮?

所以要雞娃,得耐心,循序漸進,按部就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