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射御、角力”到“息兵事、罷武禮”,風行於先秦時期的角抵

在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湧現過許多頗具傳統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體育運動專案,其中角抵就是一項流傳甚廣、經久不衰的較力專案。

它兼具體育、娛樂、健身等功能為一體,參與者只需透過簡單的力量較量方式、搏鬥動作就能決出勝負,但由於其對抗性強,極具原始美感故而深受歷代先民推崇,成為民間百姓最為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育運動。

從“習射御、角力”到“息兵事、罷武禮”,風行於先秦時期的角抵

一、“角抵”是一種具有休閒娛樂性質的體育競技活動,關於其起源的說法多種多樣,但在先秦時代,它便已經成為民間最受歡迎的娛樂活動之一

角抵是古代的一種較力遊戲,它是一種透過比較遊戲參與者之間力量的方式,以最為簡單、單一的搏擊方式來決定勝負的體育運動。

有關角抵起源,有許多種不同的說法。

根據《述異記》的記載可以一直追溯至上古時期,上古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蚩尤族在黃河流域與中原華夏民族的黃帝作戰時,士兵們耳鬢兩旁綁著劍戟、前額綁著長角,在近身搏擊的過程中用頭上的劍戟和長角攻擊黃帝計程車兵,讓對方防不勝防。

這種所謂的“以角抵人,人莫能御”的作戰方式,就是摔跤的最早起源。後來司馬遷在《史記》中將蚩尤族的戰法稱作“蚩尤戲”,也是角抵運動的原始起源。

從“習射御、角力”到“息兵事、罷武禮”,風行於先秦時期的角抵

蚩尤

但是《管子》中又有一種不同的說法

,據《管子》記載,東周時,每年春秋兩季的某一天在人口比較密集的市鎮都會聚集一群身體強壯的男子,他們會在眾人面前相互較量,展示各自的搏鬥技藝。這一活動被稱為春秋角試,也是古代角抵運動的起源之一。

不過不管來源如何,角抵運動在先秦時代極其風靡卻是有據可循的。戰國時,《事物記源》就曾記述,每一個諸侯國都在轄內一個或多個市鎮設立較武場,在較武場內最常見的戲樂較武專案就是角抵。

由此可見,從遠古的蚩尤戲到東周的角試,再到戰國的角抵,儘管名稱叫法不同,但該項運動的實質都有著清晰的歷史連貫性。

當然這也是歷史的必然,因為上述歷史階段中的中華大地正值前所未有的大亂世,林立的諸侯你爭我伐,戰事連連,尚武精神被國家上下視為不可或缺的民族品質。故而作為尚武精神一種重要的外在表現,角抵運動在中華大地上十分盛行。

二、秦朝是“角抵”的高速發展期,由於秦始皇的鐘情,“角抵”不僅得以再次進入宮廷,而且廣泛吸取了各地民俗文化中的精華,最終發展成了藝術性更高的“角抵戲”

不過,雖然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由於相互爭鬥及吞併的戰爭需要,提倡武術運動,使得角抵成為了當時練武的重要形式及主要內容。但是那個時候的角力運動僅僅只是作為一種民間娛樂活動而存在。

角力運動進入到宮廷的記載首次出現於《禮記》中,根據《禮記月令》記載:

“天子命將帥講武習角角氐。”

這段記述的發生時間是東周末期,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可以看做是周王室對當時民間流行角力活動活動的一種反饋。不過,角力活動的飛速發展期卻並不在這個時候。

當角抵運動於秦朝民間流傳時,在秦朝的皇宮大內,皇室貴族們奢侈糜爛的上流社會生活客觀上推動了宮廷藝術的快速發展。而秦朝的宮廷藝術家們為了更好地為皇室貴族服務,不惜耗費巨大財力、人力到民間四處搜尋有趣的、新鮮的藝術文化元素。

從“習射御、角力”到“息兵事、罷武禮”,風行於先秦時期的角抵

在此背景下,角抵運動被吸納流傳進了秦朝的皇宮大內,並經過宮廷藝術家們的藝術加工而逐漸演變成了角抵戲。

與角抵運動相比,角抵戲弱化了搏擊武術的暴力內容,更像是一種舞蹈藝術。

秦統一天下,結束戰國七雄割據混戰的局面之初,被削弱了搏擊元素、增添了舞蹈藝術元素的角抵戲又重新迴流到民間,逐漸成為過上安居樂業生活的百姓所鍾愛的日常體育娛樂活動。之後,秦國君主正式將角力活動更名為角抵,並在民問及宮廷廣為流行。

但由於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意識到了尚武精神的重要性,於是,角抵再次被引入宮廷之中,宮廷角抵活動迎來巔峰時期。此外,

秦始皇非常注重角抵活動的發展,為了其顯示對角抵的熱衷,他還在經常在宮廷內開展角抵活動,將其作為一項日常的宮廷娛樂活動。

除此之外,秦代將各地的不同的民俗風隋、音樂舞蹈形式以及娛樂專案彙集到秦朝的皇城咸陽,並將來自四面八方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民間舞蹈與秦代角抵娛樂相融合。

秦二世時期,更是將角抵活動與優俳放在一起,這足以說明該項運動具有極強的觀賞性。

由此可見,秦代宮廷為發展角抵活動耗費巨大的人力與物力,且聲勢空前浩大。由於秦代的角抵活動融合了來自各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精華,再在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配上適宜樂器,使得舞蹈與樂聲的配合相得益彰。

從“習射御、角力”到“息兵事、罷武禮”,風行於先秦時期的角抵

在這種情況下,秦代在角抵活動的基礎上開創了角抵戲。角抵戲是角抵活動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秦代提倡的是赤手空拳搏鬥的角抵活動方式,並將這種方式的角抵活動設為體育比賽專案。

由於角抵在秦代宮廷成為了一種表演及娛樂的專案,常常被用來取悅統治階級。因此,秦代的角抵活動逐漸成為供統治階級尋歡作樂的活動。這使得秦代統治者終日沉溺於角抵之樂無法自拔,荒廢國家政事,最終推動了秦朝的滅亡。

由此可見,角抵運動的風靡不僅帶動了華夏先民尚武的風氣,也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封建王朝——秦朝的發展和壯大發揮了一定的影響,使秦朝成為中國古代角抵運動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

三、從先秦時期的“習射御、角力”和講武之禮,到秦朝“息兵事、罷武禮”,角抵在不同時代的用途和功效皆有不同

“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故徵則有威,守則有財”。避開農時,在冬季講武練兵,為出征做準備是西周時期的慣例。一般是“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進行射御、角力等軍事訓練以增強軍隊戰鬥力,有時也在“季秋之月。

從“習射御、角力”到“息兵事、罷武禮”,風行於先秦時期的角抵

透過“習射御、角力”以練兵的方式一直持續到春秋戰國時期。如《呂氏春秋·孟冬紀》載:

“天子乃命將率講武,肄射御、角力。”

此時的“角抵”目的在於備戰、增強戰鬥力,並不像秦朝之後的具有娛樂性特徵。

同時,先秦時期也存在非軍事訓練的“角力”活動,這樣的活動一般是兩兩相對,決出勝負,也未見有娛樂屬性。但“角力”是透過扛鼎、摔跤、手博的形式抑或還有其他形式進行的仍難以確定。

大約在戰國時期,出現了“講武之禮”娛樂化的現象,非軍事訓練的“角力”也出現了這種傾向。

如《國語·晉語》載少室周與牛談角力時“請與之戲”“角力”逐漸開始了從單純的兩兩相較、力量比拼向“戲”轉變的過程。

這樣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與秦人密不可分,如“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顯然,秦武王好力士之戲,這給我們傳遞出“角力”已經具有表演性的訊號,其轉變的徹底完成應該是在戰國末年至秦代。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具有較強軍事訓練性質的“角力”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較強觀賞性與休閒娛樂屬性的“角抵”了。

秦代的角抵活動是一種在宮廷及民間重要的娛樂活動,其一般都盛行於節假日期間,且大都集中在春夏季節進行表演。

從“習射御、角力”到“息兵事、罷武禮”,風行於先秦時期的角抵

秦始皇第一次將有著強烈表現力的角抵戲引入到宮廷娛樂中,同時將天下兵器收歸國家,是為了實現維護其統治的目的。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穩定的中央集權制王朝之後,欲消除民間過去的尚武習氣以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將角抵加工成角抵戲推向民間,希望以此尋歡作樂的節目活動消磨民間武力反抗秦朝統治的意志。

於是才有了秦始皇成功“息兵事、罷武禮”的歷史一幕。只不過,歷史在這裡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被“閹割”的角抵活動沒有消磨民間人士的反抗意志卻將以秦二世為代表的秦朝貴族的尚武精神消磨殆盡,並最終推動了秦朝的滅亡。

然而不管如何,“角抵”作為我國古代先民的心血結晶,其本身的藝術性和文化底蘊都是不容置疑的。它的存在,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程序,也對如今的各項體育運動和鍛鍊方式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史記》

《述異記》

《睡虎地秦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