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水平:當一次“老民兵”

當一次老民兵

郝水平/文

第一次當民兵是九八年三月十二日那天。村長在前一天的下午召集村子裡的民兵,落實人員去參加鄰村萬畝棗園紀念碑奠基剪彩儀式,鄉政府決定讓我們村去二十個民兵參加剪綵活動,村長忙前忙後才湊夠十九個人,當他走到村口時遇到我說:“還差一個兵,我想讓你去當民兵。”我忙說:“我能行嗎?我都三十五歲的人啦還當民兵。”村長看著我說:“就你了,非你莫屬,準備一下明天一早有車接。”看著村長一臉為難的表情我答應他了。

那天晚上,我輾轉反側憧憬著第二天能親眼目睹省委副書記範肖梅親臨現場剪綵的美好時刻!

大自然哺育著我們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許多的自然災害,我們生活在黃土高原的黃河岸邊,每年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水土流失相當嚴重,土壤的沙化,耕地面積減少,植被破壞,形成了惡劣的生態環境,建設西北防護林和保護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勢在必行,尤其是我們這些世代生活在黃河岸邊的人們更有責任。我的母親河在哭泣、在訴說著一個民族的心聲:“還我土地,還我綠洲,還我一個山川秀美的家園。”

第二天早飯剛過,車就來接我們這些民兵了。大家整隊上車向目的地出發,四十分鐘的崎嶇山路載著二十幾個人,在村長的帶領下一路顛簸來到本鄉的楊家莊村。這個村子位於府谷縣城南二十公里的黃河岸邊,自然條件比較差,當時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一畝。雖說改革開放後農村經濟大有發展,可是這裡的村民們還沒有走上致富之路,大家再也不願忍受貧窮的煎熬和折磨,向黃河要地,自發組織人力物力圍河造田。在沒有使用政府資金的情況下,憑著兩年多的艱苦奮戰,圍河造田二千四百餘畝,其中種植棗樹一千餘畝,形成了千畝棗園,既獲得了土地,又為保護黃河做起天然的綠色屏障。對於當時一個並不富裕的村子來說,能有這樣的精神,能有這樣的壯舉是難能可貴的, 而我這個三十五歲的人為何不能破例當一回民兵呢?

我們進入指定地點,列隊、整衣然後分成小組栽樹。正當我們幹得起勁的時候,範肖梅書記在當地縣鄉領導的陪同下風塵僕僕來到黃河河堤上視察,觀看了千畝棗園的建設情況,並親自將一棵棗樹種在河堤內,把綠色種在黃河岸邊。

那天我這個“老兵”種了九棵棗樹,它象徵著永遠長久地保護著我們的母親河。

隨後的現場會奠基揭幕典禮儀式就地舉行。會上範書記闡述了保護母親河——黃河的重要意義,並透過這次活動,號召全社會用實際行動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母親河!

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們栽的那些棗樹已經茁壯成長,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守衛在黃河岸邊,任憑風吹雨打依然頑強地屹立在那裡。

郝水平:當一次“老民兵”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當民兵,也是那天民兵隊伍中唯一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