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籃23載冠軍夢圓:回不去的家鄉,遼籃為我們點亮燈塔

遼籃奪冠以後,很多人發微信給我,說郭艾倫哭得稀里嘩啦的 ,我說你們沒看到,我也一樣哭得稀里嘩啦的。

00:25

可能很多人沒法理解,就一場球,至於嗎?我覺得對於一些其他地方的球迷,可能的確不至於,但對於遼寧籃球的球迷、對於我們這一輩人來說,遼籃意味著太多的東西、承載了太多的感情,除了奪冠後激動的淚水,已經無法用其他形式來進行表達。

遼籃23載冠軍夢圓:回不去的家鄉,遼籃為我們點亮燈塔

你看遼寧體育館12000人整齊的吶喊,你看現場主持DJ在總結比賽時候的哽咽,你看遼籃為主場準備的T恤上印下的“4300”(代表遼寧4300萬人口),都處處說明了大家為這個總冠軍投入的情緒。

那是真感情。

有人說,為什麼遼籃在全國的客場都有那麼多球迷,從一個已經安家在外地的遼寧人的角度,我有深切體會。作為漂泊在外的一代遼寧人,我們太需要一種紐帶把自己與家鄉的感情迸發出來,而遼籃就是這樣極為珍貴的紐帶。

家鄉是土地,我們是風箏,遼籃就是牽著風箏的那條線。

遼籃23載冠軍夢圓:回不去的家鄉,遼籃為我們點亮燈塔

80後的遼寧人,有著特別的經歷,我們是嚴格獨生子女政策下出生一代,家裡沒有兄弟姐妹,要好的夥伴和同學就成為了最親的人,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電視裡開始有了體育節目,從懂事開始,籃球甲級聯賽和CBA就成為遼寧全境少年們的必看節目,那個時候NBA的轉播還沒有那麼頻繁,我們看著灌籃高手的動畫片,談著遼籃始終幹不過八一隊的遺憾,跟各種看門老大爺做鬥爭只為了找一片能打球的籃球場……

我們一起打球、一起看球、一起評球,在籃球的氛圍中我們健康成長,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那時候就覺得,怎麼也打不過八一,李曉勇、吳慶龍、吳乃群這波人雖然打其他隊的時候不費吹灰之力,但遇到八一還是毫無勝算。

小時候,遼籃是親情,是夢想,是遺憾。

CBA的23年,是中國飛速發展的23年,卻是遼寧經濟陷入艱難困局的23年,在這23年當中,當年看遼籃的青少年上大學、找工作,在異地他鄉安家立業,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兒時的夥伴。林記從2005年來北京上學開始,已經在這座城市待了十餘年,但遼籃依舊是我的主隊,兒時的回憶、家鄉的思念,都凝聚在了一支球隊身上。

遼籃23載冠軍夢圓:回不去的家鄉,遼籃為我們點亮燈塔

每當賽場上喊起“遼寧隊”的時候,對於家鄉的那種認同感就會被喚起,我是遼寧人,我愛這支隊伍,我愛我的家鄉。

長大了,遼籃是記憶、是家鄉、是牽掛。

無論身在海角天涯,這才是我的家。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你這麼愛家鄉,你怎麼不回去。其實哪個人不想回家,只是感情再怎麼豐富,也無法忽略東北與經濟發達地區懸殊的工作機會數量和收入差距,尤其是我們在外地上學的這一代,在上學的地點安家落戶是最自然的選擇,當年高中的同班同學,竟然有十幾個在北京,在上海、深圳的也為數不少,我們都在為生活妥協。

遼籃23載冠軍夢圓:回不去的家鄉,遼籃為我們點亮燈塔

遼籃奪冠後,朋友圈被刷屏了,除同學、同事外,很大一部分是我認識的遼寧人,在全國各地,心繫著這場比賽。為了圓夢,我們都在關注、在堅守。

在總決賽第三戰以後,廣廈隊主教練李春江很動情地談起了家鄉遼寧,他說,在外漂泊了40多年,遼寧依然是他的家鄉。

他用了“漂泊”這個詞,這也是遼寧遊子們的心聲。我們漂泊在外,對於故土的感情反而更為難以割捨。

遼寧人身上有著漂泊的基因,因為在東北的大部分人都是從全國其他各地遷移過來的。爺爺奶奶這一輩是從山東闖到東北的,奶奶提到山東,總會說是“關裡家”,過了這麼多年,奶奶依然沒有改掉山東的鄉音,依然覺得,關(山海關)裡,才是家。我們也一樣,不管身在何方,少年生活的故土,才是家。

忘記了是哪一年,聽到了張磊翻唱李健的《異鄉人》,也止不住流淚:

不知不覺把他鄉

當做了故鄉

只是偶爾難過時

不經意遙望遠方

曾經的鄉音

悄悄地隱藏

說不出的諾言

一直放心上

離家在外闖蕩的艱辛,每個人只有自己知道。我們太需要一種身份認同,把我們與家鄉共鳴起來,外地的那麼多遼寧球迷團體,恐怕也是被這樣一條線牽著。

這就是遼寧球迷特殊的地方:其他人口輸出多的省份,沒有這樣一支籃球隊;經濟發達的省份,體會不到遊子對於家鄉的這種痴情。

體育具有提振士氣的作用,作為經濟低迷的省份,遼寧太需要用這樣一個職業聯賽的全國冠軍來吹響振興的號角,願家鄉借遼籃東風,邁起騰飛的步伐!

所以,遼籃只有一個,無論拿不拿冠軍,都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寄託。

即便走南闖北,家鄉永在心間

即便漂泊萬里,歸來仍是少年

祝賀遼籃,圓了我們這些漂泊在外的遊子一個多年的心願。也祝林記的所有讀者都擁有更美滿、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