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評:冬奧英雄,不只是場上的運動員!

中新網北京2月12日電(侯千辰)無論是谷愛凌最後一跳的破釜沉舟、羽生結弦“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自我挑戰,還是李文龍摔倒後的不拋棄、不放棄……賽場上奮力拼搏的健兒們,正在繪就動人的“冬奧英雄譜”。

中新網評:冬奧英雄,不只是場上的運動員!

2月8日,張家口,冬奧會越野滑雪男子個人短距離賽,現場志願者手持指示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放眼賽場之外,還有一大群“幕後英雄”在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默默付出。儘管沒有獎牌和夾道歡呼,但他們同樣是當之無愧的冬奧英雄,值得我們獻上敬意。

作為規模龐大的綜合性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參與和付出,這其中,志願者們做出了巨大貢獻。統計顯示,共有近兩萬名志願者服務北京冬奧。這其中既有年過七旬的老者,也有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有外籍留學生,也有港澳同胞。

美國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釋出的影片記錄下感人一幕:開幕式當晚,一位志願者微笑著用英語對她大聲問候——“Welcome to China”。“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非常特別的關愛,我就禁不住流淚了,”她說。

中新網評:冬奧英雄,不只是場上的運動員!

2月6日,冬奧會高山滑雪男子滑降賽場,志願者手持“冰墩墩”旗子在場邊為運動員加油。

被特莎·莫德拍到的志願者,是來自清華大學的學生孫澤宇。孫澤宇給她發信,感謝她記錄下自己人生的難忘時刻,並祝願她在中國重新整理成績。特莎也很快給孫澤宇回信,兩人訂下友誼長存的“冰雪之約”。

正是無數“孫澤宇們”用專業細緻的服務和熱情似火的態度,驅走了冬日的嚴寒,溫暖全世界運動員的同時,也彰顯著北京冬奧會的風範。

冬奧會讓一顆又一顆陌生的心臟貼近,但防疫的“弦”,卻一刻也不能松。其中,保證競賽場館的衛生安全就是重要一環。這是一項默默無聞卻又不可或缺的工作,一支“清廢”的無名英雄隊伍,承擔起了重任。

中新網評:冬奧英雄,不只是場上的運動員!

2月2日,志願者在張家口賽區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為運動員更換靶紙。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清廢”主要指場館內的清掃保潔、廢棄物管理和掃雪鏟冰應急保障三個方面。“從桌面、地面到牆角,一個大環境的清潔流程約兩小時。做完這些還要處理細節,比如每個房間的門把手、垃圾桶、扶梯扶手等,這些都要再次清潔。”來自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清廢保障團隊的武女士說。

在首都體育館,“清廢”隊伍由近二百人組成。他們每晚都要在所有人員離開、消殺工作完成後進入場館內,一連進行四到五個小時的常規保潔。凌晨下班、24小時備勤成為工作常態。

而即便場內場外準備工作做到萬無一失,冬季運動的極限屬性也決定,隨著運動的進行必定伴隨著風險。

“我要感謝所有照顧我的人,尤其是那些在終點衝到我身邊的人,還有延慶的醫生和護士們。”在冬奧會比賽中不慎受傷的美國運動員尼娜·奧布萊恩,在社交平臺對中國醫護人員表達著感謝。

中新網評:冬奧英雄,不只是場上的運動員!

資料圖:一名運動員受傷後被帶離場地。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在2月7日進行的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轉比賽中,尼娜·奧布萊恩不幸發生意外。在意外發生後,現場的滑雪醫生1分鐘就趕到傷員身邊進行救治,隨後傷員被送至北醫三院延慶醫院進行手術,手術獲得了成功。

為了充分保障運動員的健康,北京冬奧會3個冬奧村都有綜合醫療診所,另外賽會設有138個醫療點,場內安排了98輛醫療車,一支支高水平的專業醫療保障隊伍隨時待命。 為了賽場之上的英雄們綻放夢想,賽場之外的“無名英雄”們,也在枕戈待旦,隨時準備著。

北京冬奧會賽程已經接近過半,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們正在演繹著一段又一段佳話,書寫屬於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英雄傳奇。而賽場之外,更多“無名英雄”的默默奉獻,為全世界搭建起冰雪為媒、天下大同的舞臺。這是屬於北京冬奧會的氣度,更是“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打在每個普通人身上的深刻烙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