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徵劍:閱讀往事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十歲左右的我,意識混沌得如浸冬田裡漲起的春水,除了到高平“賣席子”,最喜歡的就是看書,能看懂的也就是連環畫了,如《楊家將》《哪吒鬧海》《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東郭先生》《燕子李三》等,還有《鐵道游擊隊》《林海雪原》《雞毛信》《紅燈記》《小兵張嘎》《王二小》之類的。我最喜歡《楊家將》,因為“楊”“陽”同音,認為和自己有很大淵源,還曾標榜過“我是楊家將的”,用以壯膽,嚇得一幫“豆子鬼”舌子伸得老長,羨慕得要死。還有李三的縮骨功,我們屢練不成,最後用肥皂塗手,竟有奇效,於是推斷,姓李的袖子裡肯定藏有肥皂。

歐陽徵劍:閱讀往事

新千年前後,“花花世界,鴛鴦蝴蝶”,是讀書的狂歡時代。至於我,正是高小、初中到中師的成長季,滿屋子貼著劉德華的一塊錢一張的海報,哼唱最流行的小虎隊的歌曲……除此之外,我瘋狂地追書,不分內容,是書就讀,甚至以幾分錢一天或更高價格從書攤租書看。這時候的書,鋪天蓋地都是武俠小說,最多的是金庸、古龍、臥龍生、梁羽生。金庸的書看得最多。至於古龍,他的《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等,雖然情節沒有金庸的傳奇,但語言卻更有渲染力。我還花十幾塊錢在寨上鋪的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劍·花·煙雨江南》,用以當作和別人換書的資本。還有臥龍生的《金箭鵰翎》《嶽小釵》等,梁羽生的《萍蹤俠影》《七劍下天山》等,只要聽到哪個手裡來了新書,就一定要想辦法借到或者換到手。為了一口氣把一本書讀完,我常常偷偷地拿手電筒貓在被窩裡看書。有一次手電筒沒電了,可是大俠的那一架還沒打完,我取出蠟燭,點燃粘在床沿上繼續看,結果把棉絮點燃了。大人們聞見焦煙驚恐地趕來,鍋碗瓢盆水潑一陣,又用腳死勁踩,才算沒出大事。這算是回憶裡最大的一樁糗事了。

歐陽徵劍:閱讀往事

當然,除了迷戀武俠,我也不拒絕其他,往期的《電影畫報》《湖南日報》《人民日報》等,也可以翻上半天,線裝、繁體字的《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感覺晦澀而冗繁,但我喜歡其中的詩詞,佩服作者的肚子裡怎麼裝了這麼多的妙詞。還有馬少僑主持的《學報》裡那些專業而深奧的理論文章,以及一些關於梅山、關於地方民俗的,也是喜歡得不得了,總反覆讀上幾遍。

那段歲月,村裡馬家院子馬家、下鋪裡彭家已經有了黑白電視機,還有家庭條件好的鄰居家有了錄影機,我往往要守到電視“再見”才歸屋;我自己家裡雙卡的燕舞牌錄音機,磁帶“洗”了以後還能夠錄音,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又放出來,好玩得很。但就我而言,我還是更加喜歡看書,飢不擇書,一頓亂看,順其自然之中或許真就是“開卷有益”了。

那個年代,有很多人迷失在書籍以外的花花世界裡了,但更多人能夠沿襲愛書崇讀的傳統,篤信知識改變命運,認為讀書就是好的,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聽話的好孩子。

歐陽徵劍:閱讀往事

如今,人們為什麼還要看書?人們已經可以一屋不出而知天下了,還需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這個個性可以無限化展露的年代,如果硬是要給讀書找一個理由,那還真不如不讀了。如果你篤信,書是社會進步的階梯,那書就是階梯,讀就能翻過這堵牆,不讀就禁錮在自己的庭院。說白了,在這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年代,讓人累的,總不是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