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原生家庭的傷,不是原諒父母,而是重新選擇和父母之間的距離

擺脫原生家庭的傷,不是原諒父母,而是重新選擇和父母之間的距離

今年暑期,娛樂圈接二連三的大瓜讓一向喜愛吃瓜的群眾也有些瞠目結舌,應接不暇了。從吳亦凡被親媽的神助攻送入警局,到霍尊和親媽的辣眼婚紗照驚煞眾人,原生家庭,不稱職的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等問題,又成為了大眾的熱議話題。

從大眾對吳亦凡和霍尊媽媽的普遍譴責可以看出,這兩位母親都沒有把握好和兒子相處應有的尺度和距離。她們不但生生把孩子慣成了媽寶男,還在教育兒子尊重女性方面有重大缺失。如今,兩個本可以很優秀的孩子一個身陷囹圄,一個放棄事業,兩個人的大眾口碑都全線崩塌。

公平地說,每個原生家庭都會有這樣那樣,或多或少的各種問題。因為人無完人,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父母。但優秀的父母和豐富的人生一樣,都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止步不前的人往往會遭受生活的懲罰。不幸的是,對子女傷害越大的父母,通常都是越早停止成長的那一類人。如果孩子和父母一樣停滯不前,最後的苦果,就是雙向的傷害。

上文提到的那兩位媽媽,她們根本沒有顧及到兒大避母,沒有隨著兒子的長大,調整和兒子相處的方式和距離,最終釀成苦果。

所以說,想讓我們自己的人生更豐富完滿,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自己持續地學習和成長。在反思自我的同時,我們也要逐漸認識到自己和原生家庭以及和父母之間的問題,並避免進入一些誤區。

正如心理教育學者史秀雄在他的《假性親密關係》一書中談到的,我們從小到大,都會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與傷,如何理解、接納並修復這種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情緒,對我們自己、我們的家庭以及我們的孩子,都至關重要。

長大後的我們,首先應該明白的是:父母並不永遠都是對的。

小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無比高大,無所不能。但隨著我們自己漸漸長高長大,我們會發現父母也只是普通人,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侷限和無知。讓父母走下神壇,理解並接納他們的平凡,是長大的我們應該明白的。

同時,我們也知道,中國的很多父母都習慣用“打壓“的方法激勵孩子成長,殊不知一個總是得不到父母認可的孩子,常常是缺乏自信的。這種方式讓我們少時在遭受挫折時不想回家。很多時候我們拚命努力,僅僅是想要父母一個認同的讚美,儘管我們並不喜歡自己所做的事情。

當我們瞭解了這只是父母表達他們愛的一種錯誤方式,我們可以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釋懷自己的自卑,並讓這種傷害止於我們這一代,讓我們自己的孩子不再遭受這樣的苦楚。

其次,我們可以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

小時候,我們總會被父母簡單劃分為調皮的孩子和懂事的孩子。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忙碌中無暇顧及孩子的情緒,他們只希望孩子聽話。

其實,所謂懂事聽話的孩子不過是孩子們想用委屈自己的真情實感,去做符合父母期望的事情,討父母歡心罷了。因為怕失去父母的愛,而不得不懂事,這是孩子的被迫性成長,會壓抑孩子的真實情感。而這些情緒,我們是應該可以合理地表達釋放出來的。

長大之後,我們會明白,這種取悅型人格,正是因為缺少愛的表現。我們做為一個立體的人,有合理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力。學會觸控自己的情緒,也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

最後,重新調整我們和父母的距離。

史秀雄在《假性親密關係》一書中說,曾經有一位在原生家庭中受傷頗深,和父母關係緊張而不得不求助於專業心理醫生的患者,問他如何才能原諒接納自己的父母。史秀雄是這樣回答她的:沒有人必須完全原諒和接納自己的父母。我們做心理諮詢的目的不是要讓你忘掉過去,讓雙方變得親密無間,因為並不是每段關係都應該這樣,而是幫助你理性地認識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從而遵從自己的主觀意願來重新選擇你和父母之間的距離。

理解,接納,重新調整距離。好的關係不代表一定要親密無間,而是要讓雙方都處在彼此舒服的距離相處。這不僅僅是我們和父母相處需要明白的,和愛人,和孩子,和朋友,也是如此。

如果吳亦凡和霍尊的媽媽也曾用心學習過《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或者現在就可以避免今天的悲劇了。

這本書,不僅探討親密關係,也涉及個人成長,值得細心體會。對我們豐富人生道路,擁有幸福的親密關係,裨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