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上海的“河景房”改為“墓景房”,如果在香港,會怎麼樣?

將上海的“河景房”改為“墓景房”,如果在香港,會怎麼樣?

最近,上海一家拆遷安置小區的 Go先生拿到了房屋的鑰匙。然而,他和另外約130戶臨河居民一樣,都對此感到失望。

原來他們特意選了臨河,想著風景好一點,也算得上是“河景房”。但拿鑰匙上樓一看,河景還在,雖然只是一條小河,但卻多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景”——墓景。

新居在小河的另一邊,對面是這片灰紅色的墓地。Go先生和居民都很生氣,為什麼選房子的時候沒有用花紋說明墓地在這裡?但工作人員迴應說,這是附近村民的墓地,在建房子之前就已經有些歷史形成了。新房裡沒有紅線,而且三面都種了很高的樹來遮擋,只有靠近小區的這一面因為臨河沒有辦法種很多高樹。後來設法設法遮擋。

將上海的“河景房”改為“墓景房”,如果在香港,會怎麼樣?

對戈先生和鄰居的情緒完全理解,任誰遇到這種情況都難以接受。開啟窗子,看到的竟然是墓地。衷心希望以後有關房子的真實情況,多透露一些,不讓別人知道時才收房。

至於墓地,其實也有不少人不避諱。並非真的無恥,而是沒有辦法。到過香港的人都知道,由於地窄人多,香港的許多墓地與居民區密不可分。

和大陸不同,香港的墓地大多位於城市的郊區或市中心。因信入土為安,又因實在無地再建遠郊墓地,加上掃墓方便,所以墓地不少就在小區附近。墓地的周圍是墓地,墓地的周圍是墓地。往生者和生者在彈丸之地各自擠成一團。

將上海的“河景房”改為“墓景房”,如果在香港,會怎麼樣?

因此,如果把上海戈先生這樣的房間搬到香港,香港人並不一定會在意這樣的墓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於這樣看著不太舒服的墓地。人生苦短,總能讓人接受別人覺得無法接受的東西。

網民小陳來自江西某鄉村,他也覺得開發商沒有事先通知墓園的存在這件事確實讓人惱火,誰也不能接受。但不談這一點,只說墓地和小區這種情況,個人還是可以接受的,有一間房住,在上海,多難啊。而他的家鄉,更是令人震驚。

將上海的“河景房”改為“墓景房”,如果在香港,會怎麼樣?

那一年回老家,發現有些人家新蓋了樓房,只是邊上有一座水泥大墓。就連家門口也有兩三座大墓。有人說,因為先有墓地,再有房子。建住宅,面積有限,也只能這樣做。

而且,如果沒有新的開發商來開發那塊地,上海戈先生也不可能把墓地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