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也過清明節,大多是掃墓祭祖有關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這些國家的清明節與中國的傳統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

日本的“盂蘭盆節”類似中國的清明節,日本人非常重視這個節日,盂蘭盆節在日本是僅次於元旦的盛大節日。

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8月份學生們放暑假,在外地工作的人也都利用這個時段回家團聚。家家戶戶到墓地祭祖,不能回來的人也會委託別人代為祭奠。

外國也過清明節,大多是掃墓祭祖有關

外國也過清明節,大多是掃墓祭祖有關

盂蘭盆節不可缺少的是盂蘭盆舞。在溫暖的夜晚,和著大鼓的咚咚聲,全村子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起舞,敬奉及歡迎先人靈魂“重返人間”,讓活人和亡魂一同共舞,他們用這種獨特方式告慰亡靈,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屬於中華文化圈的韓國人也有過清明的民俗。韓國的清明節是公曆4月5日,同時這一天還是韓國的寒食日。

外國也過清明節,大多是掃墓祭祖有關

清明節前,韓國各地的大小花店裡,都會擺上素色的鮮花,供人們在清明節祭祀時使用。韓國人祭祖的時候不會燒紙錢,因為擔心會引發山火。

按照韓國的風俗,清明節為自己的祖先或者逝去的親人重新整修墳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修繕墓地的事情一般都是自力更生,自己完成或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完成。

外國也過清明節,大多是掃墓祭祖有關

由於韓國的清明沒有像中國一樣有公休日,所以親自去不了墓地的一般都會在廟裡或是家裡擺上牌位,然後鄭重地擺上酒、水果、艾草年糕等祭品,有的還要穿上傳統的祭祀韓服,規規矩矩地行禮祭拜。

相對於中國對清明節的重視,越南許多地方則將“寒食”“清明”的概念混用,並將兩個節日統一定為農曆三月初三。在越南,宮廷、官員及富戶會在清明之際掃墓祭祖,必備之物有豬肉、香燭、紙錢和黑糯米飯。黑糯米飯由糯米與烏稔樹葉混合炊煮而成,曾是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特色食物,畲族至今仍會在“烏飯節”製作。

來到墳前,人們俯身清理雜草、添上一些信土,再將柳枝插在墳邊,恭恭敬敬地擺上供祭食物,上香祈禱、燃燒紙錢,並叩首祭拜,隨後眾人在墓前將祭品吃完後方可回家,一些地方也有在墓旁燃放爆竹的習慣。

外國也過清明節,大多是掃墓祭祖有關

生活在印尼的華人一直延續著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習俗。早年印度尼西亞華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從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親會所宗祠,宗親們便聚集在會所祭拜祖先。宗親們通常是祭祖後共進午餐,敦睦宗誼。有的還利用這個機會向學習優秀的宗親子弟頒發獎學金,體現了華人慎終追遠,緬懷先人功德,勉勵後輩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的傳統美德。更多的華人是舉家前往墓地給先人掃墓,或到寺廟進香祈福。

馬來西亞華人不忘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清明節在馬來西亞也不是公共假期。在馬來西亞,華人的公共墓園一般叫做“義山”,因此當地人常說清明節要“上山掃墓”或者直接說“拜山”。清明節當天,拜祭者先將墳墓打掃清理乾淨,然後擺上鮮花、水果等,再點上一炷香,寄託哀思、緬懷先人。

在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清明節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每逢清明時節,新加坡華人會舉家出行,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在親人墓前擺上酒食果品和鮮花,燃起香燭,再將紙錢焚化,磕頭行禮,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康鵬,圖片來自網路)

下載齊魯壹點客戶端,關注本壹點號——說古談今,就能查閱以前的文章並能第一時間看到更新。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