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域文化相異,傳教在當時成了高危活動,如今融入華夏皆大歡喜

導讀:因地域文化相異,傳教在當時成了高危活動,如今融入華夏皆大歡喜。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一直都非常保守,當時清朝對外國文化還是有一些牴觸的,所以基督教能夠傳入中國還是很曲折漫長的。也因地域文化相異,傳教在當時成了高危活動,如今融入華夏皆大歡喜。現在中國各地都設有教堂供基督教的信徒禱告,只是基督教是如何傳入中國的倒沒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過。下面是一個外國的基督教徒對他在中國進行傳教活動中的描述。有訊息傳到印度說,中國人想同葡萄牙人息兵議和。事實上也確實這樣做了。接到這個訊息後,我就被派到那邊去了。在第一年,我同七名基督徒一道留在該地,我和其他人都被人囚禁了,直到次年船隻來時為止。次年我主又給了我啟示,因此,我使若干中國人皈依了耶穌基督的聖教,我留在這個島上,在島已經建起了一座茅草的教堂。那些要開往印度和其他國家的船隻來過之後,我還是留在該地,同七十五名基督徒在一起,我們全體又一次被囚,分別關押在不同地點,互不通訊息,中國人向我叱喝,因我留在陸地上,這可能是圖謀不軌。

因地域文化相異,傳教在當時成了高危活動,如今融入華夏皆大歡喜

教堂的整體輪廓

他們囚禁我直到次年船隻開來之時我們全體一起獲釋,我又把教堂修了起來,葡萄牙人把房屋修建起來,這樣,他們從此認識了我,相安無事了我就開始瞭解當地的情況並宣揚基督教,一直不懈地努力使該地的人受益善於寬宥他們的過失,同他們交往,並讓他們觸到許多真理。經過一段時間即十二年的期間,我終於在這個名叫澳門的陸地地岬搞起了一個十分大的居民點有三座教堂、一所貧民醫院和一所慈善堂,這個居民點現已有基督徒五千龔薩雷斯神父的信函中,清楚地記錄了耶穌會在澳門建立根據地的過程,而龔薩雷斯以上。神父則是建立澳門天主教傳教基地的第一位神父。值得注意的是,龔薩雷斯神父進入澳門傳教建教堂並授洗七十五名中國教友時,葡萄牙人尚未正式進入澳門定居,他們尚以浪白為臨時貿易據點。

因地域文化相異,傳教在當時成了高危活動,如今融入華夏皆大歡喜

修女和當地百姓

直到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幫助廣東政府平定澳門“阿媽賊”後,廣東政府才允許葡人僑寓濠鏡。濠鏡澳還只是允許葡人進入的臨時貿易點之一,而貿易結束就要撤離。而龔薩雷斯神父在貿易結束後還留在濠鏡澳,故他們被中國政府派駐在島上的官兵兩次囚禁,直到廣東政府批准葡人正式寓居澳門,龔薩雷斯及經他授洗的中國教友才獲釋放。龔薩雷斯首次進入澳門及在澳門建立茅草教堂,並授洗七十五名人基督徒,此可視為澳門天主教的起源澳門天主教的初步發展與澳門主教區的建立繼龔薩雷斯之後來廣東海岸者則為耶穌會會巴萊多和多明我會會士克魯士。巴萊多神父是沙勿略的同事,他來到上川島。他在浪白髮出的信稱:“沙勿略去世後不久,中國就對基督徒放鬆了,也可以到中國其他地方去。”大概在七月底,他隨葡萄牙貿易團一起北上廣州,他先後兩次去廣州,每次都在那裡停留一個月,主要想營救被關押在廣州的葡萄牙人和其他基督徒。

因地域文化相異,傳教在當時成了高危活動,如今融入華夏皆大歡喜

牧師和當地兒童

他在廣州並未傳教,亦未能使一華人受洗。其間沒有來澳門的記錄。多明我會會士克魯士神父冬天從馬六甲來到廣州,歐洲人寫的克魯士傳記中稱,克魯士是中國宣講福音的先驅傳教士,並在那裡度過許多年。這是一種很荒謬的說法。據克魯士自己說他在廣州僅僅待過幾個禮拜,且並沒有進行任何傳教活動。第一批耶穌會會士到達澳門;耶穌會會士義大利人吉爾萬尼·巴蒂斯達·德·蒙特和葡萄牙人路易斯·弗羅依斯到達澳門;耶穌會會士弗朗斯科·佩雷斯、特謝拉神父及安德烈·平託修士到達澳門。澳門天主教徒已發展了到相當的規模:我們和準備去日本的神父們要料理在澳門這個港口的八九百名葡萄牙人而且從別的一些港口還有人前來加主教大人那裡帶來的。我們給他們發表了一份贖罪書,是從麻剌在我們這個會所,將有三百名葡萄牙人領聖體,另外還有一些在此地另一所教堂領聖體。據裴化行天主教十六世紀在華傳教志載澳門至少有八位耶穌會士,人民增至五千上下,內中有九百葡國人及許多本地教民。

因地域文化相異,傳教在當時成了高危活動,如今融入華夏皆大歡喜

傳教人士來到中國

有歷史家記載當耶穌會士的日常職務說得很清楚,每八天或每食物天,輪流施行各樣聖事一次,向一千名上下的奴隸講解教理,為孤女或本地教民處理婚姻。前引龔薩雷斯的信中提到,在他離開澳門之前,已建起了“三座教堂、一所貧民醫院和一所慈善堂般學者均將龔薩雷斯離澳門的時間賈尼勞主教來澳門之後。若瑟·熱蘇斯·瑪利亞在澳門完成的《中國與日本的亞洲》更稱根據一些記錄,一些耶穌會神父已經到了這裡,在他們的幫助和建議下,建造了兩三間小教堂,聖拉匝祿教堂、聖老楞佐教堂和聖安多尼教堂,他們還修建了舒適的住所,神父們可以在這裡居住,聊作貧窮的神父們精神上的慰藉。這就是說澳門已建起座教堂,當即花王堂、風信堂和望德堂。裴化行稱:澳門已經有信友五千名以上教友們都是住在聖拉匝勒主教大堂的周圍。

因地域文化相異,傳教在當時成了高危活動,如今融入華夏皆大歡喜

傳教士和當地人

耶穌會士柏來斯及代匝拉得到中國官廳的允許,能在聖安多尼修院左近造簡陋的會所一處及聖母小堂一座。據葡文資料稱:儘管我們現在不知道澳門原來的主教座堂建造的確切時間,但是經提到了澳門的這個主要教堂,主祭壇上供奉的是聖母像。回這座供奉著聖母像的主要教堂應該就是裴化行到的聖母小堂,施白蒂亦稱由弗朗西斯科·佩雷斯神父負責建造的耶穌會士住宅在聖安東尼奧教堂和當時耶穌會的會址,後來的聖保祿學院附近落成。這個耶穌會士住宅也即是裴化行提到的“會所一處及聖母小堂一座”,也就是建造的耶穌會住院,包括聖母小堂。而這座住院應該始建於一五六四年,完成於一五六五年。這就告訴我們,當時除了這三座最古老的教堂,在花王堂的左近尚有一“聖母小堂”及“會所一處”。入澳的葉權記錄澳門葡人時稱:事佛尤謹,番書旁行,捲舌鳥語,三五日一至禮拜寺,番僧為說因果。

小編感悟:中國人民對於宗教信仰沒有外國那麼有熱忱,也許是風俗文化的原因。正因為如此一些宗教信仰想要傳入中國並被中國人信仰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負責傳教的人都身負重任,有時候還會因為被傳教地域的風俗、不理解而被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