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昔白起為秦將,南拔郢都,北坑趙括,以纖介之過,賜死杜郵,秦民憐之,莫不隕涕。

這是描寫戰國後期

秦國戰神白起的一段話,公元前257年,秦國武安君、被山東六國諸侯稱為戰神的白起

用秦昭王賜於的劍自刎而死。秦國百姓對這位戰無不勝的武安君白起的死感到很痛心,因為他對秦國的貢獻太大了,就只因不奉王命帶兵出征而被秦王賜死,所以為了紀念他無不建祠祭祀

武安君!

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曾有人問這位戰無不勝、又為秦國統一六國中作出極大的貢獻的白起為何落到如此的賜死下場?

其實,白起的死跟他的個性和為官之道有著極大的關係,說他的個性他又不像

明朝時藍玉、清朝時年羹堯這種悍將的作風。

雖說白起與六國交戰中屢獲勝利,他的軍功也是一步一步拼上來才成為秦軍統帥,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有一點在政場上的為官之道就一塌糊塗,

忠秦國不忠秦王,最終為他最後的下場埋下了一定的伏筆!

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白起正是靠軍功一步步走向秦軍統帥

白起真正發跡於秦昭王時期,白起雖然是貴族後裔,此時白起是個落魄貴族平民,但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實行軍功爵制。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

在戰場拼殺是獲得軍功和升遷的主要來源。

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我們在歷史史籍記載中,發現白起歷年來的戰績可以用四字概括

“不敗將軍”,

他最大的輝煌是為秦國削弱了兩個強敵:

楚國和趙國,在水淹楚國國都郢城之戰中,徹底削弱了楚國實力,並楚國因此遷都。

在長平之戰中秦趙兩國投入百萬兵力的對峙中,殲滅趙軍四十五萬,最強勁的對手被秦國所擊垮,為秦國統一六國的程序又離了一步!

長平之戰後,將相失和為白起的死埋下了伏點

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長平之戰中秦國以損兵二十多萬慘勝了趙國四十五萬兵力,準確的來說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有一半是投降後被秦軍坑殺的!

長平之戰的勝利為秦國滅趙國給了一個大好時機,此時的白起認為趁趙國士氣弱應該一舉滅趙,而讓白起想不到的是此計並不被昭王所用!

至於秦昭王為什麼不採用白起趁機滅趙之策呢?

其中有一個人起到了非常大的

作膽

,他就是秦國丞相范雎,范雎是何人?

就是那位幫秦昭王清除四貴掌握秦國政權的

范雎。

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秦國曆史上在位長達56年的秦昭王,卻有四十多年沒有親政的權力,秦國的大權牢牢掌握在以

生母宣太后(羋八子)和

侯等四貴手中,

范雎入秦後獻策解除了穰侯魏冉的兵權,宣太后死後清除四貴的權力,秦昭王開始真正掌握大權,此時的秦昭王已經六十餘歲!

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在長平之戰勝利後,武安君白起肯定是第一功臣,白起又想趁機滅趙,而另一邊的趙國真怕秦軍滅了趙國,派人以重金賄賂秦國丞相

范雎,說要是白起往後肯定比範丞相威信高,現在趙國願割地獻城以保趙國不被秦國率兵攻打,望丞相向秦王告知!

也正是這樣受了趙國重金的范雎開始向秦王阻止白起滅趙,他對秦昭王說:

今秦軍在長平之戰中作戰已經疲倦,需要休息再打了,不然打下去秦軍沒有得到休息後果就不可而知了,如今趙國願意割地求和,不如先拿了地後等士兵養足精神後再去打趙國!

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然而,白起還是堅持秦軍出戰,因為白起始終認為這是滅趙的好時機,若是給他一絲喘息的機會,到時秦軍滅趙的機會就大大降低了,甚至會引來趙國上下全民皆兵抵抗秦軍滅趙!

讓白起失望的是秦昭王沒有聽他的策略,在當年秦昭王再次用兵攻打趙國時卻接連失利,當時白起尚未病癒並沒掛帥出征。

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當秦王向白起掛帥出征時,白起說

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今趙國已全民皆兵,秦軍沒有一點勝利可言。

白起稱病拒絕掛帥,後來丞相范雎親自請求白起,白起還是稱病。由於白起沒有出征,秦軍攻打趙國接連失利,其實白起並非不是不想攻打趙國,他認為秦國給了趙國喘息的生機,如今再去打趙國肯定會頑強抵禦秦軍,那麼秦軍沒有半點勝算!

一生未有敗績的“白起”為何被秦王賜死?是白起不懂君臣之道嗎?

後來,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認為為武安君白起不奉王命:

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賜劍自盡!#白起#

公元前257年,白起臨終言

:長平之戰,趙軍降卒二十餘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操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