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滄海桑田,看徐霞客眼中的天台山,古今有何不同(上)

天台山天台山位於中國浙江省天台縣城北,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海拔1098米,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外; 是中國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也是是活佛濟公的故里。那麼,四百年前,萬里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13年,天台山是什麼樣子麼?

四百年,滄海桑田,看徐霞客眼中的天台山,古今有何不同(上)

萬曆四十一年的三月間,徐霞客一路欣賞著早春的天光山色,從 寧海出發,快到梁隍山時,聽說前方的小路上有猛虎當道,一個月裡已經傷了幾十人,附近也覓不到三碗不過崗的酒店,沒法喝酒壯膽,打虎自有後來人,老徐就投宿在此。

四月初一的清晨,天有些下雨,老徐騎著馬不管不顧地冒雨出門,行了十多里地,天色漸漸放晴了,到了松門嶺時,山路險峻溼滑,老徐便開始下馬步行。山路雖然險峻,但一路景色極佳,聽著叮咚的泉水省,看著變幻多姿的山色,還有那早春的杜鵑花,蓬蓬勃勃地怒放著,讓人全然忘記山路攀援的辛苦。老徐在筋竹庵吃的午飯,那裡的山頂上還種著麥子,那可是百分百的高山有機大麥!和他一起品嚐高山有機大麥的還有個國清寺的和尚。

四百年,滄海桑田,看徐霞客眼中的天台山,古今有何不同(上)

國清寺近照

和尚雲峰說前面到石樑的路太險了,而且路挺長的,長途輜重多有不便,客官不如將行李寄存在寒寺?老徐一聽,深以為然,便把行李交給雲峰處置,他和蓮舟上人一起輕裝前往石樑。走了三十多里地才到彌陀庵,是一個深山老庵,因為害怕有猛虎出沒,附近的草木都燒光了,只看見陡峭的懸崖峭壁,一路上,沒有行人,只聽見呼嘯的風聲和轟鳴的泉水。路才走了一半,這彌陀庵正好可做中轉休息的好去處。

翌日一早,簡單混口早飯,老徐等人又開始攀山越嶺的,山嶺非常幽寂,傍晚,到了天封寺,睡覺前老徐唸叨著,連天趕路,山上說下雨就下雨,一路溼噠噠的,挺膩歪人的,總是快到傍晚天才放晴,好生遺憾!結果半夜起夜時,看到滿天星斗,竟手舞足蹈,高興得都睡不著覺覺了。

四百年,滄海桑田,看徐霞客眼中的天台山,古今有何不同(上)

果然,早上陽光燦爛,一行人精神抖擻地出發了,一路上的華頂庵、太白堂都很一般,沒什麼好說的,太白堂的左下方有個黃經洞,據說還很不錯。他們從小路前往,約莫走二里路,就看到洞口一塊奇石,非常別緻壯麗,線淨爬到了地點,卻發現有個行腳僧在黃經洞前蓋了個小廟,覺得洞裡的風太陰涼了,就用石頭把洞口封起來了,唉,真乃蠢材啊!老徐滿懷遺繼序調憾地回到太白堂,繼續往上攀登,山頂上,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木上掛著霜,放眼四顧,則處處玉樹瓊花,山腳下山花爛漫,此處卻一片素色,大概是海拔太高,氣溫寒星嘔涼的緣故。

高處不勝寒啊,從山頂下來,繼續翻山越嶺,一路上木石森麗,溪回山轉,不知不覺行了二十里地,路過上方廣,終於到石樑了,但那不是觀看飛瀑的最佳位置,輾轉到下方光,仰望飛瀑,如從天際而來。聽說斷橋、珠簾兩個地方的瀑布更美,於是,又翻過一座小山,沿著小溪走了八九里地,瀑布從石門傾瀉而下,可分為三疊。上層就是斷橋,兩塊石頭斜斜地合在一起。水碎迸石間,如飛珠瀉玉。中層兩塊巨石如山門對開,瀑布從門中洶湧而出,氣勢恢宏。下層潭口很寬,水勢從山坳傾瀉而下。

四百年,滄海桑田,看徐霞客眼中的天台山,古今有何不同(上)

這三疊瀑布每層高數丈,各自有奇妙之處,但沿階而下時,山勢婉轉,不能盡收眼底。又走了一會,水勢開闊平緩,汩汩滔滔,此既為珠簾也。老徐赤著腳跳入草中,一會兒爬樹一會兒攀巖的,同行的蓮舟上人只好在旁邊等著老徐撒野,直到暮色四合,老徐才盡興往回走。到了仙筏橋,遙望石樑如一道臥虹,飛瀑噴雪,若不是蓮舟上人不停催促,老徐又差點不想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