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宋代詩人黃山谷說:“

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過去的十年裡,或許你在十點讀書聽了很多優美的文章、瞭解了許多有趣的書、有趣的人,對讀書的熱愛,也讓你一直關注著十點讀書。

怎樣的閱讀是快樂的?

我們接收到的這些資訊,如何融入我們、變成我們自己的智慧、修養、氣質?

今天十點君為大家介紹一本教你如何讀書的書——

《怎樣讀書好》

,蔡元培、林語堂、朱光潛等諸多大師都分享了對讀書的看法,還有各自的讀書方法、選書習慣。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蔡元培等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蔡元培:我的失敗經驗

蔡元培在《我的讀書經驗》中寫道:

“我自十餘歲起,就開始讀書;讀到現在,將滿六十歲了;中間除大病或其他特別原因外,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然而我沒有什麼成就,這是讀書不得法的緣故。”

被稱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自謙“沒有什麼成就”,他總結自己讀書有兩個不好的習慣。

一是不能專心。

什麼書都讀,但是並沒有深入某一個學科,在德國讀書的時候,哲學史、文學史、文明史、心理學、美學、美術史、民族學統統去聽,但是沒有哪個學科自己有成書。

二是不能勤筆。

有人讀書時遇到新的典故、好的詞句,會記錄摘抄,貼在書齋裡,時時攬讀,讀熟了就換上新的,這樣他們就能記下很多東西。

而蔡元培坦言自己為了速讀,無暇摘抄,也不做特別的記號,平時懶得動筆,所以在著書上沒有成就。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林語堂:沒有樂趣,就讀不成書

林語堂在清華大學任教,他深知,讀書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是一項任務、一種責任,沒有快樂可言。

他認為,

最理想的讀書方法,是懂得讀書的樂趣。

比如中國第一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

他們典當了衣服,去買碑文、水果,回家之後,夫妻相對,一面剝水果,一面賞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經籍,這種清雅的場景,才是讀書的真味,令人嚮往。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講述他們夫婦的讀書生活,有一段極逼真極活躍的寫照,她說:“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這就是後來清朝詩人納蘭性德描述的:

賭書消得潑茶香。

李清照記性好,常和趙明誠比賽,指出一個典故,看誰能說中在哪本書的哪一頁、哪一行,說中的就可以優先品茶。

如果能在讀書中感受到李清照的這種快樂,就沒有什麼書是讀不成的。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朱光潛: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

大多數人讀書僅限於求學時,工作之後如果沒有十分的必要,就不再讀書了。

美學大師朱光潛認為,讀書是一種嗜好,能讓你在日常中尋到一種興趣。

如果一個人沒有寄託心神的東西,在走出校園之後,就可能沾染一些不良習慣。

在讀書中尋出一種趣味,抵抗壞習慣引誘的能力就比別人大些。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

至於什麼書值得讀,有很多“人生必讀的100本名著”、“年輕人必讀的10本書”,其實讀書就像探險,不能全靠別人指導,需要自己費些功夫去搜求。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包括讀書的方法,有的人喜歡速讀,有的人喜歡做筆記,每個人的天資習慣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別人不能給你一個統一的模板,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找到學習的方法。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曹聚仁:你讀的書越多,問題就越多

與魯迅先生交往甚篤的記者曹聚仁發現,

你翻看的書越多,疑問之處就越多。

他記得小時候看《朱文公全集》,裡面有一段朱熹說岳飛跋扈不馴的記載,他不知道怎樣說才好,既不便點評朱熹說錯了,又不能對岳飛失了敬意,只能含糊了事。

他看了《王陽明全集》,有些地方,王陽明把朱熹駁得體無完膚,誰是誰非,實在無法下判斷。

姑父還告訴他:“堯舜未必有其人,都是孔子、孟子造出來的。”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讀大學時,他鑽研了考證學,才發現,岳飛跋扈不馴的史實,出自宋元時代一本名為《文獻通考》的書;而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都談到了“孔孟捏造堯舜”的可能性。

盡信書,不如無書。

如果只相信一本書的論斷,就總免不了上當。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孫福熙:書裡沒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歷來是勸人讀書的良言,而現代散文家、美術家孫福熙認為,恰恰是這句話讓很多人喪失了讀書的樂趣。

我們把“讀書”看得太嚴重,認為讀書是一件苦不可耐的事,所以才用“黃金屋、千鍾粟”來引誘大家讀書。

為了讀書而讀書、喪失了讀書的趣味,是最得不償失的。

孫福熙在法國留學的時候,經濟上承擔不了學法語的費用,直接就進了學術學校。因為不懂法語,鬧了很多笑話,也收穫了很多有趣的時刻。

比如“蘭花”一詞,是同學在公園裡指著蘭花教他的,每每看到蘭花,還會想起那位同學。

古時候,平民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對於現代人來說,讀書不必那麼辛苦、尊貴,它可以和散步、踢球、看電影、遊山玩水一樣,是一種閒暇時的放鬆。

最好的狀態是,

一個人走進圖書館,心情不必肅穆,像走進電影院一樣自然即可。

不是所有書都能換來“黃金屋、千鍾粟”,能啟發智識、涵養德性、陶冶情感就夠了。

何以脫俗,唯有讀書

哲學家約翰·杜威說,讀書是一種的探險,如探新大陸,如徵新土壤;

法國作家法朗士則說,

讀書是“魂靈的壯遊”,隨時可以發現名山巨川,古蹟名勝,深林幽谷,奇花異卉。

過去的十年裡,十點君和你一起讀了許多書,從文學名著,到國學經典,從社科研究,到實用知識……

未來,我依然在這裡和你一起,閱讀,閱美好。

願讀書不僅是在深夜,還在你每一個興起之時,身邊總有一本好書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