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藥物現狀,以及科研人員,為何選擇衣殼組裝調節劑?

充分了解全球HBV現狀,對於該領域開發新機制藥物也非常關鍵。包括對乙肝病毒結構、生命複製週期各步驟以及還未探明步驟、現有藥物作用機理和已經獲批藥物的優勢與不足等。

乙肝藥物現狀,以及科研人員,為何選擇衣殼組裝調節劑?

乙肝藥物開發現狀,以及科研人員,為何選擇衣殼組裝調節劑?

乙肝病毒(HBV),它具有不完整的環狀雙鏈DNA基因組。根據全長核苷酸序列中,超過8%的遺傳變異或S基因中4%-8%的差異,科學界至少已經發現10個HBV基因型(A到J)以及其亞型。我們都知道,完整的乙肝病毒粒子是由二十面體核衣殼的核心和外層脂質包膜所組成,只有被表面蛋白包裹的成熟核衣殼,才會釋放到血清當中。

有證據表明,存在三種包膜蛋白(包括小、中、大HBsAg)作為跨膜蛋白錨定,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乙肝病毒的生物學特徵。目前,全球已有八種抗病毒藥物獲批用於治療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包括兩種IFN-α(常規和聚乙二醇)製劑及六種核苷(酸)類似物(NA),即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韋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和富馬酸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

乙肝藥物現狀,以及科研人員,為何選擇衣殼組裝調節劑?

雖然,IFN-α具有直接抗病毒和免疫調節活性作用,但考慮到不良反應,僅有少數特定人群使用干擾素,多數慢乙肝僅接受NA。NAs,是目前為止已經被科研人員證明可以強效抑制乙肝病毒複製的一大類,它主要透過抑制前基因組RNA,逆轉錄為DNA這一步驟,來抑制乙肝病毒複製的,這是NA的主要作用機理。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HBV逆轉錄酶(RT)中的氨基酸置換,可能導致NA耐藥,這是該方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科研人員也在NA新藥方向,一直朝著低耐藥、更強效抑制HBV方向進行研發,其中,富馬酸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已是該方向優選者。

藥物化學實驗室人員更看重的是,在研藥物的療效方向,由於所有可用的NAs,都可以選擇性地靶向HBVDNA聚合酶的逆轉錄酶(RT)域,所以在長期使用NAs過程中,也自然會篩選出HBV-RT區域突變。出現這些突變體,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使用抗病毒藥物發生病毒學突破,而其他NAs也可能因為交叉耐藥現象,無法達到預期抗病毒作用。低遺傳屏障NA,代表藥物有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酯。

乙肝藥物現狀,以及科研人員,為何選擇衣殼組裝調節劑?

小番健康結語:NA作用於HBV的機理,長期以來已經被廣泛研究證明,HBV領域仍需要更多新機制藥物來實現更高目標。衣殼變構調節劑或衣殼組裝調節劑(CAMs),是目前科研人員正在開發的抗乙肝新藥方向之一。

因為這一藥物靶點已有較豐富候選藥物進入臨床研究中,預計將來會有一些該機制新藥物進入臨床實踐中。CAMs的作用機理和NA不同,它主要透過產生抑制病毒前基因組RNA(pgRNA)的衣殼化空衣殼,或者是透過把乙肝病毒的核心(HBc)蛋白錯誤地引導向異常聚集和降解。

乙肝藥物現狀,以及科研人員,為何選擇衣殼組裝調節劑?

CAM對pgRNA衣殼化的抑制作用,會導致細胞外HBV pgRNA水平降低。同時,CAM減少衣殼化pgRNA,這可能導致細胞中非衣殼化pgRNA數量增加。pgRNA包含由視黃酸誘導基因-I (RIG-I)識別的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基序,而且宿主 IFN 反應在乙肝病毒感染之後,早期被瞬時誘導。

一般而言,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下,幾乎是不會誘導宿主 IFN 反應的,而CAM可能透過抑制pgRNA的衣殼化,來引起針對pgRNA的細胞內免疫反應發生變化!CAM相關候選藥物就不作詳細介紹,以上主要是介紹HBV現狀和科研人員為何要選擇衣殼組裝調節劑開發HBV新型藥物。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