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陽蓮花山中有一潘村,沒有姓潘的,人人姓桂,故事鮮為人知

江西鄱陽縣蓮花山,位於該縣東北部,距縣城92公里,海拔745。5米。因此山四周有五座山峰,遠眺像一朵碩大的蓮花,而故名。該地的蓮花山鄉潘村,是全縣最高的村莊,就坐落在這座深山峻嶺之中,山上水田旱地、塘堰水井無一不有,這座幾百人口的潘村古村主要靠林木為生,然而,這偌大一個潘村,卻找不到一個姓潘的,人人卻都姓桂。這潘村之名從何而來,這其中緣故要追溯到北宋年代。

據史料記載: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大將潘美(小說《楊家將》稱潘美為潘仁美,所以民間一直稱潘仁美)因遼兵屢次犯境,朝廷任命名將潘美為都部署職,統領北方數州、府軍隊,負責邊防事務。這年夏秋,潘美奉旨攻打遼國城池,掌主帥印。當時任代州知州兼臨時兵馬部的大將軍楊業(原名貴重,又名繼業,北宋名將,今陝西人)在攻遼戰爭中一舉收復雲、應、寰、朔四州,但在進攻河北時戰敗,又遭遇契丹大軍,楊業認為不宜再戰,建議設伏固守,主帥潘美不但不採納,還強令楊業出戰,楊業自知不敵,但迫於命令,只好孤軍力戰,最後受重傷被俘,絕食而亡。此事後來被傳為潘美為報私仇,設圈套迫使楊業亡命。

江西鄱陽蓮花山中有一潘村,沒有姓潘的,人人姓桂,故事鮮為人知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楊業死後,其妻折太君(民間亦稱“佘太君”)悲痛萬分,朝廷一些與潘美不和或與楊業有深交的大臣從中唆事,致使折太君多次去宋太宗那裡控告潘美,這些大臣也乘機在太宗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攻擊潘美,欲置潘美於死而後快。因當時楊業是北宋名將,被朝廷和百姓視為國家支柱,他的死震動朝野,皇帝決定對潘美先職調查,查清後再處置。這資訊很快傳播到全國。但內容卻慢慢變為:潘美利用權勢陷害愛國將領楊業於死地,皇帝震怒,已將潘美免職打入天牢,秋後問斬,同時滅族等等。

江西鄱陽蓮花山中有一潘村,沒有姓潘的,人人姓桂,故事鮮為人知

訊息傳到河北潘姓家族,家族一片驚慌,火速商議對策,並快馬前往潘美軍營打聽,結果證實主帥已另易他人,所以潘姓家族認定朝廷將會對潘美問罪,決定凡與潘美同族的潘姓全部改姓外逃。改什麼姓,經多次磋商,以月中桂樹的桂字為姓,內中含義是月桂即代表月亮,月亮有缺有圓,潘姓有落敗之日,也有東山再起之時,就這樣,一個大家族由於資訊不靈被社會誤傳而改姓,從此淪落四海。居住潘村的潘美后人當時直接從河北而下,沿途或在河南、山東、安徽安家立業,這些地方不是深山便是臨水,他們盡力與世隔絕,其中有一部分潘姓人家從安徽經浮樑到鄱陽縣蓮花山,是因為這裡山高林深,又因為山頭有水源,山上平地可以耕作,便定居下來。這就是潘村名稱的來歷,也是潘村沒有潘姓人家而都是桂姓人家的謎底。

江西鄱陽蓮花山中有一潘村,沒有姓潘的,人人姓桂,故事鮮為人知

如今,在近代的舞臺上和社會傳播的北宋大奸臣潘仁美就是歷史上記載的潘美。有關楊家抗金保國的戲劇故事是來自明代文人寫的《楊家將》《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傳記小說,這類小說又源自《北宋志傳》的改編,其小說的姓名、地點、故事內容也各有不同,以致潘美變成潘仁美,折太君變為佘太君。

江西鄱陽蓮花山中有一潘村,沒有姓潘的,人人姓桂,故事鮮為人知

其實,潘美的結果歷史已有定論:“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潘美奉旨攻遼,指揮失當、致名將楊業陷敵戰死。旋以業妻折太君控訴,削秩三等。後加至同平章事。(見中國辭海1182頁)。這裡的“同平章事”:即是宋初沿用唐代官制、即事實上的宰相。由於當時社會經濟落後、交通不便、資訊閉塞,潘姓家族不瞭解內情,更不知潘美在削職後不久還當上了宰相。以致他們從河北向南遷徙逃亡,改姓躲避,從此淪落他鄉。

江西鄱陽蓮花山中有一潘村,沒有姓潘的,人人姓桂,故事鮮為人知

如今,潘村桂姓後代對這段已經過去的歷史雖已淡忘,但如何重新挖掘和利用這段歷史文化,講好潘村的故事,對文化底蘊深厚的潘村而言,其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