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可能被“限高”50W 會影響電子產品體驗嗎?

新品拿到手軟,好物天天推薦,

新浪眾測

等你加入。在這裡,你也能成為數碼大V;在這裡,產品好壞你說了算。

玩轉新奇好物,來新浪眾測

50W,將成為無線充電繞不過去的一個詞,因為就在 3 天前,工信部公開徵求《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裝置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的意見,提到了無線充電。

檔案中,一句話牽動著大家的神經:‘移動和行動式無線充電裝置……額定傳輸功率不超過 50W。’

已經投產高功率無線充電產品的廠商,看完徵求稿可能會睡不著覺了。

除了 50W,還有哪些要求?

徵求意見稿的細則較為明晰,涉及到功率、頻段、輻射值、保護區域等多個維度。

徵求意見稿定義了適用範圍,‘規定適用於移動、行動式以及電動汽車(含摩托車)的無線充電裝置’,也就是說,規範的物件不僅限於手機。

其次,意見稿分別規定了無線充電的頻率和功率。

同時,意見稿也限定了輻射值,磁場強度發射限值、雜散輻射發射限值、接收阻塞限值均有詳細規定。

最後,部分射電天文臺附近有距離保護,從 1 到 5 公里不等。

可能是考慮到實際情況,意見徵求稿也給出了寬限時間,如果意見稿‘轉正’,則從 2022 年 1 月 1 日開始執行,之前已投入使用且合規的無線充電裝置,原則上可以用到報廢為止。

為何限制?

無線充電技術經過幾年推廣,已大規模商用,按理說安全性應該不存在大問題,此時推出規定徵求意見稿,出乎市場預料。

▲ 無線充電技術已基本成熟,使用者也在爆發式增長

▲ 無線充電技術已基本成熟,使用者也在爆發式增長

▲ 無線充電技術已基本成熟,使用者也在爆發式增長

但是,無線充電技術的確帶來了一些普通消費者想不到的困擾。

大到手機訊號基站,小到手機、無線充電器、微波裝置等,本質上都是無線電發射裝置,在工作時都會向周圍傳送無線電波。

無線電波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頻段資源有限,二是頻段相近時容易產生干擾。這就意味著無線電波頻段是稀缺資源,必然有一些頻段向另一些頻段‘讓路’,一些裝置向另一些裝置‘低頭’。

▲ 小靈通和部分 2G 清退的背後是無線電波段之爭

▲ 小靈通和部分 2G 清退的背後是無線電波段之爭

▲ 小靈通和部分 2G 清退的背後是無線電波段之爭

意見徵求稿開頭就說明了規範理由,‘避免對各類依法開展的無線電業務產生有害干擾,維護空中電波秩序’。

無線充電會干擾什麼?

我們身邊充斥著大量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無線電波,這些電波不可避免地相互干擾,已經到了散亂的程度。

而無線充電技術的出現加劇了這種複雜局面,給手機充電時,無線充電板的發射線圈基於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透過電磁感應在手機接收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電能從發射端轉移到接收端,向手機供電。充電過程中會形成電磁場,可能干擾其它的無線電波。

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普及,功率不斷提升,裝置數量爆炸式增長,帶來的挑戰遠遠大於電磁爐之類的固定裝置。

比如無線充電寶,它既可以跟著使用者在陸地上走走停停,又可以被使用者帶上飛機飛上天,情況十分複雜,未來幾乎每個人都會用到行動式無線充電裝置,如果不對裝置的功率進行限制,無線電波干擾將是個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

無線充電可能干擾什麼?先來說說大專案。

中國天眼建成後,當地政府希望透過天眼吸引遊客,發展旅遊業,但是遊客攜帶的產生電磁輻射的電器裝置可能對望遠鏡觀測造成影響,因此出臺了相應規定,5 公里內禁止擅自攜帶手機、數碼相機、平板電腦、對講機、無人機等無線電發射裝置或者產生電磁輻射的電子產品,最高處罰 20 萬元。

 ▲ 中國天眼。 圖片來自:新華網

 ▲ 中國天眼。 圖片來自:新華網

▲ 中國天眼。 圖片來自:新華網

據傳

蘋果

正在研發的無線充電寶,理論上就屬於禁止接近天眼的產品之一。

再來說和我們生活相關的案例。

雜亂的無線電波的干擾超過想象,例如我們幾乎每天都要用到的 WiFi、藍芽、手機訊號等,就會被無線電波干擾。有些藍芽滑鼠放在某個地方使用總是斷斷續續,換一個地方又好了,可能就是受到了干擾。

▲ 北京天通苑嘈雜的 2.4Ghz 頻段。 圖片來自:Luv Letter(知乎)

▲ 北京天通苑嘈雜的 2.4Ghz 頻段。 圖片來自:Luv Letter(知乎)

▲ 北京天通苑嘈雜的 2。4Ghz 頻段。 圖片來自:Luv Letter(知乎)

無線充電產生的電磁波還可能影響軍事電波頻段,之所以限定功率和頻段,應該也有相應考量。

對廠商及消費者有何影響?

得知無線充電功率可能被‘鎖死’在 50W,不少人驚呼‘還我 100W 無線快充’。

▲ OPPO 推出的 40W 無線充電技術

▲ OPPO 推出的 40W 無線充電技術

▲ OPPO 推出的 40W 無線充電技術

目前,網友大致分為三派:贊同派、反對派和無所謂派。

贊同派的理由主要是 50W 無線充已經夠了,再往上增加功率,無線電波干擾會讓所有人共同買單,反對派認為這對科技進步是一種扼殺,完全可以尋找更好的方案,無所謂派對此事不感興趣。

從目前手機充電市場來看,50W 已是一個不低的功率水平,不少手機的有線充電功率也僅在 5-35W 之間,即使像 MacBook 這樣的中型移動裝置,有線充電功率也只是 61W,功率再往上,大型固定電子裝置就要用到有線充電了,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使用者來說,暫時不會有太大影響。

▲ 無線充電 50W 已非常接近有線 61W

▲ 無線充電 50W 已非常接近有線 61W

▲ 無線充電 50W 已非常接近有線 61W

同時,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很多大功率無線充電裝置還存在著散熱差、噪音明顯、功率突然降低、不相容等諸多問題,遠遠沒有最佳化好,很多裝置僅能達到一段時間的功率峰值,隨後便迅速降低功率,出現了‘抽風的 50W 無線充還不如穩定的 20W 無線充’的奇怪現象。

對於廠商來講,應該就比較難受了。

電子裝置研發週期大多為 1-2 年,說不定現在已有很多無線充電功率超過 50W 的裝置進入了研發末期,現在突然公佈意見徵求稿,廠商需要重新設計相應的零件,打亂了研發節奏,好在意見稿給了一年緩衝時間,應該不會產生大的問題。

▲ 小米釋出的 80W 無線秒充,不知道最終命運如何。 圖片來自:新浪數碼

▲ 小米釋出的 80W 無線秒充,不知道最終命運如何。 圖片來自:新浪數碼

▲ 小米釋出的 80W 無線秒充,不知道最終命運如何。 圖片來自:新浪數碼

客觀上,如果無線充電規定正式推行,也會促使廠商靜下心來,不再為了營銷噱頭比拼功率數值,把研發精力放到無線充電裝置的穩定性上來,如果能做出少發熱、噪音小、功率可以一直維持 50W、相容不同品牌產品的無線充電裝置,說不定比抽風的 100W 無線充要好得多。

一些疑問

仔細閱讀徵求意見稿後,不少人有一些疑問,比如移動和行動式無線充電裝置是不是單指無線充電寶,包不包含手機和固定式無線充電板,50W 這條線是怎麼劃出來的,後期如何避免使用者私自解鎖無線充電功率等等。

▲ 哪些能稱之為移動和行動式無線充電裝置?

▲ 哪些能稱之為移動和行動式無線充電裝置?

▲ 哪些能稱之為移動和行動式無線充電裝置?

一位曾從事規則制定工作的知乎使用者是這樣說的:

國標制定組織沒有必要告訴消費者為什麼,因為國標是發給企業的,企業清清楚楚知道這些指標意味著什麼。

作為企業首要想的是賺錢,但管理者清楚有些底線不能開放,否則會對行業及消費者造成傷害,但這些傷害,企業不會願意告訴你。

結果就是,有人覺得管理在壓制技術進步一樣……

所以,對於相應規定,普通消費者只需靜待其變,目前規定處於徵集意見階段,如果真的存在不合理因素,相關企業自然會積極反饋意見。

無線充電可能被“限高”50W 會影響電子產品體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