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這個縣,總人口超20萬,建縣歷史超2200年!

河北省,簡稱“冀”,與河南省相對應,河北省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截至2020年6月,河北省下轄11個地級市,共有49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91個縣、6個自治縣。其中,就武邑縣來說,總人口超過20萬,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於西漢初期建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河北省這個縣,總人口超20萬,建縣歷史超2200年!

在地理位置上,武邑縣地處東經115°45′——116°08′,北緯37°37′——38°00′之間,東西最寬27公里,南北最長42。5公里,總面積832平方公里。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東北部,東鄰阜城縣、景縣、西接桃城區、深州市,南與棗強縣接壤,北與武強縣毗連,東北與泊頭市為鄰。

具體來說,武邑縣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在地貌上,武邑縣屬於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地勢平坦,由西南向東北平微傾斜,海拔15。10——22。50米,平均海拔20米。在氣候上,武邑縣屬暖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間2575。6小時,全年日照率58%。年平均氣溫12。6℃,無霜期195天,地面平均溫度11。9℃,年平均5釐米地溫13。8℃。年平均降水量518。5毫米左右。就武邑縣的歷史來說,早在夏朝時期,該地區屬武羅國。武羅國是衡水地區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古代國名之一。建於距今約四千年前的夏朝,是后羿賢臣武羅的封國。由於年代久遠,各類史書記載不詳。據〈路史、國名紀〉載:“世本雲,夏武羅國,冀都之武邑。”據此,夏武羅國即今武邑。

河北省這個縣,總人口超20萬,建縣歷史超2200年!

武羅國廢於何代,史書未記載,只是到了漢代才於此置武邑縣,西晉於此置武邑國,面趙又置武邑郡。另外與武邑縣毗連的武強縣境內歷史上曾置武遂城、武遂縣、武強淵、武強山等地名,衡水地區現有武邑、武強縣兩個縣地名。這眾多的以“武‘字命名的古今地名, 在不大的區域內相繼出現,當與夏武羅國大有關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河北省武邑縣一帶屬鉅鹿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武邑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彼時,該地區還有觀津、東昌二縣。東漢安帝延光元年(122年),廢東昌縣,地入武邑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衡水市武邑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

河北省這個縣,總人口超20萬,建縣歷史超2200年!

西晉時,置武邑國,領武邑、武遂、觀津三縣。惠帝時國除。東晉元帝太興二年(319年),置武邑郡,領武邑、武強、武遂、觀津、阜城五縣。南北朝神瑞二年(415年),武強縣併入武邑縣。太和十八年(494年),分武邑縣,復置武強縣。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撤武邑郡、縣,屬冀州。北魏神光二年,武強縣併入武邑縣。隋開皇六年(586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廢觀津縣入武邑縣。開皇十六年(596年),分武邑、信都、下博三縣地置衡水縣,武邑西南部劃入衡水縣。同年,武強縣置昌亭縣。大業三年(607年),廢昌亭縣入武邑縣。

河北省這個縣,總人口超20萬,建縣歷史超2200年!

最後,唐武德四年(621年),武邑縣置昌亭縣、觀津縣。貞觀元年(627年),廢昌亭縣、觀津縣,地入武邑縣。此後,歷經宋、金、元、明、清五朝,武邑境域沒有大的變動。自唐至清,武邑縣皆屬冀州。到了1914年,武邑縣屬大名道。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武邑縣屬之。1958年12月,撤銷武邑縣併入衡水縣。1962年3月,復置武邑縣。1970年,衡水專區改為衡水地區,武邑縣屬之。1996年,撤銷衡水地區,設立地級衡水市,武邑縣屬之。如今,武邑縣隸屬於河北省地級衡水市。截至2020年底,武邑縣轄7鎮(武邑鎮、清涼店鎮、橋頭鎮、審坡鎮、趙橋鎮、龍店鎮、韓莊鎮)、2鄉(紫塔鄉、圈頭鄉)、1區(縣經濟開發區),總面積達83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6。59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