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已成行業常態

數字化已成行業常態

從無聲電影到立體電影,從光學、化學裝置到電子、數字裝置,電影發展的歷史就是科技不斷賦能的歷史。

當下,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持續改革和發展,

“電影工業化”已成為行業關注的重要課題。中國電影面臨著如何重構與數字化時代相匹配的電影新工業體系,如何促進電影與科技、文旅、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等重要課題。而隨著5G、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普及,影視文化產業更是進入數字化賽道。

從放映端延伸到製作端

對於電影數字化的發展,出品了《流浪地球》的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或許較有發言權,他感嘆:

“沒有數字化,就沒有我們從9億元到現在600多億元的市場份額。”電影數字化的程序,已經從最初的放映端,延伸到了製作端。

電影《流浪地球

2》已於10月13日低調開機。傅若清透露,《流浪地球2》是一部完全按照數字化進行拍攝的影片。在電影開機前三四個月,主創團隊就已經完成了預覽拍攝,“在預覽裡,所有後續會遇到的問題和整個影片的節奏都已經呈現出來了,接著一個個去套現在新的影片製作中”。

數字化已成行業常態

正如傅若清談到的,放映端的數字化影響著製作端。隨著中國自主研發的高幀率放映設施

CINITY影院系統升級,帶動了不少創作者選擇高幀率技術拍攝或製作電影。傅若清也透露,《流浪地球2》將會是中國第一部全片高幀率的電影,“但到底是60幀還是120幀,要等到電影后期時,找到最適合的幀率表達”。

數字化可以更好地幫助電影人實現創意表達。正在熱映中的電影《長津湖》同樣藉助了數字技術的力量。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透露,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長津湖》中不少場景都難以去到海外實景拍攝,同時因為歷史長遠,很多東西最後都是透過數字技術進行還原的,為此他們在全球找了

80多家特效公司進行製作。

在電影《長津湖》中,涉及了一場仁川登陸的戲份,主創藉著數字技術,在電影正式開機時,就完成了相應的畫面內容。於冬補充道,數字技術進步之後,也讓電影拍攝的安全係數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數字化已成行業常態

華誼兄弟

CEO王中磊坦言,在拍攝《八佰》的時候,使用IMAX攝像機是為了電影畫面更符合這部作品的氣質。這段經歷也讓他明白,數字化建設工業化體系提升,可以讓觀眾在電影院裡面有更直觀的感受。

萬達影視總裁曾茂軍則表示,未來會將數字化拍攝更多運用在科幻、玄幻等型別影片中。據他透露,陳思誠執導的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計劃

2022年暑期和觀眾見面,電影裡有一個特殊角色是全程用數字化打造的。

事實上,數字拍攝並非只限於幻想類作品的拍攝。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透露,即便是像現實主義題材劇集《喬家的兒女》,也涉及了數字化應用,

“因為數字化最核心的就是創新和效能,就是對影視內容的創新,乃至於對我們影視內容的效率提升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人才仍是關鍵

數字化時代的中國電影面臨轉型,既包括髮展理念的轉變,也包括整個工業體系轉型和技術標準的提升。這種轉變、轉型和提升,絕非一蹴而就,它可能需要不止一代人,秉持科學精神,不斷累積、不斷沉澱、不斷提升和超越。

我國已有很多已建和在建的影視院系,但大部分培養的方向在表演、攝影等前端方向,很少延展到數字媒體技術、虛擬製作等工程技術領域。我們的電影產業需要明星,但也需要那些默默工作在幕後的科學家和工匠。

數字化已成行業常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苟利軍深有體會,他認為,很多電影(特別是科幻電影)還是要遵循一些基本科學常識和理論,而這需要創作者和科學家的通力合作。

“科幻電影的發展除了依賴科技,更重要的是得到廣大科學家與科技工作者的支援與幫助,首先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可以讓科幻電影立足於當前科技發展的最高點去展望未來,避免作品的想象滯後於咱們當下發展的一個尷尬的情景。這就需要科學家積極參與科幻電影的創制,讓科幻電影走在科技前沿之前”。

電影數字化離不開人才,開心麻花影業董事長劉洪濤佐證了這一觀點:

“我們的人才儲備各方面,基本上還處於最初的成長階段,當我們劇本開發出來的時候,組團隊是最難的。好在《流浪地球》給咱們科幻電影積累了第一批人才,在它的基礎上往前走。我們相信這幾部電影再出來之後,中國科幻電影就有一批特別好的人才,可能為以後再創作有很好的鋪墊。”

《流浪地球》編劇龔格爾還透露了一個訊息,

“電影《流浪地球2》在拍攝過程中,很多團隊成員都是從《獨行月球》下來的,這讓我特別開心,因為有互相支援和接力的感覺了,這個在2017年的時候是不存在的”。

數字化已成行業常態

大家還記得《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是同年上映的,其實兩部電影的導演郭帆和甯浩也是相互支援的(僅以甯浩把《瘋狂的外星人》的太空艙和衣服借給了《流浪地球》為例)。郭帆團隊、甯浩團隊的核心人才,在電影完成之後都散落在中國各大型別電影的創作中。同時參與過這兩個電影專案的

“金牌策劃”王紅衛形容“這些個體就像種子”:“這些人的散落,最終會對電影工業系統的成長和完善起到關鍵作用。給予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等待種子發芽。工業體系涉及意識層面、技術層面、制度層面、管理層面等多個方面。一般來說,科幻型別片對工業體系的刺激比較大。這是因為一部科幻大片涉及非常複雜的流程、分工與團隊合作,不可能靠導演一人之力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