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什麼這麼評價商鞅,“刻薄少恩”

從商鞅變法之後,“法”成為王國治理的一大工具。在此之前的社會上並不講法,而只說風俗習慣,行為道德,因此法的推行也很難。大家心裡對“法”這個東西第一是不瞭解,第二是不認可。

司馬遷為什麼這麼評價商鞅,“刻薄少恩”

貴族們認為自己身處尊貴的地位,殺了一兩個奴隸或者低等賤民並不要緊,國君都不會來過問這種小事,然而怎麼到了商鞅這裡,他口中的“法”為什麼什麼都要管?為什麼連自己這麼點的“小錯誤”都要給予懲罰?所以,貴族階級無法理解這種法,也不想去理解,因為這束縛了他們,讓自己貴族的身份特權蕩然無存。所謂觸及利益,商鞅變法真正做到了“無功不受祿”,即使皇親貴族也不例外,這樣哪些紈絝子弟的生存空間就沒有了,只能被迫地走上戰場,或者下田農耕。

司馬遷為什麼這麼評價商鞅,“刻薄少恩”

商鞅變法帶來的功效是巨大的,一是調動了舉國建功立業的積極性,二是規範了民眾以及貴族的行為,放棄私鬥而崇尚公戰!秦國的崛起,功臣首推商鞅!

然而這麼一個人,卻被司馬遷在史記中評為“刻薄少恩”,這是為什麼?商鞅曾經因為太子犯法,而對太子老師施以重刑,因此也被貴族們記恨在心裡,而最終車裂身死,也就是因為太不顧人情了。司馬遷的評價猛地一看似乎沒有問題。

然而,我個人認為,商鞅世之大才,他的心裡只想著自己的“法”學能夠施行,並且使國家富強,在推行中遇到的困難,也肯定是多重的,然而困難一旦克服了,那基本上就是成功了。

司馬遷為什麼這麼評價商鞅,“刻薄少恩”

所以商鞅在對待重大的事件時,越是要維護“法”的尊嚴權威。商鞅自己說,刑罰一定要重,這樣才能使人記得法,認識法的權威性,否則法治終歸只是個夢而已!很尊敬司馬遷,也非常喜歡他的《史記》,但是司馬遷對商鞅的評價,似乎帶有個人情感。但是要知道,如果漢武帝真的奉行法治,而不是隨心所欲,司馬遷也不會遭此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