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對於這個問題,真相只有一個:人是會變的,需求也是會變的。當初買日系,是瞄準了日系車的優點去的。再次換車,隨著需求,經濟實力,眼界,心境的變化,從日系換到德系,法系,美系,國產系等別的車系,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需求很重要,若是日系車不能再滿足需求,換別的車也就很正常了。

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日系車的優點很多,是一臺標準的工具車。它皮實耐用,零部件壽命長,不愛壞,買一臺車可以開很久,質量好這點是日系車的核心賣點之一;

它油耗低,因為使用小馬力小排量發動機,再搭配CVT這種可以保持經濟轉速的變速箱,油耗較低,在油耗排行榜上,不說排行第一,但是前幾名總能找到日系車的身影。

它保值率高,買一臺日系車,開幾年如果想賣,還能賣出新車的首付來……這些種種優點,是消費者選擇日系車的原因。

但是萬物有利有弊,日系車再好,也有對立的缺點。當一個想換車的人,發現日系車的缺點無限放大,優點卻不再是獨家賣點,那麼換其他車系的車,就順理成章了。作為開過不少車的老司機,對於日系車的缺點也能數出一二三來,本人因為日系車這些缺點,別說換車不買日系,第一臺車就沒考慮過日系。

日系車溢價高,幾乎沒有價效比低

很多人嘲諷“大眾車標值三萬”,卻不知道,日系車的車標更貴,不止值三萬。我當初買車,對比了國產,德系,美系,法系,韓系等主流車的價格,發現日系車價格最高,價效比最低。

緊湊級家轎這塊,國產的帝豪,老牌子,口碑不錯,起售價6。28~9。18萬,終端還有一萬多的優惠。起售價低,加上優惠大,入手價格很低。

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德系的大眾朗逸,老牌家轎,還掛大眾標,起售價9。99~16。19。定價在合資車裡頭中規中矩,但是抵不住優惠大,優惠二萬多塊,價效比就出來了。

美系的知名家轎,別克英朗,指導價11。99~12。59萬,終端優惠3~4萬,價格直逼同級別國產車。

法系跟韓系,過於小眾,這裡就不提了。

日系車,比如軒逸,卡羅拉,思域,馬自達3 昂克賽拉這幾款轎車排行榜前十的車,定價雖然中規中矩,但是優惠很少。優惠略微大一點的軒逸,就混成了家轎之王。卡羅拉/雷凌倆兄弟,優惠幾千塊。思域基本不優惠。馬自達只有幾千塊錢優惠。架子端的高,不愁賣,就是不讓利。日系車定價高,溢價高,可見一斑。

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參考單車利潤排行榜,日系車裡頭的豐田,本田,終端優惠低,在普通品牌裡頭,單車利潤遙遙領先。同為日系,日產優惠大,薄利多銷,單車利潤就低。反觀德系,國產,法系,美系等車系,優惠大,價效比更高。

對於絕大多數準車主來說,買車時不會不考慮價格。尤其是已經買過車的老司機,會發現身邊有車的人,並不全是日系,而且不開日系車,也沒見這裡壞那裡壞。既然如此,質量差不多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買價格更高的日系車?

日系車省油,但是犧牲了動力,開起來沒有激情

日系車省油的秘籍,就是小馬力,小排量發動機,再搭配CVT變速箱。雖然省油,但是動力實在不行,開起來沒意思。

比如日產軒逸,這臺車用1。6L發動機,跑0~100加速的評論成績在11。6S左右。由於使用了CVT變速箱,再加上偏省油的調教風格,起步轉速1800轉,起步時比較平淡,基本感覺不到明顯的推背感。整個加速順暢,但是沒激情,就是一臺普通的家用買菜車。

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動力沒激情,日系車的操控也很一般。國內市場的日系車,脫胎於日本本土。日本本土的日系車,定位就是低速家用,所以轉向調教很輕,就會感覺方向盤輕飄飄的。這種輕飄飄的方向盤,在低速開很友好,新手也很喜歡,適合新司機開。但是一旦上了高速,速度略微快一點,就會覺得方向盤太輕了,覺得車有點飄,開起來就沒那麼放心。同時,日系車的懸掛也為舒適性妥協,大多數日系車的懸掛都是偏軟的,比如軒逸,懸掛比較軟。舒服是挺舒服,但是過彎的時候,過軟德懸掛必然會導致側傾變大,坐在車裡感覺車身往一邊倒,會生出車要翻了了錯覺。

這種偏家用,不追求操控的日系車,對於新手來說很友好,會覺得車子很好開。但是開過車的老司機,技術已經練出來了,就會覺得這種車開起來沒意思,沒有駕駛慾望,不符合自己的用車需求,轉而去買德系,買法系,買美系去了。

日系車高階品牌很少,加錢都買不到高階日系車

很多新手司機,第一次買車預算都是不夠的,買車都以十來萬的普通家用車為主。但是有底氣換第二輛車的時候,購車預算就寬裕很多,若是想換日系豪華車,會發現日系可供選擇的餘地不多。

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以去年國內豪華品牌的銷量來說,日系豪華三巨頭雷克薩斯,謳歌,英菲尼迪,只有豐田雷克薩斯以較大優勢取得了排名第四的成績。本田謳歌,日產英菲尼迪完全沒有存在感,銷量比較慘淡。

這說明,日系車在豪華車市場,並沒有足夠的歷史底蘊,足夠的品牌溢價,足夠的消費者認可度去撐起其銷量,願意為日系豪華品牌買單的消費者非常少。

當消費者有條件換好車的時候,發現日系車並沒有靠譜的豪華品牌車可選,只得去選BBA等老牌豪華車品牌,就會變成第一次開了日系車,第二次買車不會再選擇日系車,實在是沒得選。照國內豪華車幾百萬銷量的基本牌來說,這個因素不容忽視。

日系車車漆薄,鈑金差,安全性較差,司機越老,膽子越小,不敢選安全性差的日系車

日系車安全性差,是有目共睹的,一個非常經典的,用來諷刺日系車安全性差的圖就是一臺豐田卡羅拉被腳踏車的前輪給撞的凹進去一大塊。雖然現在豐田已經更新到了TANG架構,低配配十個氣囊,碰撞安全提高不少,但是還是沒有改善鈑金差,漆面薄的問題。對於第二次買車的老司機來說,開車小心一點,一般不會出現車毀人亡的重大事故,但是小碰撞,小刮擦總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日系車鈑金差,車漆薄的缺點就會放大。

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所謂鈑金件,大致指的是車身蒙皮,比如前機蓋、後機蓋、車頂、左前翼子板、右前翼子板、左後翼子板、右後翼子板這些。這些鈑金件,都是些鐵皮,佔據的全車成本比例不高,如果做厚一點,應付輕微的碰撞時,車身鈑金件不會變形。

但是日系車,為了節約這點鐵皮錢,也為了略微減重,最佳化油耗,把車身鈑金件做的很薄,用手能夠按的動的那種薄。這種鈑金件,遇到低速碰撞,很容易就發生變形。

鈑金件修復,修車店報價100~150不等,4s報價300~500不等。若是鈑金件變形嚴重,那隻能直接換新了,報價以千為單位。這種情況下,日系車鈑金薄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小事故都要進修理廠,很浪費時間跟金錢。同時,這種脆皮車,碰撞現場面子也不好看。

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除了鈑金薄,日系車的漆面普遍偏薄,很多車評人已經測過,證明日系車大部分車的漆面厚度普遍在100~120微米之間,略低於132。6微米的平均值。

車漆薄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不耐刮擦,開車在路上碰到路上飛濺的石子,路邊枝椏的刮擦,二車的輕微剮蹭,倒車不注意擦到東西,很容易把油漆掛掉,露出底漆。

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車身上的油漆,金屬層之上由內向外依次為底漆、中塗漆、色漆和清漆,一般來說這四層車漆總共有100微米厚度以上,跟一根頭髮絲差不多。位於最底下的底漆,主要作用就是防鏽。若是因為油漆薄,簡單刮擦就露出底漆,底漆跟空氣接觸氧化,就會被消耗,露出車身鋼板,車身鈑金件存在生鏽,爛透的風險。

當換車的老司機,開過日系車後,充分認識到日系車價格貴,動力差,操控差,底盤虛,鈑金薄,油漆薄等硬傷後,就會有所思考。

同時,開過日系車後,就會明白,日系車所謂質量好,只是略好,並不代表日系之外的車就會天天壞,而且日系車爆出的質量問題也不少,比如本田機油增多,豐田機油乳化,日產變速箱故障等等。

再者,日系車油耗低早就被證明,只是略低,也沒有達到一騎絕塵的領先地位,很多大眾車,馬力更大,油耗反而更低。日系車所謂的省油,其實是針對美系,國產系來說的。而保值率高,也是一個誤區。因為保值率是針對指導價來算的,日系車售價高,疊加略高的保值率後,看起來確實能賣更多錢,卻忽略了買車更貴的事實。

為什麼有一些人第一次選擇日系車,再換車時就不願再選日系車了?

總的來說,日系車作為國內賣的比較好的車系品牌,有利有弊,選擇或者不選擇都是正常的,都是消費者依據自己的購車需求自由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