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其實就站在你面前:西施

歷史其實就站在你面前:西施

西施想象圖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現在用來形容美女的詩句最有名的就是: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這沉魚,就是用來形容西施的。

沉魚指的是當年西施浣紗的時候,水裡的小魚,被西施的美貌驚到,忘記了游泳,一下子沉入了水底。由此西施的美貌可見一斑了。

如此美貌的一位女子,她的身世經歷也是離奇。可以說,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成功,有一部分是屬於的西施的,為了復國西施犧牲自己,成全了勾踐的霸業。

歷史其實就站在你面前:西施

隱忍的勾踐

可以說西施的故事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一樣的著名,甚至更多了一些悽美,婉轉。

其實歷史就站在我們面前,近三千年前的姑蘇城附近,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她的故事哀婉動人,留下了許多我們到今天為止都能看到的遺蹟。

西施的故事,就是一場戰爭的故事。我們回溯這個故事,一起找尋現如今我們還能看到的地方,這些地方就是我們穿越時空,同那近三千年前的故事,連在一起的絲線。

歷史其實就站在你面前:西施

勾踐發奮

當年越王勾踐被戰敗後,發奮圖強,裝過傻,忍辱偷生,甚至為了讓吳王夫差放下戒心。甚至還為了給夫差治病嘗過夫差的粑粑。在夫差身邊被監視了將近十年,終於被放回去。然後他又臥薪嚐膽十年,終於實現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壯舉,成為春秋末期最後一位霸王。

這個故事中國人耳熟能詳,伴隨這個故事,在越王勾踐被戰敗後,為了討好吳王,尋訪民間美女西施送上。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當年越國獻上西施的地方,就是現在蘇州城西南方向的木瀆古鎮(這也是乾隆帝六下江南必去的地方),在木瀆古鎮邊上,有一靈巖山。這靈巖山便是當年吳越兩國的邊界之地,也就是在這山上,西施被送給了吳王。

歷史其實就站在你面前:西施

上圖的靈巖山

吳王在這靈巖山上造了館娃宮,後來被勾踐一把火燒掉了。後世,在這遺蹟上建了一個寺廟,就是現在靈巖寺的前身。

西施美貌,善舞,吳王很是喜歡,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逐漸忽略了國事,讓越國得以機會東山再起。

歷史其實就站在你面前:西施

西施貌美

越國得此機會,終於兵起,一夜之間挖通了一條水路,運送兵員迅速到達吳國。這條水道,就是現如今在蘇州城南上方山西南方向的越溪。

西施的政治任務得以完成。越國復國之後,西施也就銷聲匿跡了。關於西施的結局有好多種說法。有因為愧疚自縊身亡的說法,畢竟和夫差夫妻一場,夫差對她又及其好,難免心生愧疚。

另一種說法就是沉江說,有說是被范蠡沉江的,有說是勾踐沉江的,有說是被吳國人沉江的,也有說是被越王王后沉江的。不管是誰,反正西施被迫下去陪她的小魚兒了,一代美人香消玉損。

歷史其實就站在你面前:西施

西施復原圖

這種說法更具可能性,因為沉江說最早的記錄,在吳國滅國百年以內,可信程度較高。為什麼又有自縊,和范蠡的故事出現,多半是因為後朝的越國,為了控制輿論,防止損害越王的名聲(畢竟過河拆橋的事都不太好),或者民眾希望如此美麗又無辜的女孩會有一個好的,而故意替西施安排了一個美好的結局。

現如今蘇州附近有一道美食叫西施舌,其實是一種花蛤。古代人民的智慧真是偉大,用這樣一種食物表達了對西施命運的總結真的是很貼切。

這種非蜆非蚌的貝殼類食物,呈厚實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殼是淡黃褐色的,頂端有點紫,開啟外殼,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來。因那貝殼被開啟時,吐出的白肉像是一條小舌頭,不免令人聯想多多,故名“西施舌”。

歷史其實就站在你面前:西施

但是中國的美女眾多,為什麼不叫“昭君舌”、“貴妃舌”或則“貂蟬舌”,單單叫“西施舌”?這裡有個傳說:春秋時,越王勾踐藉助美女西施之力,行使美人計滅了吳,大局既定,越王正想接西施回國,越王的王后怕西施回國會受寵,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叫人綁一巨石於西施背上,沉她於江底。西施死後化為這貝殼類“沙蛤”,期待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盡訴冤情。

有一種說法是:男人在吃這個“沙蛤”時,想的並不是冤情,而是自作多情,很香豔的幻想自己是在與西施的香舌糾纏不休。女人在吃時,卻覺得這個貝殼像是有口難言,長得美只能被利用,長得不美又沒有傳奇。男人要利用她的美色,女人要踐滅她的美色。未了化為“沙蛤”,卻也逃不過厄運,只成為大眾的口腹之歡。

歷史其實就站在你面前:西施

靈巖山望鄉石寄託著西施憂思

總之,西施的故事是悽婉的。留給我們無限遐想的同時,也應該值得我們反思。任何人都不應該被視作工具,每個人都應該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力。歷史就站在我們面前向我們訴說,追求平等權力的路途每個人都有責任,儘量讓類似的悲情故事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