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挪威戰略”的2大優勢和3大挑戰

五一假期之前,蔚來官方就發了公告,說5月6日直播“挪威戰略釋出會”,於是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直播,雖然只有短短半個小時,但已經把能說的都說了,包括在5個城市建設4座蔚來特色的

第二代換電站

,在4個城市佈局“

蔚來空間

”,9月

最新版ES8全電動六座或七座SUV

開啟交付,明年ET7推向挪威……

蔚來“挪威戰略”的2大優勢和3大挑戰

總的來說,算是一場簡單的釋出會,沒有多麼驚豔,沒有花裡胡哨,就真真切切地介紹了一下自己進軍歐洲市場的意圖和產品。

今年年初蔚來就聲稱下半年將要進入歐洲市場,到了5月份這場釋出會終於如時到來。蔚來開啟全球化戰略的第一站,就是北歐國家挪威,在我看來,這個時間這個地方,已經不能再合適了。蔚來的挪威戰略,擁有一定優勢,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

優勢一:歐洲市場對電動汽車的包容度更高

歐洲市場,不用多說,尤其是北歐各國,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是最高的。

國際能源署(IEA)在4月29日釋出了《2021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在這份報告中,在

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萎縮了16%的情況下,電動汽車新車註冊量達到了300萬輛,其中,歐洲市場以140萬輛超越中國的120萬輛,躍升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而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美國,只有30萬輛。

電動汽車,放眼全球,歐洲和中國兩家獨大,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透露,2021年第一季度歐洲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在15%左右,這一比例幾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之多。而中國新能源汽車佔比只有9。6%,與歐洲還有一定距離。

在歐洲眾多國家裡,銷量最多的是德國和法國,分別為14。2萬輛和6。2萬輛,而銷量佔比最高的卻是挪威,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總銷量的85%,而且這一比例仍在逐步提高。

蔚來“挪威戰略”的2大優勢和3大挑戰

歐洲的電動汽車市場之所以突飛猛進,與各國越來越嚴格的碳排放法規密切相關。而新能源市佔率突破80%的挪威市場,不僅擁有成熟的電動車配套設施,還有相當利好的政策支援,如免徵25%的增值稅、免徵進口關稅、免徵養路稅;公共停車場費用及高速公路通行費減半;可以在公交車道行駛,各種扶持政策,堪稱特權。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講,歐洲都是除了中國市場之外最值得經營的電動車市場,而挪威,完全是試水的第一選擇。

優勢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亮眼,銷量、毛利率可觀

最近幾日,蔚來的好訊息不斷:

釋出2021年一季度財報:

營收79。8億元,毛利率增長至21。2%,現金儲備超475億,二季度預計交付21000至22000輛。

蔚來“挪威戰略”的2大優勢和3大挑戰

其中,毛利率增長的主要原因是100度電池和NIO Pilot選裝率的增加,這兩項的貢獻分別在5000元和8000元左右。

釋出4月份交付資料:

一共交付了7,102臺,同比增長125。1%,其中全新蔚來ES8交付1,523臺,蔚來ES6交付3,163臺,蔚來EC6交付2,416臺;截至4月底,蔚來累計交付102,803臺。

蔚來“挪威戰略”的2大優勢和3大挑戰

聯手合肥打造NeoPark:

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產業園區開工,這個計劃集整車、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等研發,打算引入數百家配套企業,形成高度聚集產業鏈的產業園,建成後的整車產能預計達到100萬輛/年,電池產能100GWh/年,根據李斌的估算,電池工廠與汽車工廠建在一起,每塊電池將節省100美元的物流費用。

蔚來“挪威戰略”的2大優勢和3大挑戰

要財力有財力,要銷量有銷量,要規劃也有規劃,更可喜的是,蔚來把毛利率還提高到了20%以上的水平,在晶片短缺的全球大環境下,交付量也沒有受到明顯影響,這對市場來說是一個好勢頭,正是士氣高昂的時期,現在不去歐洲更待何時?

挑戰一:歐洲傳統車企開始發力

其實不僅是歐洲傳統車企,大家都看得出來,外圍的科技企業都蠢蠢欲動,對智慧汽車市場這塊未來的大蛋糕垂涎欲滴。

歐洲的市場佔有率方面,

大眾、STELLANTIS、特斯拉

雷諾

,目前位居前四,市佔率分別為

20.0%、16.7%、15.6%

8.7%

作為歐洲第一大老牌車企,同時現在也是歐洲第一大電動汽車企業的大眾,憑藉ID。系列新產品的熱銷,暫時在大本營歐洲市場內戰勝了特斯拉,但迪斯與馬斯克的較量,在大眾集團“電力日”上可以看出,大眾計劃最遲在2025年取代特斯拉成為全球領導者的野心已然不言而喻。

蔚來“挪威戰略”的2大優勢和3大挑戰

德國的BBA,法國的極致雪鐵龍,瑞典的沃爾沃,這些傳統車企,在歐盟排放法規的施壓之下,面對特斯拉這樣崛起的電動車巨頭,不得不紛紛開啟自己的電動化戰略,尤其是今年初,不少車企一個接一個宣佈到2030年全面生產電動汽車。趨勢使然。

傳統車企覺醒,蔚來的歐洲之路必定不好走,要知道歐洲汽車品牌在歐洲人心裡根深蒂固的地位很難撼動,就連特斯拉經營多年,也難以輕易取勝,蔚來要想在歐洲立穩腳跟,只能在挪威這樣高滲透率的市場試水,打造口碑。

挑戰二:小鵬紅旗等早已捷足先登

國產車企當中,進入挪威市場的蔚來不是第一個。早在去年9月,小鵬汽車就與歐洲電動汽車經銷商ZEM合作,帶著首批100輛歐洲訂單發往了挪威並完成交付;今年2月份,小鵬汽車又運了209臺G3發往挪威。

蔚來“挪威戰略”的2大優勢和3大挑戰

不僅僅是小鵬汽車,去年12月,一汽旗下品牌紅旗與挪威汽車經銷商Motor Gruppen簽約,宣佈進駐挪威市場。另一家車企愛馳汽車,今年第一季度對歐洲出口量也突破了1000臺。

在進入歐洲市場方面,蔚來只能算是個後來者,要知道這時候特斯拉在歐洲的市佔率已經排名第三。剛剛進入的蔚來,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和磨合。

挑戰三:晶片危機持續造成影響

3月底,蔚來宣佈因為缺芯停產5天,官方一度下調了一季度交付總量,但實際上缺芯對蔚來一季度交付量的影響尚小,Q1交付順利突破了2萬。但這並不意味著晶片不再是交付的敵人。

最近,國內外汽車晶片供應商大規模漲價。

臺積電的晶圓代工價格漲了25%;中芯國際的漲價幅度在15%—30%之間;而瑞薩、恩智浦等國外晶片巨頭,也早已在年初宣佈漲價。

蔚來“挪威戰略”的2大優勢和3大挑戰

不僅是代工廠,原材料和下游封測的價格也開始全面上漲,漲價幅度在10%—20%,多數代工廠的生產線即使滿負荷執行,也無法解決產能缺口大的問題。

目前的情況對剛剛進入挪威市場的蔚來來說,尚不足以成為銷量的絆腳石,但有傳言說這次缺芯的影響將持續數年,蔚來也好,特斯拉也罷,只要是沒有自研晶片能力的車企,未來總要擔驚受怕。不過蔚來去年已經開啟了自動駕駛晶片研發,要免受影響,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結語

“我們認為NIO的產品、技術、品牌、服務、使用者企業、使用者運營、使用者社群是一個總體的,我們認為總體優勢能夠讓我們在一個長期競爭中競爭力會越來越強,並不是越來越弱。”李斌對蔚來的優勢抱有很大信心,同時他也意識到,一家車企未來不能有短板,否則就會喪失一部分潛在客戶。可能這也是蔚來在國內新勢力當中名列前茅的原因吧。

至於蔚來的挪威之行怎麼樣,我們還是邊走邊看,期待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