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歐洲登頂,超越蘋果、三星!

小米歐洲登頂,而且是以一個極其迅猛的勢頭快速登頂,這是一個新的階段性的證明。

證明了啥?

證明了小米這家公司優秀的商業模式,和極具競爭的產品力。

小米在歐洲登頂,超越蘋果、三星!

小米全球化佈局較晚,從印度開花結果,國際化打法摸索完畢。到去歐洲開拓,才不過三年半的時間。

你還要算上這期間在歐洲多個國家推進的時間差,小米進入英國才兩年半,進入德國也才兩年不到。這個份額上升的速度可以說複製了小米成立之初的商業奇蹟。

小米在歐洲的份額天花板還明顯沒到。

小米在歐洲登頂,超越蘋果、三星!

小米在中國本土市場,長期以來受到扭曲的品牌形象、消費者認知,被歐洲輕易登頂這件事實,有力的證偽了。

但是不被有力傳播的成績,光是這一件事,還不能很好的影響市場認知。(過去各種正面的有牌面的資訊效果仍是有限的)

但這至少已經非常容易讓一些觀點無所立足了。

1.靠吃了某家的紅利。

有紅利不假,但是歐洲人的邏輯裡,沒有那種,一定要使用中國品牌的情懷,三星蘋果品牌影響力仍然非常強大。某家在國外市場耕耘多年,在最好的時期,仍然和三星有幾個點的差距。

況且被禁後,某家釋放的份額,基本在後續半年內,已經被市場消化了。

小米的快速成長是在某家份額已經低位平穩,產生的新格局上,不斷成長,從蘋果三星手中重新搶奪市場獲得當前的成績。

小米在歐洲登頂,超越蘋果、三星!

2.組裝廠沒技術質量差靠營銷。在國內網際網路上,這種言論仍然很多。

然而這樣口中沒技術靠營銷的公司,擁有全行業最低的營銷費用,而少數對手粉絲們曾經引以為傲的領域,正被小米不斷超越。

而歐洲發達市場的認可也證明了歐洲人對質量要求高小米不吃香這類論調的無知。

還有重要的不光是小米有沒有技術,而是這種論調也根本不符合商業的規律。如果技術決定一切,那麼所有的科技初創公司都不可能成功。

小米的技術能力比不過老牌企業很正常,靠商業模式維持市場份額不斷積累資源,在技術和市場需求不斷迭代的過程中尋找機會,怎麼能在某些人眼裡變成非死不可的罪惡呢。

小米在歐洲登頂,超越蘋果、三星!

3.唯渠道論。

我堅持,長期來看,

消費品的流通鏈條,只有生產企業和消費者兩個終端是不變的

,中間的渠道是可以多變的。

曾經有人說要想健康,小米會越來越像ov。可結果是幾年過去了,小米摸索出了新的線下模式,而ov這種依賴傳統渠道的廠商正不得不開始學習小米來抵禦未來可能的變數。所謂讓利給渠道才能幫你多賣貨,和渠道搞好關係才會推你的產品。唯渠道論,這是目光短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讓小米這家好不容易從各種方面扣扣索索省下錢做出的價效比,大口大口的利潤讓給中間商,這是小米非常不願意的。

我這裡說的不是取消線下渠道也不是說靠地位強勢壓榨線下渠道。

小米在歐洲登頂,超越蘋果、三星!

高效替代低效是各個領域自然而然的發展規律。線上下單臺手機抽成400才能存活的渠道也會慢慢讓位於單臺抽成200就能存活的渠道。

小米在歐洲的線上渠道保持優勢,線下渠道雖不如線上強勢,但依然可以靠價效比優勢來獲得總份額第一的成績。

當品牌勢能足夠強勢,就足以讓使用者自主的選擇品牌,哪怕對於渠道商來說利潤更低。

對比國內,我同意壓過度壓低價效比的做法,對於線上線下的市場現狀來說,讓小米無法穿透到更下沉的市場來和ov競爭。

但小米完全可以依靠品牌優勢,商業模式優勢來獲取比現在和過去幾年更正面和廣泛的市場認知和更多的市場份額。

小米在歐洲登頂,超越蘋果、三星!

歐洲的成績說明了什麼:

小米國內線下渠道之所以屢屢受挫,並不是價效比的原罪。而是受某家遺毒,對小米的品牌形象進行了摧毀,導致線下渠道提高利潤一般消費者不認可推也推不動,而降低利潤渠道又不推,品牌影響力又沒足夠勢能讓線下使用者主動選擇,所形成的兩難局面。脫離中國市場的輿論環境,小米的價效比無論是走印度的極致價效比,還是歐美的相對價效比,都足夠小米獲得領先的市場地位。而不是曾經國內擁有龐大的粉絲聲量,份額卻瀕臨邊緣的慘狀,

小米在歐洲登頂,超越蘋果、三星!

歐洲第一不是小米的上限,全球第二也遠不是小米的上限,小米各方面的能力還在快速進步。

下面還有兩個重要階段,第一個就是銷量全面領先三星。這是小米模式的最有力證明,一家銷量世界第一的公司,很多言論已經不需要去反駁了,足夠強大就不需要別人的言論去佐證。

第二個就是小米真正的在技術上,推出一個全面領先的,且能夠服眾的產品。這標誌著小米從一個模式優勢勝出的商業公司,到一個真正技術立足的技術公司的轉變。

小米在歐洲登頂,超越蘋果、三星!

我只希望當小米在全世界各地都能全面領先三星的時候,國內消費者能更廣泛的認可小米的價值。

我更希望看到小米在國內重回第一,這個意義比世界第一要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