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資9億美元,起亞在華的“背水一戰”

增資9億美元,起亞在華的“背水一戰”

自東風公司正式退出合資之後,短短一月內,起亞與悅達又有了新動作。

2月7日,起亞與悅達、鹽城市人民政府簽署增資協議。協議表示,雙方將建立新合資公司,併為此增資9億美元。除此之外,新合資公司還將在產品、資金、設立出口基地等方面制定全新發展方針。

不過業內迫切瞭解的新合資公司的股比及名稱,該協議並未提及,僅表示合資公司名稱將於4月份公佈。據內部人士接受採訪時披露,其將在原基礎上進行股權調整,而改名也是在增資之後。

增資9億美元,起亞在華的“背水一戰”

起亞意圖控股

與一般合資車企為兩方共同出資不同的是,東風悅達起亞為三方合資。2002年8月,起亞、東風公司、悅達共同出資成立了東風悅達起亞,三者的股比分別為50:25:25。

三家企業曾經為了股比就已有過激烈爭論,只是由於種種原因股比變更的事情未能成行。而在東風悅達起亞跌下神壇之後,東風公司萌生了退意。

去年8月,東風公司、悅達和起亞簽署東風公司退股備忘錄。同年12月,東風公司僅以不到3億元的價格就將東風悅達起亞25%的股權進行轉讓,正式退出合資公司。

至今東風悅達起亞25%的股權花落誰家,尚不知曉。而在此次協議中,9億元的增資中起亞和悅達各佔多少、雙方股比均未披露。不過從多方訊息以及目前的形式來看,東風25%的股權將被起亞收購,最終起亞將完成對新合資公司的控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初就有傳聞稱,現代起亞有意迫使東風公司和悅達退股,以達到對合資公司控股的目的。

而在合資股比正式解禁的2022年,起亞有這樣的動作,難免不讓人心生懷疑。政策上,隨著國家發改委對合資股比的解除,現代起亞已經有了基礎支援,而且目前已有寶馬、大眾等多家合資車企控股成功。

政策支援僅是其一,江蘇悅達的實力難以抗衡現代起亞這一跨國車企也是較為重要的一環。如同寶馬控股華晨寶馬、大眾控股江淮大眾一樣,就是因為華晨、江淮的實力較弱所致。

目前,其官網和社交平臺仍然採用“東風悅達起亞”這一舊名,業內對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新合資公司更名為“起亞中國”的可能性會更大。東風悅達起亞內部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合資將以起亞運營為主,悅達集團加以支援。

不過對於合資公司的長遠發展來看,現代起亞控股也將更利於公司品牌的發展和運營。有內部人士對此分析道。

增資9億美元,起亞在華的“背水一戰”

起亞的最後一博

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東風悅達起亞曾一度與德系、日系品牌平起平坐。2012-2014年,東風悅達起亞每年的銷售增長達一成以上。而憑藉媲美國產車的價格,東風悅達起亞在2016年更是迎來了64萬輛的交付量頂峰。

高光總是來的短暫。次年,東風悅達起亞的銷量猶如過山車般直線下滑,業績慘淡。到了2020年,東風悅達起亞年虧損就高達47。5億元。

我們將由內而外開啟變革,包括電動戰略落地、組織架構調整等方面。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柳昌昇曾如此表示。

在此次協議中,起亞對於未來戰略做了更為細緻的闡述。產品方面,起亞將匯入全球戰略車型以及新能源車。而且新合資還將拋棄之前的低價競爭模式,“未來售價低於10萬元以下的車型都將停產”。

增資9億美元,起亞在華的“背水一戰”

去年,隨著李峰等本土人才的離職,柳昌昇的接任,韓方“本土化”人才管理模式幾近失敗。與之相反的是,豐田、大眾等眾多合資車企都在大量引入本土高管。而在這次協議中,起亞也表示,合資公司將引入本土人才,組建全新的組織架構,積極推動本土化發展。

整體來看,如果沒有了股東的掣肘,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起亞勢必會全力以赴。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依託於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起亞在中國也應該有迴歸的可能。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已落後德系、日系多年的韓系車,想要在未來十年,將年產銷僅十餘萬的銷量增長到10年累計400萬輛,仍有不小困難。而且若起亞兩三年內不能復興,未來將更不可能達到此前的巔峰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