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馬斯克曾這樣調侃:“汽車和手機相比非常複雜,你不能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說,給我造輛車吧。”誰能想到,如今的富士康不僅能造車,還隔空喊話馬斯克:“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 iPhone,我們既然能造 iPhone,為什麼就不能造電動車?”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創始人郭臺銘曾多次這樣講道。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10 月 18 日,鴻海集團的第三屆科技日,富士康釋出了兩款自主研發的電動車:跨界旅行車MODEL B和電動皮卡車MODEL V,加上去年釋出的三款車型,富士康已坐擁五款新車型,這昭示富士康進入造車的新野心。

在汽車領域佈局了17年之久,富士康終於邁上代工整車的一步,從“代工之王”到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並不是汽車領域新人,但他堅持固守代工模式,代工模式在中國市場似乎非常艱難,他能跑通在汽車領域跑通代工模式麼?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兩年五款車 加快新能源汽車佈局

從上述郭臺銘的言論中,我們可以找到富士康進入造車領域的端倪,富士康對新能源領域“虎視眈眈”,一直在尋找著一個進場的契機。

今年一個契機加快了富士康進入造車領域。5月,富士康從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手中收購俄亥俄州一家生產設施。

該工廠將成為富士康在北美的第一個電動汽車製造中心,從下半年開始,富士康將為Lordstown的電動皮卡車製造和供應部分零部件。

富士康對新能源汽車也做出的戰略目標規劃,董事長劉揚偉定下電車發展目標,到 2025 年,富士康電動汽車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 5%、出貨量為每年50到75萬臺。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今年10 月中旬,第三屆科技日上,鴻海集團釋出了兩款自主研發的電動車:跨界旅行車MODEL B和電動皮卡車MODEL V,還正式展示了純電動中型SUV MODEL C量產款,預計MODEL C將在明年交付。

在一年前,也就是鴻海第二屆科技節,官方釋出了兩廂車Model B和電動皮卡Model V及Model C量產版。短短一年的時間,富士康已集齊五款新車型,但一些車型仍存在不少爭議。

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五款車型名,明顯與特斯拉撞了車。另外,model B的外形從側面看去與大眾ID。3十分相似,存在一定抄襲的嫌疑。熱度是蹭到了,能不能帶火這一車型,還是未知數。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蓄謀已久 17年的謀劃造車之路

富士康為何會選擇轉型造車?

在大眾看來,富士康是一個看到新能源市場風口和巨大利潤的“後繼者”之一,在新能源市場未被瓜分盡淨前想趕來分一杯羹,事實上,富士康稱得上是一個“先驅”,它已經盤算了至少17年。

富士康所付出的努力還得從2005年說起。2005年,富士康斥資3。7億,收購臺灣安泰電業,正式跨入汽車行業。2013年,富士康搖身一變,成為寶馬、特斯拉、賓士等名牌車企的供應商。

2014年,富士康與北汽合作,共同投資研發生產製造新一代動力電池。2015年,富士康聯手騰訊、和諧汽車共同成立和諧富騰,將汽車業務拓展到了整車領域。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2016年,富士康攜8億元投資滴滴,開闢出行領域。2017年,富士康投資10億元,獲得向寧德時代1。19%股權。2018年,投資小鵬汽車B輪融資。出行平臺、汽車租賃、新能源電池、造車新勢力……富士康在汽車領域的各個領域一點點謀劃、佈局。

2020年以後,富士康佈局更加直接,不斷擴大與汽車相關的產品系列、供應協議、技術開發夥伴與關鍵技術,並在2020年10月推出了MIH模組化平臺——一款可對外提供三種不同合作模式,包含OEM、底盤技術、外端設計、平臺技術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設施的開放平臺。

2022年,除了上文提及的對Lordstown的收購外,富士康還與電車企業Fisker合作造車。據劉揚偉介紹,Fisker新一代量產車從概念到量產預計只需要花24個月,比傳統造車需要的時間可減少一半以上。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深厚的汽車零部件製造經驗、出色的OEM技術和完善的供應鏈,為富士康的造車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紮實的產業基礎和強大的生產加工能力,則是富士康進軍新能源行業的信心來源與支撐。

根據富士康公開的資訊,在關鍵零元件方面,其自研的“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相較於傳統 12V 電機,不僅升級至48V電機,體積同時縮小20%,且搭配ASIL D車輛安全完整性最高等級的控制器,體現富士康在電機、車用ECU、滾珠螺桿、機構件等關鍵技術能力。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在電池方面,富士康研發了包括快速電池充電、低溫最佳化、雲端電池管理、高能量密度電池、固態電池等多項技術,並計劃在2024年推出首款商用固態電池。在半導體方面,富士康已能為逆變器、充電樁、車載充電器等零部件提供其功率晶片。

在生態系統方面,富士康推出了HHEV。OS軟體平臺。HHEV。OS具有優異的擴充性,符合車規安全,並可確保即時可靠地傳輸。透過HHEV。OS軟體平臺,可以讓電動車設計者聚焦在最有價值的開發工作上,達到產品快速上市的目的。

在生產製造方面,根據日經亞洲等渠道,富士康將在中國臺灣、美國以及泰國建廠生產電車。預計到2024年,美國工廠的年產能將達到50萬至60萬輛,泰國工廠的年產量將達到15萬至20萬輛……

針對新能源這個賽道,富士康似乎已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繼續代工 富士康的造車定位?

與國內造車新勢力直接經營銷售自主品牌不同的是,富士康仍選擇了與以往相同的盈利模式,即希望為新能源車企代工電動汽車。在本次科技日上,劉揚偉多次提及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這一理念,富士康將繼續延伸之前在電子消費產品製造方面的CDMS模式,不會直接銷售自有品牌汽車,是在代工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汽車前期設計開發的工作。

2022年10月8日,富士康宣佈與洛杉磯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INDIEV達成協議,在其最近收購的俄亥俄州工廠為其首款量產車製造原型車。

INDIEV 於 2017 年在加州洛杉磯建立,專門從事電動汽車的設計,該公司的第一款車型INDI One是一款智慧電動汽車,配備了業界第一臺車載整合計算機 (VIC)。INDIEV 選擇富士康為其代工,也是由於缺乏製造業經驗以及想要“後來居上”的野心。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在新能源造車品牌發展初期,新勢力並不具備自主造車能力,也沒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因此會以代工的模式生產產品。拿蔚小理來說,蔚來發展初期與江淮汽車合作,蔚來負責汽車的設計研發,江淮則負責車輛的生產製造,其合約將一直持續至2024年5月。

與蔚來江淮的長期合作不同的是,小鵬初期在找海馬汽車代工後,便快速佈局肇慶、廣州。武漢三大製造基地,獲得自己的生產資質。早期的理想汽車也是由力帆汽車代工生產,但隨著理想收購了力帆汽車有限公司以後,理想便透過自建工廠實現了自主生產。

與有潛力的造車新勢力合作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曾這樣講道:“差勁的產能願意合作,但造不出好車;能造出好車的廠商,不願意接外包訂單。”

隔空喊話馬斯克:富士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不得不提的是,就像前文小鵬對海馬所做的那樣,相比造車新勢力,汽車代工廠則顯得頗為被動,始終處於“隨時會被替代”的角色中。造車新勢力在初期會依賴代工的方式快速落地產品,但一有機會,就會佈局製造基地。畢竟對自主品牌來說,第三方造車的質量、品控以及大眾對第三方的品牌認可度均是不可控因素。

如今的新能源車企,除了產品的質量問題外,為了建立自身優勢,在新能源市場有一席之地,造車新勢力紛紛投入大筆資金研發電池、電驅和電控。在新能源市場逐漸飽和的當下,誰會需要富士康的平臺?其MIH又該如何發揮作用?若只是挑選潛力股,在其創立初期與其合作,對富士康來說,終究不是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