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知的焦慮,誰能拯救你?

人是一種很矛盾的動物,一邊懼怕未知,一邊卻與生俱來在未知中成長。

有句話: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就道出了世界的未知性。

但即便我們每天都在對面未知,對於未知的恐懼卻始終沒有減少。

這個原因莊子講的很明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未知的事物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破解無限的未知,那就完蛋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誕生了科學,也誕生了神學。

面對未知的焦慮,誰能拯救你?

但無論是科學還是神學,其實解決問題的思路都是一致的:靠自己。

比如我們拜佛,但佛經有云: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也就是說,你拜的那個佛像,並非是佛。你依靠一個虛無的東西,怎麼能拯救你自己呢?

因此,不是諸天神仙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自己。

公考內卷化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如果說在過去,只要你努力,那麼就有很大機率成功上岸,但是現在,可能你努力也無濟於事。

因此,許多考生陷入對上岸的焦慮中。

面對未知的焦慮,誰能拯救你?

一邊感覺浪費時間,無休止的學習是否能夠實現目的;一邊又不敢懈怠,每次考試前總是廢寢忘食。

就在這樣的迴圈中,運氣好,上岸了;運氣不好,繼續焦慮。

但是據我觀察,許多焦慮的人,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投入學習。只是在剛立完Flag的那幾天或者考前的那一段時間,特別奮發。

而過了那段是啊金,該追劇追劇,該吃喝吃喝,或者即便在學習,心也沒有投入,腦子也沒有動員。既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也沒有持之以恆的學習。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低效率的學習,自己感動著自己。然後可以心安理得的焦慮。

面對未知的焦慮,誰能拯救你?

自欺、欺人、被人欺,在這個時候體現到了極致。

但是即便上岸了,也有些人在全新的工作崗位上,會陷入新的焦慮。

比如我有位學生,某日裡半夜三更不睡覺,看我發了朋友圈就跟我聊了會。

後來他說自己特別焦慮,因為上岸了,不知道以後咋整,工作咋幹,生活咋過,與人咋相處。

當然某些人會說太凡爾賽了。

實際上,這不是凡爾賽,也不是閒得慌,只是一種典型的對未知的恐懼。

面對未知的焦慮,誰能拯救你?

我在剛上班的時候,帶著一頭霧水進了體制內,曾經也遇到過許多事情,因為技能缺乏,讓我不知該如何應對。最終雖然都一一解決了,但是解決的過程是相當痛苦的。

現在想想,其實那些工作,我就算不做,也沒啥大事,只是我自己太過著相了。

生活中也是如此,許多事情,真的發生了,遠遠沒有想象的那麼恐怖。

就好像前兩天看到一個打預防針的影片,沒打之前,那個小男孩恐懼的哇哇大叫,打完之後愣了愣,傻乎乎的問護士:這就打完了?

原來打針沒有想象的那麼疼。

所以,當事情沒有來臨之前,放平心態。

面對未知的焦慮,誰能拯救你?

與此同時,還有四個字,也是那個學生說的,他說自己緩解焦慮的方法是去做就好了。

是的,去做就好了。

這就是一切的秘訣。

正如作家村上春樹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步1小時。有人問他:“不想跑的時候怎麼辦?”他的回答是:“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這才是長距離跑步者的思維方式”。

面對未知的焦慮,誰能拯救你?

當你行動起來的時候,你的所有雜念都會轉變到對當前行動的思考上來,焦慮自然也就消失了。

而這麼簡單的一個方法,其實已經集中人類一切修養方法的精髓,佛教叫“善護念”,儒家叫“慎獨”,道家叫“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說來說去都包含一個意思:當你一心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其他問題就都解決了,就只剩下眼前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