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充當拯救者的你,真正需要拯救的恰恰是你自己

喜歡充當拯救者的你,真正需要拯救的恰恰是你自己

01

“我時常幻想著有一天自己成為英雄,騎著白馬,去拯救陷於苦難的人。”菲菲說。

菲菲是一位37歲的全職太太,因為人際關係受挫,來我這裡接受認知行為治療。

菲菲的問題是她對弟弟和妹妹從小到大,盡心盡意地付出,換來的是弟媳婦、妹夫的不滿,更為嚴重的是,她的丈夫下了最後通牒。

如果她再拿錢給弟妹,或者偷偷地再瞞著家裡人幫忙,那就別過了。

菲菲很苦惱,她不清楚自己為了他們好,為什麼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反而對她都有怨言。

弟弟從小不學好,長大後工作也掙得不多;妹妹花錢如流水,收入也一般,她不幫襯著怎麼行。

喜歡充當拯救者的你,真正需要拯救的恰恰是你自己

02

按常理講,菲菲的丈夫對她不滿可以理解,她拿了夫妻共同財產不停地給孃家人。但是,為什麼弟妹和妹夫也對她不滿意呢?

種什麼,就收割什麼。這句箴言不是要處罰我們,而是教導我們一些真理。

假如你抽菸,你就可能有咳嗽等菸民的毛病,甚至會患上肺部的毛病;假如你亂花錢,入不敷出,你就可能會負債,被債權人討債。

反過來,你注重理財,就會經濟寬鬆,生活富裕。

可是,有些人沒有收割他們種下的果實,有人從旁介入,替他們收割成果。就像弟弟不努力,不好好掙錢,菲菲幫他支付費用,使他避免了生活窘迫的自然惡果。

拯救一個人免於他自己種下的惡果,不過是讓他繼續做不負責任的行為罷了。

喜歡充當拯救者的你,真正需要拯救的恰恰是你自己

03

如此看來,大家就明白了為什麼菲菲的弟媳婦和妹夫對她不滿的原因了。

因為她的幫忙,不僅沒有什麼益處,反而助長了弟弟和妹妹無所事事、亂花錢的壞習慣。

菲菲不僅對親戚這樣,只要對有需要幫助的人,她都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

心理學稱呼這些不斷在拯救別人或替人家收拾爛攤的人為共依人。

仔細觀察,在你的身邊是否也有類似的人。他們無比熱心,哪怕不顧家裡和自己的能力,沒有任何報酬和目的去幫助別人。

有時,熱心到你很尷尬,不願意接受他們過度的行為。因為他們觸犯到你的隱私和自尊。

喜歡充當拯救者的你,真正需要拯救的恰恰是你自己

04

有些人,很心甘情願地享受著共依人的資助,比如菲菲的弟弟和妹妹,他們不需要為自己的懶惰和貪婪負責,繼續被姐姐寵溺著。

他們不負責任的行為只會持續下去,直到有一天失控。

家庭教育裡,溺愛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父母從小到大對孩子無限制地給予,養成孩子唯我獨尊,沒有界線的行為。

直到父母年老沒有能力繼續供養了,這時候醒悟為時已晚。成年後的習慣和信念很難被改變,成人世界裡,只有殘酷的規則,誰違反,必然會遭到懲罰。

有的人在事業和感情上會受到溺愛的惡果,他們的伴侶不會像他們的父母那樣無限寵愛,同事們更不可能像父母一樣。

於是,他們接受的後果就是被打擊、被排斥、被拒絕,事業失敗、感情破裂,有的甚至有牢獄之災。

喜歡充當拯救者的你,真正需要拯救的恰恰是你自己

05

本來出於愛的本意,去對待身邊的人,沒想到卻害了他們

。菲菲對弟弟和妹妹就是如此。

他們的伴侶多次勸告也無濟於事,包括菲菲每次接濟時,都要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們依然我行我素。

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因為自己的不負責任而受苦過。

跟那些不負責任的人當面質問不會讓他們痛苦,只有惡果才有那種作用。

“從現在起,我將不再給他們一分錢。”“當我想當拯救者時,先搞清楚這不是自己的事情。”菲菲治療後期總結到。

我們不只要能夠給予,也要能夠對別人毀滅性與不負責的行為設立界限。

如何減輕生活中發生的事對心理造成的壓力

對待嫉妒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命運:她辭職了,那個背後說我壞話的人

除了愛,寬恕是最有生機,最強大的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