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的中國老年人的生活

中國有句俗話“父母在哪,家就在哪”對於子女來說就,父母就是家,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然而身在海外的子女們卻往往很無奈,嘆息著那個有父母的家已經越來越遠,為此,很多移民把父母接到了身邊。所以,這些跟著子女在海外生活的老人中也有了一句新的人生總結語“子女在哪,家就在哪”。不可迴避的是,許多中國老人在這個家裡並不開心。

許多與老人同住的華裔家庭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緊張關係,許多華裔老人常常因為感到心理需求被子女忽略,或者溝通不良而產生矛盾。有老人這樣說“加拿大環境好,吃得好,但是心情不好”。這是許多來加的中國老人共同心聲。

同住的尷尬,子女和老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往往會產生矛盾,朝夕相處無形中將這種矛盾擴大化。最佳的解決方案應是,另外租房或買房給長期探親或已經移民的父母住。當然前提是老人有生活自理的能力。這在國內並不是問題,因為父母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住所,無需兒女操心,而兒女成家以後大多數自己單過。

但是在海外的老人,卻是另一番情景。大部分在海外生活的老人還是很依賴子女的。畢竟這是在海外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行,而子女多半處於孝心而不願讓父母單獨生活。

西人長者退休後,一般都會自立門戶,有很強的生活獨立性。而華裔老人卻具有很大不同的特點,作為第一代移民的老人也相對較為獨立,而子女移民後才來到加拿大生活的老人則比較依賴子女。他們希望能依附子女過上兒孫同堂的家庭生活,然而他們來到一個嶄新的環境,脫離了原來的生活圈後,那些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卻無法得到滿足。而子女往往因為工作壓力等原因對老人的這些心理需求沒有足夠的重視,讓很多老人感覺自己從“長輩”變成“外人”,自尊心嚴重受挫。

事實上,在許多有父母同住的華裔家庭中,子女和父母的互相關心是“互相照顧”。老人會幫子女做基本的家務,如清潔、烹飪、洗衣和照顧小孩等。同時,子女會陪伴老人出行,如駕車帶他們去看醫生,參加社群活動等。雖然很多成年子女認為自己有義務照顧年老的父母,往往因為缺乏自主性或因工作與照顧發生衝突等原因而忽視了父母的心理需求。而這些和子女同住的華裔老人又不願意開口向外界尋求幫助。所以他們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訴求往往得不到滿足。這種不滿足的情緒久而久之很容易爆發出來。

如何處理好這種關係,並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好在,大部分老人並不想聽什麼“心靈雞湯”式的建議,他們只是想把內心的鬱悶“傾倒”出來而已。什麼“父母和子女彼此之間充分溝通和經常交流,彼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等建議都是理論上的東西,在實際生活中很難做到。

事實上,幾個經歷相似、背景相似的的老人經常在一起聚聚,聊聊,發洩發洩比什麼都好,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其實這樣的老人,來加之後,不要將自己封閉在小家庭中,在華人圈中找到同樣經歷的老年朋友還是很容易的。我來加探親後,就和幾家有同樣背景,相似經歷的老人成為朋友。我們就經常湊到一起吃吃飯、喝點酒、聊聊天,在一起說說孩子們的“壞話”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就很好。發洩完之後,生活依舊,只是心裡感到痛快了而已。根據我們的經驗,這確實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這麼做孩子們通常都很支援和理解,具體做法就是每當我們這些老人湊到一起的時候,他們負責駕車接送,然後就迴避,留給我們充足的空間和時間。

過後,老人和兒女都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

在加拿大的中國老年人的生活

在加拿大的中國老年人的生活

在加拿大的中國老年人的生活

在加拿大的中國老年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