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夷巖茶中學習如何精準製茶?

很多的學茶,做茶的朋友,對於自己做茶的技巧和方法都有著獨特的見解,但是對於如何精準製茶還是有點不是很清楚,你們時常會聽到一句話“看茶做茶”,實際上這句話最沒有實際意義。如果全憑感覺也就沒有了工業製茶的標準。那今天我們就管中窺豹,從武夷巖茶中學習如何精準製茶。如何快速提升製茶水平。

從武夷巖茶中學習如何精準製茶?

武夷山茶山

大家其實都很清楚,武夷巖茶是我國茶葉發展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個誕生地。說到喝茶,第一反應就是福建人最喜歡喝茶,隨時時間的發展,武夷巖茶歷經千年的發展史讓茶葉生產製作形成了獨特的加工工藝和製作技巧。

三坑兩澗

很多人都知道三坑兩澗,是好茶的代表,那我們就聊聊什麼是“坑”,什麼是“澗”。坑:說文解字中的意思從高處陷落的一個井坑。首先地勢要高,其次是一個小平地。澗:說文解字中提到的意思是兩山之間的水溝或者是瀑布。為什麼要知道這個地理位置的原因呢?

從武夷巖茶中學習如何精準製茶?

茶葉生長環境需要“水氣”和“霧氣”

有一句古話叫做“高山雲霧出好茶”,那這個“坑”和“澗”形成的周邊是不是水氣和霧氣蒸騰的地方。換句話說常年氤氳天氣較多,光照少。那我們國家有一個省特別出眾,那就是貴州省。茶葉生長的環境不能是積水過多,貴州喀斯特地貌,適合生長茶葉。

從武夷巖茶中學習如何精準製茶?

雲霧之間的武夷山

“肉桂”“奇種”“白雞冠”等等這是茶還是樹

這些聽起來看似很奇怪的名稱既是茶葉名稱也是茶樹名稱。因此我們從這裡可以學習到茶葉的生產要精細必須瞭解什麼茶葉適合做什麼茶?比如西湖龍井最好的茶樹品種是“群體鍾和龍井43”,那太平猴魁適合的樹種“柿大樹”,這就是看樹做茶的原因。

茶葉製作過程中的“走水”和“焙火”

茶葉在製作過程中,你們很多人都聽過武夷茶的走水和焙火,這就是根據茶葉的品種和水分含量來判斷茶葉的製作週期和時長,以及在烘焙過程中的焙火程度與次數。比如,香不過肉桂,那相對走水時間可能就要延長,讓香氣更好地發揮,那焙火程度不能太高,不然火氣中的火香掩蓋住了肉桂樹種的本來香氣。

從武夷巖茶中學習如何精準製茶?

武夷巖茶焙火

武夷巖茶中的7不採和5不做

很多人都知道下雨天不採茶葉,也知道大太陽的時候不採茶,也很多人明白不經過攤晾的茶葉不適合做茶葉,你知道這裡面到底因為啥?武夷巖茶製作考究,講究“天”“時”和“地利”。就是根據天氣,時間,溫度,茶葉生長的狀況來判斷茶葉在製作過程中的攤晾時間,做青程度,以及烘焙的火候。實際上我們從以上幾個環節可以清楚地明白,武夷巖茶的整個過程主要在追尋一個過程“留香”和“提純”,所以我們在思考武夷巖茶的製作手法中能否有效的運用到綠茶和紅茶的製作技巧裡呢?

從武夷巖茶中學習如何精準製茶?

在上面的敘述中,我們瞭解了武夷巖茶從採摘到製作過程中,不僅注重產地,樹種還注重茶葉的生產時間,製作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嚴絲合縫的對接。那反觀我們很多綠茶的製作就沒有那麼多講究,只要製作出來能夠銷售就可以了,所以這幾年大家喝到的綠茶沒有靈魂的原因,很多的製茶師傅其實根本不會做茶,迫於生計,照貓畫虎,弄個機器就開始生產,導致大部分茶葉只有形狀,一味地追求市場化,所以我們業界有一句老話“做形容易,做香難”這就是很多綠茶的通病。頭條有很多農戶自己生產茶葉,由於完全依靠機器,製作的茶葉很多口感,香色,滋味都不能達標,更不要說有很好的蘭香和花香了。因此,不論你做茶還是喝茶,首先要懂得如何生產茶葉,這樣你賣茶還是買茶心裡都有底。歡迎大家關注徽羽茶行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