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造就人才,順境埋沒人才

今天讀到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中一句特別有意思: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相信很多人就接觸過這句話,也能知道里面蘊含的大道理。

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個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使他身處困難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發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韌,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使他超越眾人,這樣他才能擔此重任。

逆境造就人才,順境埋沒人才

工作中可能有很多人抱怨,為什麼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工作這麼多年卻得不到賞識,為什麼那些後來的“晚輩”卻能一路順風、升職加薪。明明資歷都差不多別人卻能得到機會?心態很容易崩潰,產生對公司企業的牴觸心理,無心工作,最後只能辭職。

沒有一蹴而成的成功,別人的成功都是經過苦楚磨鍊出來的。

一個人能得到多少,那麼他就得付出多少。當你在喝酒唱歌的時候,別人還在忙於工作上的精益求精;當你完成工作任務急於去放鬆的時候,別人卻在反覆打磨,期待拿出更優質的任務方案;當你和朋友逛街消費的時候,別人卻拿著這筆吃喝的錢去報了進修班;

逆境造就人才,順境埋沒人才

當機會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別人硬體軟體都已經準備好了,機會也就自然被別人抓住,而你卻只能看到別人的取得,卻不知道別人背後的付出。想得到比別人多就得付出的比別人多。只會先看到你的能力你才能得到和能力相匹配的回報。人才都是在逆境苦難中走出來的,順境只會磨滅一個人的鬥志和勇氣,然後忘卻初衷。

一個人,只有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在內心困惑、思慮阻塞,然後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才能被人所知曉。

逆境造就人才,順境埋沒人才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是一個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個女僕。艱苦的童年生活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對於他來說,一切都那麼悲慘而殘暴。童年的貝多芬是如此的悲慘,青年的貝多芬更是痛苦萬分,二十五歲以後就患上了疾病,疾病像鬼魂一樣纏在他身上,劇烈痛苦的耳病折磨著他,最後完全失聰,這給貝多芬的生活、愛情以及音樂創作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晚年時也仍然孤苦伶仃一個人,沒有經濟來源,只能四處像好友求援解決生計問題。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童年、中年、老年都算的上悲慘的失聰之人,卻能寫出人類最動聽、最振奮的音樂篇章,這是貝多芬自勵人格的不朽傳奇,也更能體現“逆境”的真意。

逆境造就人才,順境埋沒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裡鍛煉出來的,所以才能如此堅硬和什麼都不怕。

逆境造就人才,而順境埋沒人才,逆境是檢驗強者和弱者的試金石。

大海里沒有礁石激不起浪花,在生活中經不住挫折成不了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