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

今天看到一段話,突然解釋了我自己很久以來的一個疑問​: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這裡所謂的“走極端”,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還有其他任何與人或不與人打交道的任何事情上,有的人很容易產生“不活了”、“不幹了”、“大不了魚死網破、同歸於盡”之類的想法,甚至付諸行動​。

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

一直以來,對於這個問題,我都有一個似是而非的解答​:這是性格問題,有的人性格就是極端化的,好起來好得感動天地,壞起來壞得十惡不赦。當然,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常見的表現就是這類人​往往能夠將事情做到極致。

從性格上講,追求極致的人可能確確實實性格上偏極端化。但是,無論是在與親戚朋友交往的生活中,還是與同事領導下屬客戶交往的工作中,性格追求極致的大有人在,但是,這些追求極致的人,個個都容易表現出開頭所說的“走極端”嗎?也就是說,一個能把工作做到極致認真、極致完美的人,也常常在老闆面前拍桌子說不幹了、在家人面前說壓力大不活了、在客戶面前說不簽單大家就同歸於盡這樣的話,乃至採取類似的行動嗎?不一定吧。

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

那麼,如果性格上追求極端的人,做事卻不一定表現出那種消極的“走極端”現象,那麼,是什麼能夠讓那些性格極致的人,將他們的言語和行為都控制在一個不極端的範圍內呢?​這就是我今天看到的那段話所揭示的核心道理:

對於任何一種物質或者非物質的需求,稀缺狀態的持續​,容易導致人對那種需求產生著迷的狀態。而所謂的“著迷”正是使人的理性思維和行動能力失效的最強有力手段​。一旦人失去理性後,著迷狀態會自我加深,直至一個自爆的頂點​。這裡所說的“頂點”,就是“走極端”的那個狀態啊​!

這樣的描述可能太書面化,通俗的講,某一樣東西,你越是得不到,你會越想得到​。想著想著就著迷了,就失去理性了。這個時候你會牽腸掛肚、魂牽夢繞、失魂落魄,然後不理性的行為就一個接一個、程度越來越加深,直至“走極端”​。而這個“得不到”的狀態,就是​稀缺狀態。

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

更加具體一點的說,兩樣最能讓人瘋狂的東西,正好一個代表物質需求,一個代表非物質需求​:金錢和​愛情。當一個人長期處於金錢稀缺狀態,而這個人又恰好特別想要得到錢,那麼比較長時間的稀缺狀態必然使這個人失去理性,進而做出不理性的行為來試圖獲得金錢​。“走極端”的形式很多,輕則坑蒙拐騙,重則殺人放火,總之,這個人的理性徹底地被金錢稀缺狀態所導致的著迷狀態而摧毀​。失去理性的情況下,人做出怎樣極端的行為都是​可以想象的。

同理,對於愛情,很多青年男女動不動為情所困,極端的情況就是要跳樓自殺、因愛生恨、甚至鬧上門去​,等等。​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就是越想得到一個人對自己的愛,但現實卻得不到,然後就越是想​。這種迴圈加深了愛情稀缺狀態,不斷地衝擊人的理性,最後將其擊潰​。​之後的結果必然就是走極端了。

因此,稍微思考一下就發現,性格追求極致的人,到底會不會在現實中出現“走極端”的情況,直接原因是這個人的理性會不會被沖垮,而根本原因在於這個人會不會因為長時間陷入某種稀缺狀態而著迷。所以,解決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解決​稀缺狀態。

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物質上的稀缺狀態確實不是​打個響指就能馬上解決的。但是,物質上的稀缺,一般情況下​都不是無解的。極端情況是存在的,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比如急等一百萬元救命​,沒錢命就沒了。這種情況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面對的物質稀缺問題,主要還是在“吃不飽的想吃飽”、“吃飽了的想吃好”、“吃得好的想吃點更稀缺的”等​狀態。

因此,面對物質稀缺的狀態,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樹立努力提升自身價值、透過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來創造更多價值的思想和信念​。在這種信念和行動的推動下,隨著時間的積累,物質稀缺的問題終會得到解決​。

那麼,現實社會中,有的人並不願意“隨著時間的積累”,他們就想立刻享受到別人在朋友圈裡曬出來的高大上的生活狀態。這就是另一個層面的稀缺了​:精神​稀缺狀態。

我現在缺錢嗎?​從買一架私人飛機的角度來看,我非常缺錢;從能不能明天一天吃飽飯的角度來看,我完全不缺錢。​這就是說,雖然每一個人並不同時擁有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物質與非物質事物,但是有的人明明擁有很多但卻覺得自己還缺什麼;有的人明明擁有很少,但卻並不覺得自己缺了吃的、喝的、用的、玩的等等。

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

因此,稀缺狀態是否產生,很多時候並不是客觀存在的物理現實,而是由人腦控制的。換句話說,是人選擇性地告訴自己,“我在某個方面處於稀缺狀態”。​這就是精神方面引起的稀缺狀態。那麼為什麼人們會產生這種精神性稀缺狀態?答案很簡單:精神有空虛,不充實。

為什麼很多家庭條件不錯的少男少女會為情所困、一和另一半吵架或者一喜歡某人卻得不到對方的愛,就搞不好要“走極端”​呢?不是因為他們缺少吃的穿的用的,也不一定就是他們的家庭沒有溫暖和關愛,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的精神不充實​。

當然,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成長以及對其脾氣性格習慣等的影響,是可以寫一本書來研究的。​但是,今天我受到的最大啟發,就是面對一個人“走極端”的時候,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或者解決方案:消除稀缺狀態,如果不是很特別的物質稀缺(比如之前講的沒有一百萬元就沒命了),那麼很可能消除稀缺狀態的解決方案就是填補當事人精神的不充實。

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

比如,一個人對金錢需求很急迫,那麼缺錢這種稀缺狀態持續下去必然讓這個人對金錢著迷,進而擊潰其理性,最後走向極端​結果。那麼,如果缺錢缺的不是救命錢,那麼這種金錢稀缺是可以​透過精神充實的辦法去填補的。世界上家境貧寒卻認真奮鬥的人多得去了,每一個家境貧寒、處於金錢稀缺狀態的人都走上了因為錢而進行的犯罪道路嗎​?沒有啊,反而是相當多的家境貧寒的人們,依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創造出了相當的財富結果,使自己徹底擺脫了金錢稀缺狀態​。

為什麼同樣缺錢的人,有的能夠專心奮鬥,有的卻“走極端”了呢?就是因為專心奮鬥的那些人精神充實,或者說奮鬥本身就填滿了他們的精神空間,就不會關注金錢稀缺狀態,進而進入著迷狀態,最終失去理性“走極端”。​而那些最後“走極端”的人,必然都是精神不夠充實,進而把注意力困在了金錢稀缺狀態上,時間一積累就積累成了著迷狀態,最後失去理性“走極端”。

同理,因為愛情動不動就走極端的青年男女,也正是因為精神不夠充實,導致注意力被愛情稀缺狀態所吸引,最終進入著迷狀態、失去理性“走極端”​。因此,這裡的解決方案,真的就是充實精神​。

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

我曾經未能理解有的人高喊“尋找生命的意義”的原因​。我現在慢慢理解了,找到了生命的意義的人,精神基本上都是充實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幹嘛了。有兩部電影都提到過一個概念,叫做“內心的平靜”,一部電影叫做《最後的武士》,而另一部叫做《功夫熊貓》​。我現在大概明白了,獲得內心的平靜,其實就是精神充實的一種狀態​。因為,精神不充實,就必然產生稀缺狀態,而稀缺狀態的持續會讓人對某事物著迷,進而失去理性​。

所以說,為什麼有的人容易走極端​?而且那些性格追求極致的人,卻不是個個都會去“走極端”​,為什麼會這樣?說到底,絕大部分原因就是精神的不充實啊。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精神充實呢​?其實,每一個人都要想清楚,自己這輩子到底要幹什麼​。說得文化一點兒,就是每個人確確實實應該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但是,很多人(可能包括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這輩子到底要幹嘛(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選擇太多),那麼也不要緊。挑這個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也行​:持續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的維度,讓自己的綜合能力變得越來越強​。

為什麼很多人容易走極端?

這可是個無止境的追求,而且這個追求的關鍵好處就是​:個人價值會在這個過程中持續上升,個人價值越大,對各種資源的吸引力就越強,進而消滅越來越多的稀缺​。當然,沒人能完全消滅稀缺,很多大富大貴的人很可能在時間和親情陪伴方面處於嚴重稀缺狀態​。但是,做到那個層面了,精神想不充實都很困難,又怎麼會讓自己長時間被某個稀缺狀態困住,進入著迷狀態,進而失去理性​“走極端”呢!是不是突然就明白了某些大人物怎麼自控能力就那麼好呢​!我們普通人不是缺乏自控能力,而是理性被著迷狀態沖垮了,沒有理性去​啟動自控力了呀!

(全文完)

相關閱讀:

《穩定是不存在的,只有持續成長才是每個人唯一的出路 》

《人生進步的根本驅動力:思維的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