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奇蹟》關於生命,我們知多少?

《失戀33天》裡黃小仙說過,

你連人都沒生過,還談什麼人生!

這句話真不能細品——話說,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生”是人生的含義?我們天天動不動就說“這就是人生啊”,為什麼能一言以蔽之的這種務虛的詞兒是“人”“生”?

看起來稀鬆平常吧?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下的,等我們有獨立思想的時候,這件事就像空氣和水,就在那兒,不用想,也不需要思考;如果是女性,如果涉及生育,不管經歷了多少的痛和難,也會覺得這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兒。

我們是不是沒想過,人為什麼要生小孩,為什麼是女人生小孩?這事兒,是不是有什麼宇宙的奧秘在裡面?我們作為人類中的一員,事到如今,參破它的秘密了嗎?會不會突然有種“

生一個人,是個奇蹟啊

”的頓悟?

《生命的奇蹟》關於生命,我們知多少?

《生命的奇蹟》大概就是想要弄清楚關於生命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的一本繪本。起初拿到這本書,以為這是一本給孩子做性教育的科普繪本,看完了,才知道,這根本就不是畫給兒童的,而是

給成年人看的繪。

切莫以為幼齒,因為讀完了就知道,其實我們這些大人對“生育”這個課題也同樣無知——或者說,我們從來不認為這是

應該去了解

的生命科普知識,也許,在不經意之間,我們幾乎是在漠視“生育”知識。

做準媽媽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從網上學習如何備孕、如何準備新生兒到來的一切,卻不知道關於生育的歷史和文化;我們看到十月懷胎的嬰兒降生在世間,卻不太清楚他們形成的路徑;可能我們中的一部分人會去學習蒙臺梭利育兒的知識,但是卻不太知道嬰兒能做不能做的科學依據。

當然,不瞭解這些,我們一樣也能養育一個好孩子,但是如果你瞭解了世界各地如何生娃、育兒習俗、產前準備和養娃過程……無非是讓這個嚴肅的話題入成年人之腦,去思考它。

因為,從古至今,從亞洲到非洲,橫向穿梭,縱向穿越,都指向了一個結論——

生命是奇蹟,不是稀鬆平常;生育值得被莊重思考,生娃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養娃亦然。

我們每個人到這個地球,成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是有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責任的。

另外,不管是傳說故事,還是科學真理,這本書裡的知識都還挺有趣的。

求子

《生命的奇蹟》關於生命,我們知多少?

繪本從“求子”開始,只有四章,但已經涵蓋了古往今來女性生育的幾大步驟:

求子、期盼、出生、育兒,

到今天為止,女性生育依然是這四大課題。

如今科技進步,懷不了寶寶的家庭可以藉助技術的力量來孕育寶寶,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在相對比較落後的地區,人們只能求神的幫助了,繪本中講的“母之石”只是這些祈願故事中的代表,實際上,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在冰冷的石頭上趴一夜,很可能著涼導致生病,對求子並無裨益。只不過,在矇昧年代,人需要有些“信”才能獲得一種抵禦現實的力量。

但凡是適齡想要寶寶的成年人都應該知道,生孩子很多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些時候不想要卻有了,有些時候拼命想要卻沒有懷上。在生育這件事上,人類的力量很渺小,正如中國古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除了藉助科技的力量,其實“求子”這事到今天也是一件人類不可控的事兒,包括,求一個什麼樣的子,是男孩女孩,是什麼性格,是什麼樣貌——

生命不但是奇蹟,生育更像無法解釋的神蹟。

出生

當然,絕大多數想要孩子的家庭不依靠求神也都順利懷上寶寶了。但你永遠不知道的是:你肚子裡的那個寶寶,在它還只是個小細胞的時候,就已經是個大英雄了。

200萬個卵細胞,每個月只有一個卵細胞成熟……

2。5億個精子細胞,參與探索之旅,它們每一個移動的距離都不啻於一次世界旅行……

無數全副武裝的免疫細胞發起攻擊,只有300個左右的精子能存活下來……

在三天的時間裡他們要尋找到只能存活大約24小時的卵細胞,並且最終找到,也不見得情投意合……

就算成功突破成為一個受精卵,也只有四分之一的受精卵能夠發育成一個胎兒。

《生命的奇蹟》關於生命,我們知多少?

所以,大人們,您家的寶寶都是達爾文定論下的優勝者,包括我們自己,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活下去,其實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要珍惜生命啊,要珍惜奇蹟啊,要儘自己最大的可能過好這一生。

從生命的角度去看,那些生命之外的繁冗,什麼貧富,成功與否,其實都算不得什麼大事,因為

你得先有生命,才有資格去談論人生

,才有機會去煩惱啊。

育兒

生了一個健康寶寶,也只是見證了奇蹟的第一步,往後的事兒,多著呢。

世界各地,從古至今,育兒幾乎都是女性的事兒。生完了還得管喂,喂大了還得管教育……反正,生命的奇蹟不是一瞬間,一旦見證了就要用幾十年的時間——用一生的時間見證。

從個人經歷來說,育兒這件事苦樂參半,但是快樂更多些。像那個小孩從他生根落地肚子了一樣未知,育兒的未來也是未知。人類必須學會面對未知,並且調整好心態,你無法編碼生成一個孩子,當然也不能畫出自己孩子確定的,你希望的未來。

世界各地都有對孩子未來寄予厚望的傳統習俗,比如中國的抓周啊,日本的啼哭比賽,再比如西方的供奉仙女……當然,這只是表達美好的祈願, 每當孩子抓了家長心儀的代表未來之物,家長就能陷入短暫的自欺欺人的滿足中,然而,現實是,抓完周還得換尿布啊,孩子的未來,是不可控的,我們能做的,只是陪他們走一段。

《生命的奇蹟》關於生命,我們知多少?

關於生命,這些其實還不足夠,但是也值得我們去開啟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