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人間的一些思考

有太多太多的話想要說,又不知道從何說起,那就想到哪說哪。首先,我可以思考很多問題,很多常人的疑惑。但我是沒有力量活好我自己的人生的。每個人都有獨到的智慧,這智慧有的可能是來源於一代一代的口傳心授,有的就是透過自身的經歷得出的感悟。

整個頭條看下去,自殺,抑鬱,家庭教育,親子關係,或許我點開的關於負面的報道比較多,所以負面的東西滿眼都是,科技夠發達了,你點開什麼話題的帖子多,一種大資料會給你推送和這個話題相近的文章之類的。把這個叫做計算機演算法,人工智慧。

放眼這個網路世界,你會發現,為什麼失敗的人比比皆是,教育子女失敗的,自身人生失敗的,改變自己失敗的。到底問題出在哪?我說下我的觀點,當然這只是一個社會底層可以說比一般人更失敗的人一點點感悟,有網路了,如果傾訴慾望夠強烈,每一個人都能發出對這個世界微乎其微的吶喊。

現代人都很忙應該是每個人的共識吧,時間轉瞬即逝,努力學習的有,努力賺錢的有,努力找心靈依靠的有。努力學習的會抑鬱,努力賺錢的會投資失敗甚至負債,努力找另一半的往往婚後一地雞毛?這是為什麼嗎?為什麼很多事情都會向人們希望的反方向發展?後面我會講我領悟到的,先把問題丟擲來。

現代人,幾乎每個人都認識字吧,應該很少有90年代後出生的人不認識字,從未讀過一天書。極端應該是有的。在這個年代,那應該算個例。父母老師對一個學生說的最多的話是什麼?好好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有好工作,好生活,好伴侶,可以選擇的事物才能更多。是這樣教育的對吧。這些或許都是父母老師們用他們的人生,用他們的生命總結出的道理,說給孩子聽,目的只有一個,盼著孩子少走一些人生的彎路,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還有一個困惑,為什麼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才會有好日子。為什麼好好學習的人比不好好學習的人有出息的機率要高的多?讀的書多,學歷高,眼界開闊。在我看來都不對,我只想到一個詞能解釋好好讀書有相對美好的未來會機率大,那就是思考。或許有人說,每個人都有大腦,每個人都時刻會思考,叫我說不對。大部分腦中的思考並不是思考,是歸因歸罪。

出了這個事,是誰的責任,是誰的錯。這其實是一種偽思考。偽思考是思考這個果由誰承擔,真正的思考是為什麼會出現這個事,是什麼導致出現了這個事,這個事裡有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真正的思考追因,偽思考只是重果。

而讀書時間久容易有出息,這個出息每個人的眼中定義不同,成為一個人人敬仰的人是一個人的出息,成為比一般人物質更富足的是一種出息,組建一個足夠溫馨美滿的家庭也是有些人眼中的出息。父母老師雖然勸說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讀書,考好中學,高中,大學,好工作。但是並不是說父母老師們都知道讀書久一點到底是為了留住什麼,或者是培養什麼。

在我看來,就是思考的能力。其實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有些怪,幼年有自我意識之後,思考已經開始,從思考那一天開始,學習就無法停止,學父母,學同學,學老師。受教育。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處於逆境夠強大,處於順境夠冷靜。思考才是成熟的前提與根本。

老師父母的用功讀書,其實潛意識的臺詞是把思考能力保留的久一點,把思考能力培養成處世的一種習慣。只是這種潛意識裡的東西,哪怕對你說這句話的當事人,他其實真有可能不懂他自己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樣的觀點的。

思考其實是很累和很苦的一件事。理清前因後果比我不接受什麼樣的結果要麻煩的多。而太多人的思考能力從什麼時候開始退化的呢,我如果想的沒錯,那就是應試教育的開始。數學要思考嗎?語文要思考嗎。怎麼才能學習好?怎麼才算學習好?數學好你要記住儘可能多的前人遺留下的演算法。語文你要看夠多的書籍,積累夠多的詞彙量,命題作文,文是次要,命題是主要的。要文能對題,不能偏離這個題。老師佈置作文,我的爸爸,你如果描寫我的媽媽,我的同桌。文不對題。連題目意思都理解不了嗎?是不是傻?絕對的不及格。由此可見,應試教育不是保持思考力,而是求同排異的。應試教育其實考的是記憶力,這是一種追求捷徑的方法。一加一等於二。你記住等於二就可以了,所謂的正常人認為瘋子才會想為什麼是等於二。

尤其是讀書夠久的人,他看的工具書加各種書籍加一起,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多。學富五車,一個人的肚子裡大腦裡可以記住五車的書籍典故。他能滔滔不絕的引經據典,不過沒有一句話是完全屬於他自己的話。人活成了硬碟,儲存的東西夠多,可遇到各種問題。就會迷茫,不知所措。書裡教他這樣做,那樣做。可別忘了那永遠是寫書人,作者的思想和方法。

馬雲就在那,萬萬人學習他,永遠不會有人變成他。每個人的精神無法被複制。貼吧也好,平臺也好,時不時的會有這樣的新聞。好不容易把孩子供完大學,心想孩子大了,有學歷,讀書夠多了,文化夠用了吧。孩子卻無法勝任社會中的工作,不管所謂的好工作與壞工作,不能安心堅持,工作一兩年後,變懶了,不想上班,開始渾渾噩噩起來了。也有很多慘劇,沒能堅持到學業有成後抑鬱了,自殘了,自殺了。

人性可怕的地方出現了,他病了,他腦子壞了,他神經錯亂了,這些評價往往不是來源於外在的人,很可能都是他最親近的人對他的內心評價。就拿抑鬱症的孩子來說吧,又哭又鬧,父母心有不滿也是忍著,讓著。表面上看孩子是感動的,父母是愛我的,我也知道我是無理取鬧,還讓著我。我以後不無理取鬧惹父母傷心了。我要控制我自己。其實有個潛臺詞,當事人他自己也不知道。那就是一個怨念產生了,我這麼鬧,父母他們只會認為我病了,我的鬧是想讓父母開始反思,他們哪是有問題的。我不開心不踏實的日子和漂亮的成績單,到底哪個重要。父母重視哪個多一些?

人都是互相影響著的,尤其家庭成員間。父母覺得這個孩子有病了,過不了多久,孩子也會深信自己抑鬱了。這是父母的不夠成熟。堅定立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的父母時而相信醫生,權威專家。時而又相信孩子,無法做出自己的判斷。並不是什麼生存生活的壓力導致他沒有自己的思考了。只是思考就是精神痛苦的原因。而痛苦是成熟起來唯一的路

別想那麼多,不是好起來的方法。現在發生的事不去想透徹與明白,當這種想不通越來越多,人只要不死,很多未解決的問題就會一件件的疊加在人的心頭。人就開始變的心好累。就有壓的足夠多的人自殺了。這就是自殺的成因

以我的理解,這與年齡無關。看有些孩子對自己現狀的描述,他們只能表達出他們的苦悶,真的沒有力氣去挖掘自己如何變的苦悶的。這需要時間,歷練,與愛才能。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到那一天

心理醫生會開導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很多人需要的是愛而不是幫助不是安慰。而其實正確的愛是這個世界很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