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年輕人“社恐”困局,善處虛擬世界不容忽視

當前一個尷尬的事實是:社交工具不斷升級,年輕人卻在“社交降級”。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認為自己“社恐”。在“青年說”日前發起的網上調查中,參與投票的2532名網友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僅69人認為自己沒有社交問題,97%的參與者存在迴避甚至恐懼社交的現象。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享受”獨居獨處,依靠手機建構和維護自己的社交網路,在虛擬世界越陷越深。(8月30日《光明日報》)。

社交是具體的,體現於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輕人要想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就必須從細節做起,敢於步入社會、勇於參加社會交往,不能被所謂“社恐”問題所困。

沒有正常的社交能力,在社會上寸步難行。社交是處理日常紛繁複雜的社會關係的一種手段和方式。回溯歷史,在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先鋒模範人物身上,優秀的社交能力是成功的一個集中體現。對年輕人而言,解決社交問題,使自己擁有優秀的社交能力,從來都是安身立命、為人處世的大問題,來不得半點馬虎,容不得絲毫含糊。

在某種意義上,現實生活中的“虛擬世界”成為產生“社恐”最大的敵人,也就是各種各樣的社交平臺和聊天小程式。《光明日報》(8月30日)調查顯示,65。9%年輕受訪者覺得與朋友見面難,44。9%的年輕受訪者與朋友見面需要提前三五天約,表明當今社交生活己出現社交障礙;“朋友見面難”已成為一種生活常態,“有空見一面”也是一種奢望,約個飯局更是一種“生死之交”,特別是,97%的參與者存在迴避甚至恐懼社交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享受”獨居獨處,依靠手機和電腦等媒體建構和維護自己的社交網路,在虛擬世界越陷越深。出現這種狀況,除了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之外,主要是因為過度依賴於網路虛擬社交平臺,遠離真實的現實生活造成的。

善處虛擬世界,必須敢於說“不”字。事實上,網路社交平臺的風靡,也是現實孤獨感的一種折射。一些年輕人迷戀網路社交平臺,其實是一種虛擬社交依賴症,對網路社交平臺越依賴,在現實生活中就會越孤獨。打破社恐的最佳方法,就是要敢於對“虛擬世界”說“不”,迴歸現實進行社交。如果踏不出舒適圈,改變也就無從談起,“社恐”終究害人害己。

善處虛擬世界,必須學會“抽”身。網路社交平臺,在帶給人們虛擬滿足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社會影響。從表面上看,依賴網路社交平臺,減少了人的孤獨感,聯絡了社交感情。殊不知,對沉迷於虛擬社交中的他們來說,網路社交平臺已經不折不扣地變成了真實社交關係的替代品,甚至對正常工作、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和危害。特別是年輕人,要學會適時從虛擬世界中抽身,迴歸現實。

善處虛擬世界,必須學會經營虛擬世界。一些人廢寢忘食地經營虛擬社交群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工作沒做好,對身邊的親朋好友也沒照顧好,更尖銳的現實矛盾有增無減。可見,虛擬社交平臺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只有當它植入現實生活,在陽光下與正常生活步調和諧,在人與人之間零距離交往中,才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緩解年輕人“社恐”困局,學會善處虛擬世界不容忽視。要敢於向虛擬世界說“不”字,要學會適時從虛擬世界中“抽”身,更要學會經營虛擬世界。每個人都應該合理處理現實與虛擬中的自我狀態,特別是現代年輕人,當今時代生活和工作節奏明顯加快,更多的時候應該依靠親近大自然,親近身邊的人,親近有生命力的東西,來治療“社恐”和提高自己的現實社交能力。

(榕江縣栽麻鎮政府 林澤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