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對覺這個詞,但有錯覺,錯覺伴隨一生,信不信由你

從認知這個世界的那天起,我們就活在錯覺裡,而這個錯覺可能會伴隨我們一生,而且身不由己,信不信由你……

人生沒有對覺這個詞,但有錯覺,錯覺伴隨一生,信不信由你

錯誤的認知

襁褓的嬰兒以為永遠不會沒有奶水,斷奶終究會成為一個現實,代替乳房的是個奶嘴。

考試的學子用一隻金筆信心滿滿地寫完了認為滿意正確的答案,結果全是錯的。

有人做了一件事認為應該是得到獎勵和讚美時,得到卻是指責和怪罪。

友情裡相視一笑,就相信了是愛情,把應該是朋友的人當成了戀人。

喜歡晴朗天氣的人,認為晴朗代表今天好心情。

有人一步步成功前進時,錯覺認為失敗已經丟掉很遠,當勝利之路走到的盡頭時,卻發現路牌寫著失敗是成功的母親。

人生沒有對覺這個詞,但有錯覺,錯覺伴隨一生,信不信由你

我們時時刻刻都活在感覺裡,設定自己生活狀態和未來的一切,假設朋友與敵對,判斷丟失和擁有,評價世道結論某些人,感覺自己勝利或者失敗,但感覺常常是錯的。

人的感受常常大於本質,就如同看到鮮紅的液體首先想到了血液,聽風雷聲說要來雨,聞香識女人,不喜歡的味道便是難吃,用外在錯覺顛覆真知卓見。

故事裡的傳說,宋太祖朱元璋親傳天下第一美食“珍珠翡翠白玉湯”,在飢寒落魄時吃的一碗酸壞的泔水湯,竟然感覺勝過珍饈美味,判斷可能因為錯覺的緣故,但是錯覺可能不需要判斷假象。

人生沒有對覺這個詞,但有錯覺,錯覺伴隨一生,信不信由你

錯覺的產生有很多因素,掩耳盜鈴、濫竽充數就不多說了,刻舟求劍、草木皆兵屬於假象,錯覺假象古來有之,有人用它欺騙別人,有的人騙自己。

古代嗟來之食也是個典故,黔敖以為飢餓難忍的人給他飯吃會不亦樂乎,於是沒有注意以禮相待,結果這人就因為沒有禮遇而不食,縱然道歉也沒用最終餓死。

而後人認為這種行為體現了一種人格尊嚴,也算錯覺認知吧,畢竟黔敖重視到了錯誤,及時道歉了,希望這種志士能活下去。

應該說這個人太犟了,也可能餓昏了頭,餓殍不止他一個,他就認定黔敖是看不起他,用過頭的氣節以命賭氣,寧肯餓死也不吃。典故還有很多,找個耳熟能詳的類比吧。

人生沒有對覺這個詞,但有錯覺,錯覺伴隨一生,信不信由你

乞討者

再說說社會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生活質量。

人們也許認為,擺脫了落後貧困的世介面貌應該是這樣,現在低俗的軟色誘一類性暗示無處不在,錯覺的以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開放程度高的花花世界裡,當然,這都是純粹的錯覺,而且還是片面的。

人生沒有對覺這個詞,但有錯覺,錯覺伴隨一生,信不信由你

50年代的美國海報

漂亮可愛、陽光帥氣,這些都不等於單純和善良,所謂漂亮的小姐姐、帥氣的小哥哥,外表永遠不能代表內心世界。

展示的雖然是美好的面容和身材,不知道應該以吸引還是勾引去定位,但人們多數用錯覺認為這都是好的,於是人也是好的,漸漸形成一種習慣類似風格的無可厚非感,顯然自身的審美和價值觀慢慢被改變,但都毫無察覺。

再說說感情的錯覺,是否想過一個問題,印象裡的那個初戀現在若還能在一起,一定不會是原來的感受了呢?

人生沒有對覺這個詞,但有錯覺,錯覺伴隨一生,信不信由你

感情的冷板凳

懷念一個人通常夢或者偶然間想起,不過是殘存的錯覺推使罷了,人的印象會像照片一樣定格在那就是錯覺,人不光是多重性格,也是多面性的,生活時常改變一個人,別說當時因為什麼不能在一起,即便如今還能在一起,一切也不一定還是從前的感覺了。所以,不要被錯覺矇蔽,總是活在回憶裡。

人生沒有對覺這個詞,但有錯覺,錯覺伴隨一生,信不信由你

人生從童年開始,或犯錯失去或快樂得到,或傷痛後悔,從不理解到誤解,不懂的青春構成了簡單而又複雜的錯覺,這個錯覺也會在成年後被引用。

END

文:明白哥說事/原創 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