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 編輯:阿迪民

中華

上下五千年,在華語樂壇帝星閃耀的夜空,長年盤旋著一個黑洞,他能量極大,吞噬時間,卻又籠罩著神秘氛圍。

這個黑洞就是歌手阿杜。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阿杜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時代の謎,他的出現就像原子彈爆炸一樣高熱高光,那麼突然,那麼熱浪襲來。

他的消失也是那麼的突然,瞬間結束,像佛教中所說的斷滅:一切言語道已過,一時都盡如火滅。

何況他延伸出了很多亞文化現象,對於這種流行文化中的亞特蘭蒂斯,我們不可能不悉心研究,撥開重重迷霧,還原時代迷思。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如果你輕輕點開Robin李的搜尋引擎

看到阿杜介紹如下:

阿杜(Ado),原名杜成義,1973年3月11日出生於新加坡,華語流行樂男歌手。代表作《撕夜》、《他一定狠愛你》。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這種介紹準確、冰冷而枯燥,就像課本上魯迅的簡介一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沒有活人氣息,看了之後你也不知道魯迅是怎樣的大先生。

時間調到2002年,中國樂壇群雄割據,南面是王力宏、周杰倫、陶喆坐穩交椅,扭動著R&B的身姿;北有羽泉、孫楠隨風奔跑,生龍活虎。

就在這時,阿杜像來自太平洋的颱風,從東南強勢登陸,所有人都得往後稍稍。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可以說2002—2003賽季,華語樂壇最閃亮的星就是阿杜,他頂著一頭飄逸的等離子燙從天而降,火到一塌糊塗。

有多麼火呢?資料上來看:

阿杜的第一張專輯《天黑》,創下了2002年內亞洲銷量150萬的好成績,一片歡呼掌聲。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這張專輯讓阿杜一夜爆火

同一年的11月,阿杜瀟灑祭出了第二張專輯《堅持到底》,又輕鬆賣了一百多萬張。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一夜爆火2。0

在風頭正勁的時候,一代pop小天王林俊杰,是阿杜的“小弟”,每天跟在師兄後面跑通告。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大哥帶小弟

在《哈羅》的MV中,“四旦”之一的趙薇出演了女主角,跟阿杜深情相擁,狀如情深深雨濛濛,讓何書桓黯然神傷。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世界只在你眼中

生活的閱歷告訴我們,真正的超新星,不是靠資料說明問題的,而是你的生活完完整整地被阿杜的歌聲包裹住。

他的大金曲出現在2003年的任何場景中:洗浴中心、蘭州拉麵、2元店、旱冰場、黑網咖、強子的髮廊、重點高中的小喇叭廣播站、公交車、隔壁鄰居家……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各個階層的人,只要你不是生活在真空裡,你一定都聽過

“他一定很愛你,也把我比下去”

“可是Andy

“四個字,堅持到底”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但是從各方面來說,阿杜的爆紅,非常的不可思議,甚至讓人感覺很神秘。因為阿杜長相實在是太過普通,毫無星味。

阿杜的臉龐像一條潤滑的鰻魚,滋溜一下就從你的腦海中溜走。你好像知道他長什麼樣子,但是仔細一想,卻發現他的五官是糊的。只在恍恍惚惚中,有一個輪廓。

這個輪廓介於鄭伊健、郭峰和精裝版高曉松之間。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那一年,被歌聲統治的人們都發瘋一樣搜尋有關阿杜的資訊。

經過各種地攤兒小報和娛樂新聞的渲染,大家發現阿杜曾經工地上做了7年包工頭,這種樸實無華的逆襲,更增加好感,阿杜成了勵志偶像,像一個二十初清新的夢,給我們每個人希望。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但是問題來了,由於形象過於樸實,歌曲播放的場景過於多元和親民。一些碎嘴仔開始譏諷阿杜的音樂風格為——民工流行(Proletarian Pop,Labor Rock)。

一言以蔽之:土鱉。

這種說法也不是沒道理。阿杜的歌詞,總有些莫可名狀的意象。既不青春也不校園,跟整個城市化的潮流方向完全不搭。乍一聽好難過,仔細一聽好迷惑。比如那首著名的《他一定很愛你》。

“我應該在車底

不應該在車裡

看到你們有多甜蜜”

聽到這裡,人們會感到有無數個問號撲面而來:

他為什麼要在車裡?他在車底幹嘛?這是誰的車?車底有什麼?

???????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還有在《撕夜》中的經典迷惑歌詞:

我把夢撕了一頁,一場雨溼了一夜,舊電話撕了一頁,兩個人撕了一夜。

如果不看文字,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是把夢撕了一夜?還是把電話撕了一頁?兩個人為什麼要溼了一夜?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酸澀而自信,與背景的顏色相得益彰

而且阿杜的唱法,太special了,是世界搖滾史上不曾出現的先鋒流派——哭腔rock。

那尖糲斷層的嗓音,那撕心裂肺的感覺,又殘忍又迷幻,讓人一下子揪心一下子舒展,好像砂紙劃過牛皮癬,說不盡的滄桑。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但是阿杜最大的謎團就是,如日中天之時,突然就不紅了,過程極短,讓人困惑。

不僅如此,他的走向無聲還伴隨著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2003年非典。

那時人們戴著發的一次性口罩和手套,去藥店和超市買了大瓶維C和袋裝板藍根。大街上幾乎空無一人,超市裡都是阿杜的歌聲,“堅持到底”。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而隨著“非典”在人們的眾志成城中落幕,阿杜也迅速冷卻,飛快地熄火,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裡。

很多人回憶說,非典之後好像就漸漸忘了阿杜這個人了,翻篇了。好像阿杜的職業生涯被SARS生生擋住了。

有人老在網路上詢問:“阿杜哪裡去了???”其實他並沒有消失啊。

從2004到2018年,阿杜每隔幾年就發專輯。直到2018年,阿杜還發布了一張《我不該躲》,真的很努力。但奇怪的是,他的音樂再也無法激起人們瘋狂傳唱的熱情。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他也曾上過一些電視節目,但都融化在一些無名場次裡,很少有人關注。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明明專輯更新的頻率不低,卻少有人聆聽。明明沒有銷聲匿跡,卻老被說神秘失蹤。

這種感覺就像,阿杜不是自己要消失,而是所有人期待他消失一樣,這種感覺太神秘了。

其實阿杜曾經在自己的騰訊微博上發過一個很長的自白。長文裡,阿杜說了他對於娛樂圈的不適應。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我習慣在工地喂流浪狗,不習慣在釋出會上一遍遍說自己的故事”、“不習慣穿筆挺的西裝端著紅酒傻笑”、“不習慣被閃光燈層層包圍”。

長文裡還提到自己在事業上升期,得了焦慮症,不想見人,懼怕媒體,吃藥發胖,基本上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娛樂圈是個名利場,每天都有人渾身抹滿精油準備直搗黃龍,但對於阿杜來說,這是一個圍城,讓人難受,時刻拒絕,他想要出去。

沒有人會在乎一個不想融入其中的歌手何去何從。

時間像個琥珀,把阿杜凝固在在了2003年裡,事後回想起來有些悲壯,阿杜的歌和非典的記憶連在了一體,彷彿是時代的警示曲,好事者稱阿杜就像《啟示錄》中的天啟四騎士之一,唱完時代哀歌后便立刻消失。

而另外的三騎士,可能是周傳雄、許紹洋和黃品源吧。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開啟網易雲音樂的阿杜頁面,你會發現在這裡阿杜的粉絲只有7萬多個人,蝦米上的粉絲只有2。8萬。當年同阿杜一起被籤進海蝶唱片的小師弟林俊杰,如今已是功成名就,吃喝不愁。

阿杜蝦米粉絲數

俊傑的蝦米粉絲數

詭異的是,雖粉絲不多,但阿杜的歌人氣格外的火。

因為其足夠經典,時間足夠沉澱,阿杜的歌已經成為一塊肥美的發酵物,成了網路亞文化符號。

如果你點開網易雲,會發現阿杜的歌是全網評論最火的歌,每首有大幾千到幾萬的評論量。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儘管還有人調戲著阿杜“車底梗”,把它和今日流行的“綠帽梗”連在一起玩的不亦樂乎。

但是呢,當阿杜變成了一個歷史人物和一個記時單位——說出那些梗,不能說你很博學很幽默,只能說你不年輕了。

而且,過時的笑話更顯的蒼涼和落寞。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更多的人再聽阿杜,笑不出來了。聽阿杜能笑出來只是因為年輕,還缺生活的狠艹。

走進了生活,他們發現在在風裡在雨裡的可笑人,分明就是自己。

一個評論很精彩:

“年少不知歌詞意,如今淡然起漣漪。”

更多的人把阿杜的評論區當成了時間簽名簿。

在種種評論中,阿杜也變成了大家緬懷過去的一個開頭。藉著阿杜,回憶青春和逝去的家人,訴說著十幾年的物是人非,話淒涼。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阿杜彷彿是一個時間測量單位。在一個阿杜年裡,有的人興高采烈,有的人痛失親友。人們只記得時代但不記得阿杜。他的形象模糊了,但是歌聲卻愈發的嗡嗡迴響。

博爾赫斯說過,世界是由聲音構成的,所謂咒語就是一段特定的聲音,開啟一個特定的空間。而阿杜的歌就是就是一個時空鑰匙,一個時空穿梭機。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你可以用阿杜的歌聲精準地搭建一個2002—2003年的場景,恍恍惚惚,霓虹閃爍,楊柳依舊。

聽到阿杜的歌,你可能就會想到北京申奧成功、楊利偉遨遊太空、中國男足亮相世界盃……

你可能還會想到,某個炎熱午後,你走進音像店給你新買的艾利和MP3下歌,老闆跟你說最近有個叫阿杜的人很火,他背後的音箱放的就是他的歌。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或者你還會想到某個週末,你媽在黃昏中炒菜,你開啟電視機看到的《風雲》、《孝莊秘史》、《郎才女貌》,陸毅和林心如在中央8套黃金時間親嘴兒……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想著想著你有點眼角溼潤了,好像有點懂了為什麼兩個人溼了一夜,有人拍你肩膀,你甚至發現,那個站在時代背後的男人,好像不是米盧、姚明、大領導、電影演員、初戀物件,而是,阿杜。

阿杜的亞文化再研究:您為什麼非得在車底?

人們明白了,愛情不是永恆的,而人生不過是陌生人在你身邊來來往往。時間本身是沒有感情的,人只是時間流動的標記物。

阿杜是時間和眼淚的陳釀,那些變老中的不如意,那些虛擲的光陰,那些忘記的名字,都一股腦襲來。

此刻你好像更理解了歌詞的分量:

是你讓我看透生命這東西,四個字:

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