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當一個積極廢人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網上出現了一系列的流行人設,繼“隱形貧困人口”、“佛系青年”之後,“積極廢人”又成為了新的熱門詞語。

所謂“積極廢人”指的是:那些很愛給自己立Flag,但是永遠做不到的人。這類人心態積極向上,行動卻宛如廢物,他們往往會在間歇性享樂後恐慌,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其實,這類人在現實中相當常見,就是經常為自己設定各種目標,最後卻大多半途而廢。

別再當一個積極廢人了

他們會在新年的時候為自己列下今年要看的書單,而到了年末才發現可能連書皮都沒有拆開;會制定好完美無缺的計劃,讓自己學習程式設計、英語、攝影等各種技能,但到了最後才發現沒有一門是堅持下去了的;又或是告誡自己要早睡早起,保持健康的作息習慣;但到了晚上一玩手機就又紛紛熬夜了。

“積極廢人”這個詞語是帶著某種自嘲成分的,不用外界來指責,人們已經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弱點,所以他們索性將之拿出來調侃一下。或許從某種程度上,“拖延症”和“積極廢人”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然也有人會說,這其實就是懶,只想不做而已。但這麼簡單地下定論未免有些簡單了,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都有這種困惑,也許是其中包含著某種社會集體心態。

很多人在提到 “積極廢人”這個詞的時候,會將注意力放到“廢人”上去,這意味著你有很好的意圖,但沒有做到,所以你是廢人。但是否有人注意到問題是在於“積極”上呢?

在傳統的語境中,積極一向是個正面色彩的詞語,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積極向上、積極主動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

這種“積極”可能才是問題的根源,因為這種“積極”並非出自於本心所想,而是被社會所裹挾。

別再當一個積極廢人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學生時期,有些孩子看上去特別積極,參加了各種興趣班,奧數、作文、繪畫等,忙得沒有了休息日,但最後卻發現TA好像什麼都沒有學會,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那是出自於家長的意願,家長會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會很多才藝,所以TA也必須掌握。

而這個邏輯也可以很好地轉移到當下的很多人身上,只不過這其中的兩組關係發生了轉變,家長的角色又被社會所取代。

人們的種種積極舉動,也是由於媒體的宣傳,比如“再不學習就要被時代拋棄了”等話語,所以出於危機感人們不得不偽裝成很努力的樣子,但由於缺乏內心真正的驅動力,其結果很大程度上是不了了之的。

在當下的社會中,人們的問題恰恰不是什麼“積極廢人”,而是出現了太多不太恰當的積極,他們給自己立各種Flag,覺得自己應該掌握所有領域的技能和知識。

別再當一個積極廢人了

但現實情況卻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類似於達芬奇式的全才只是鳳毛麟角而已。所以,放棄更像是個必然的選擇,人們只能選擇當個“廢人”,否則他們會被這種種的計劃壓得不堪重負。

在傳統的語境中,廢人是個極為嚴重且帶有汙辱成分的語句,而在這個流行用語中,人們用極為自嘲的語氣來降低社會對自己的期望值,未嘗不是一種減壓的方式。

這其中也有很大層面上是來源於社會極強的壓迫感,最典型的就是知識付費慣用的“恐嚇式”營銷方式,將學習變成一種高壓式的事情,在短期內可能會促進產品的銷售,但從長期看卻是將人們越推越遠。

可以見得,久而久之人們也會對這一套免疫,既然你說我是“廢人”,那我就索性承認自己是“廢人”好了。

別再當一個積極廢人了

所以,這並不見得是在自怨自艾,反而可以看作是一種解脫。當你放下包袱和各種負擔的時候,更容易接近事情本身,而向世界昭告,到處立Flag這種行為才更像是一種帶有表演性質的作秀。

電影《陽光小美女》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7歲的奧利芙,戴眼鏡,小肚腩,做一夜成名的美夢,堅信自己有朝一日能當選美國小姐。於是一家人踏上了集體尋夢的旅程,奧利芙參加了“陽光小美女”的選美比賽。

當然,這一家人也可以說是各種奇葩的集合體,簡而言之,他們都是世俗層面上的loser。當他們來到比賽現場的時候,才發現奧利芙想獲得選美冠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賽場上熙熙攘攘的全都是打扮華麗豔光四射的人造小美女,而家人也不想奧利芙為了當選美國小姐而犧牲自己的天性。所以,他們索性“放飛自我”,奧麗芙跳了爺爺教的一段“脫衣舞”,讓場內觀眾大跌眼鏡,而在這時家人一起衝上舞臺和小女孩一起跳著庸俗不堪的豔舞。

別再當一個積極廢人了

好像這是一次徹底失敗的經歷,但實際恰恰相反,當拋棄成為美國小姐這個頭銜的時候,奧利芙反而能夠放下阻礙,將這個舞臺當作是展現自己的一個平臺,從這個角度上看,他們卻是成功的。

對於現實中的每個人來說,也是如此,人們完全沒有必要像宣誓一樣為自己去設立那麼多個目標,選擇一兩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就已經足夠了。至於最後能不能實現,這個的確是很難判定的一件事情。

毫無疑問,任何事情的實行都是艱難的,在這個過程中萌生懷疑的情緒也是很正常的。即便是很多在某個領域頗有成就的人也會嘲諷自己一事無成,但那只是某個特定時期的心理狀態而已。

“7月4日 :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的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

別再當一個積極廢人了

如果隱去姓名,你或許會認為這就是典型的“積極廢人”,絕不會想到這是胡適在留學時期所寫的日記。但這正反映出了再積極和努力的人也不會處於24小時不停歇的狀態,要求絕對的積極就只能是病態的打雞血。

不過,這個詞語能夠廣泛地傳播,也許在於人們已經開始以一種輕鬆的態度看待這件事情。

試想一下,那些真正到處立目標,宣稱自己一定要在三個月內賺多少萬、在一個月內能流利掌握一門語言的人是不能忍受說自己是廢人的,他們最介意的正是“廢人”這個稱號。

廢人與否,將它作為一個笑料,那本質上就是根本不在意這件事情,也許在這個時代,社會應該以更寬容和開放的心態去看待每個個體,畢竟

“就算是廢柴,我們也都各有各的廢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