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黃化原因及防控

柑橘黃化原因及防控

一、柑橘黃化的因素

1。栽培管理環割傷樹、掛果過多樹勢衰退黃化、施肥傷根黃化、生理乾旱黃化、果園積水爛根黃化、土壤有害生物侵染根系黃化,激素、除草劑過量、土壤板結等等。

2。高低溫影響高溫下,葉面上形成褪綠的黃色病斑,隨日灼加重,黃斑變為褐色時,該部位的葉片組織死亡,遇雨水容易感染炭疽病,導致葉片脫落;低溫下,柑橘遇冷害,會導致新梢黃化,難以老熟。

3。蟲害天牛、根結線蟲、蛀心蟲、蟎類等害蟲為害後,都可以造成植株矮小,葉片小而薄,轉綠遲緩,發黃或呈青銅色,花、果易脫落,樹勢明顯衰退。

4。病害黃龍病、炭疽病。

5。缺素缺氮,整株開始變黃,葉片變薄;缺鎂,柑橘從下面的老葉先變黃,黃斑呈倒三角形;缺鐵,新葉葉脈為綠色,新葉的葉片先變黃;缺鈣,新葉的葉脈葉緣開始變黃,葉片缺口;缺鉀,老葉的葉尖葉緣開始變黃;缺鋅,新葉上葉脈與葉脈間有對比明顯的黃斑;缺磷,新葉密生,老葉青銅色,枝和葉柄帶紫色;缺硼,成葉和老葉從葉脈開始黃化,終至全葉暗淡黃化,無光澤,向後捲曲;缺錳,葉脈保持綠色,葉脈間為淡綠或黃色,即在淡綠或黃色的底葉上顯現出綠色的網狀葉脈;缺硫,柑橘新梢葉全葉發黃,隨後枝梢也發黃,葉片變小;缺鉬,葉片上也出現黃斑,但黃斑集中在中脈區而成長圓塊狀,故缺鉬又稱“黃斑病”;缺銅,嫩枝彎曲呈“S”形,葉片特別大,葉形不規則,主脈扭曲,幼葉變褐或白。

二、柑橘黃化防控

栽培管理結合開溝追肥(肥料分散施放、滴水線外開溝,避免肥害),注重生物有機肥的使用,有機一無機復混肥代替複合肥,可以有效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結及重金屬汙染;平地種植開深排水溝,防止積水;結合滴灌(滴肥、滴水)及淋施水肥保持土壤溼潤、補充養分;除草可用樂土富安撐死草兌水10 倍定向噴施除草,除草不傷根,有利柑橘健康生長,解決除草劑過量使用引起的作物除草劑藥害。

病蟲為害結合黃龍病防控措施及柑橘幼樹病蟲害發生概況進行綜合防治。

缺素黃化對於已經缺素黃化的柑橘每株及時淋施樂土富安2代等同類的生物有機-無機特種肥100克,連續淋施3~4次(隔7天淋1次),每株柑橘配合滴灌使用樂土富安4代類富含黃腐植酸鉀大量元素水溶肥15~20克,每5~7天滴水肥1次,連續滴入3~4次,輔以葉面噴施氨基酸高鈣全營養葉面肥,能有效修復缺素黃化。

柑橘種植使用樂土富安系列產品可以滿足柑橘中微量元素的需求,樂土富安生物有機蚯蚓特種肥、樂土富安2代(15-6-12)生物有機無機特種肥,有機質>15%、樂土富安3代(12-8-30)、樂土富安4代(10-12-40)大量元素水溶肥、樂土富安氨基酸高鈣中微量全營養葉面肥水溶肥料(氨基酸>10%,Cu+Fe+Mo+Zn+B >2%,Mo,0。05%~0。5%) 等產品富含中微量元素。

柑橘黃化原因及防控

三、柑橘黃龍病特症及預防

柑橘黃龍病是一種寄生於韌皮部篩管和薄壁細胞組織中的韌皮部桿菌——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的國際檢疫性病害。目前該病是柑橘學者、專家暫時無法根治的技術難題,尚無特效藥物防治,但不用談“黃”色變,柑橘黃龍病是可防、可控、不可治而已,控制好木蝨就大大降低柑橘黃龍病發病機會。

柑橘黃龍病在田間的傳播途徑:

1。帶病樹嫁接苗、帶病苗接穗。

2。木蝨,柑橘木蝨是柑橘黃龍病傳播主要媒介。

柑橘黃龍病田間發病因素:

1。病源,帶病苗木移栽新種植地。

2。傳病媒介,木蝨,高傳病性,木蝨成蟲和若蟲都會傳病,木蝨爆發將會加重病源擴散。

3。氣候因素,氣溫、風、雨等,冬季暖冬是黃龍病發生流行的助力條件,大風大雨會將帶病媒介進行傳播。

4。管理因素,管理不到位的果園樹勢弱、樹梢不統一、樹梢老熟慢等容易受到木蝨危害。

柑橘黃龍病田間防控措施:

1。嚴控根源,種植苗木選擇,無病苗圃培育的健康苗木。

2。嚴防死守,結合柑橘種植水肥技術、植保技術、園藝技術,保證柑橘每一批梢統一放梢,減少木蝨的發生與危害;冬季清園殺滅越冬代柑橘木蝨,減少來年田間侵染,放梢期及木蝨活躍期進行植保預防。

3。堅決挖除病株,一經發現可疑黃化病株,堅決殺木蝨後挖除。

4。科學管理,病害並不可怕,關鍵是科學對待問題,規劃種植,提前做好植保預防。

想要了解更多農業技術和最新資訊,請上網搜尋“廣東益農資訊社”http://www。gd12316。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