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極簡史

火鍋極簡史

秋風四起,天氣漸冷,宜吃火鍋滋補。

說到火鍋,大江南北,幾乎沒有人不喜愛,尤其是在川渝地區,火鍋更是“家常便飯”。

火鍋極簡史

可以這麼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火鍋。而火鍋又是從什麼時候出現,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硃砂痣”呢?這就要從

新石器時代的“古董羹”

說起。

火鍋極簡史

所謂“古董羹”,實際上與“古董”沒有任何關係,而是食物投入沸水時“咕咚聲”的諧音。

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以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後在底部生火,煮熟食物。這樣製作出來的食物被稱為“羹”,所使用的“鼎”被稱為

“火鼎”

,這大約就是最早的火鍋了。

火鍋極簡史

故宮博物院藏 西周有盤鼎

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西周墓的有盤鼎下有托盤,用於盛放炭火,類似於今天的暖鍋、火鍋。鼎中可盛菜,從容量上來看,該鼎盛滿菜也只夠一個人食用,類似於今天的“小火鍋”。

火鍋極簡史

漢代的銅鼎內部劃分了格子,出現了“五宮格”的銅鼎,樣子看起來跟今天的“九宮格”火鍋很像~

火鍋極簡史

南京博物院藏 西漢分格鼎

江蘇盱眙縣曾出土了西漢江都王劉非曾使用的分格鼎

,鼎中分五格,可以進行不同食材的燒煮,可以想象到他與一家老小把酒言歡,圍爐吃火鍋的歡樂場景了~

火鍋極簡史

到了宋代,火鍋已經平民化、大眾化。當時宋人主要涮兔肉火鍋,還給火鍋起名為

“撥霞供”

如何理解“撥霞供”一名呢?

林洪在飲食書籍《山家清供》中寫道:

“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

是說火鍋湯底沸騰如白雪,兔肉鮮紅如晚霞。

火鍋極簡史

在當年的黃河流域一帶,每到農曆十月初一,家家還會舉辦“暖爐會”,圍坐在火爐變吃肉喝酒。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所謂,

“十月朔,有司進暖爐炭,民間皆置酒作暖爐會”

火鍋極簡史

現在傳統的老北京涮肉,是隨清兵入關而傳入中原的,被稱為

“野意火鍋”

。據舊《奉天通志》記載,野意火鍋的食法是:

火鍋“以錫為之,分上下層,高不及尺,中以紅銅為火筒著炭,湯沸時,煮一切肉脯、雞、魚,其味無不鮮美。”

火鍋極簡史

故宮博物院藏 清光緒

銀壽字火鍋

乾隆皇帝最喜好“野意火鍋”,在乾隆五十年舉辦的千叟宴中,火鍋成為了宴席的主角。文獻《清代宮廷大宴——千叟宴》記載:

“一等宴席每桌擺設火鍋兩個,煺羊肉片一個,鹿尾燒鹿肉一盤,煺羊肉烏叉一盤,葷菜四碗,蒸食壽意一盤,爐食壽意一盤,螺螄盒小菜兩個,烏木筋兩隻……”

火鍋極簡史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

掐絲琺琅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後來,火鍋流傳至京城市肆。據說在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櫃買通了太監,偷得了宮中“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涮羊肉”便在都市街頭中出現了。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

編輯丨甘小博

火鍋極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