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幾大經典美食,幹蒸燒賣很有特色,泮塘馬蹄粉很獨特!

艇仔粥

廣東幾大經典美食,幹蒸燒賣很有特色,泮塘馬蹄粉很獨特!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稱水上人家)創造的,其後又在廣州發揚光大。現為廣東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艇仔粥的配料有生魚片、瘦肉、油條絲、花生、蔥花、蛋絲、浮皮、海蜇絲、叉燒絲、燒鴨絲和魷魚等。烹製時將滾燙的粥底倒入配料中燙熟即成。艇仔粥以粥底綿滑、味道鮮美、口感豐富而聞名於世。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稱水上人家)創造的,其後又在廣州發揚光大。舊廣州,珠江西濠、沙基湧和荔枝灣一帶,入夜時分,一排排花艇靠向岸邊或大遊船,每隻艇的尾部都插著一支黃旗,上面有一個大大的“粥”字,那就是賣艇仔粥的疍家船。

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們會向岸邊或遊船的遊客兜售艇仔粥。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鮮打撈的魚蝦蟹蜆螺等,雜七雜八,匯入一煲粥裡熬出來的,由於新鮮,粥水鮮甜無比。最初的艇仔粥每天用料不盡相同,打到什麼就放什麼料,美味異常。後來陸上店家也仿做艇仔粥,慢慢把它的配料固定下來,有魚片、燒鴨絲、海蜇絲、炸花生、雞蛋絲、魷魚絲、油炸鬼等,後來又增添了浮皮、炸薄脆等佐料。

廣州人稱小舟為“艇仔”,艇仔粥就是這些以小艇為生,專營供應水邊及船上顧客的小商販所經營的粥品.主要集中在荔灣和東堤西濠口。光緒年間,在荔枝灣開始流行“扒艇”(划船),舟穿樹影,畫舫縱橫,有粥艇在其中為遊客供應特製的魚生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艇仔粥主要配料為碎魚肉、瘦肉、碎油條、花生、蔥花,亦有加入豬皮、海蜇、碎牛肉、魷魚等,以粥滑軟綿、芳香鮮味聞名。現在在廣州、香港以至海外各地的廣東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備的食品。關於艇仔粥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一個家道中落的廣州“西關闊少,他於經濟拮据的窘境中,買了一隻小艇,在荔枝灣做起了賣粥的營生。

幹蒸燒賣

廣東幾大經典美食,幹蒸燒賣很有特色,泮塘馬蹄粉很獨特!

幹蒸燒賣是廣州人喜歡的茶樓傳統早點之一。它用薄面包裹半露的肉餡料蒸熟,色鮮味美,爽口不膩。各茶樓、酒家均有出售。幹蒸燒賣有豬肉乾蒸燒賣和牛肉燒賣兩種。其中牛肉燒賣的歷史有七八十年之久。牛肉燒賣的製作方法是:取牛肉去掉筋絡,用刀剁碎後配以肥豬肉粒、薑汁、酒等拌勻,撻至起膠,擠成一個個丸子上碟。每碟兩粒,放進蒸籠裡蒸熟。現在,有配以馬蹄粒、筍粒等爽口配料,使其更加鮮香爽口,肥美不羶。

幹蒸燒賣是廣東省地方傳統名點,廣式飲茶中的幹蒸燒賣是茶市必點的人氣點心之一。屬於粵菜系。幹蒸燒賣是用半肥瘦豬肉、蝦仁、雲吞皮和雞蛋為主要原料,以生抽、白糖、鹽、雞粉、胡椒粉、生粉、料酒為配料加工製作而成的。在20世紀30年代,幹蒸燒賣已風靡廣東各地,近20年來,又傳遍廣西的大中城市,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必備之品。

做幹蒸燒賣的皮是比較硬的,不能和得太軟,太軟的麵糰蒸出來會蹋下來,揉麵團時,要有耐性,慢慢的揉光滑。揉好的麵糰是比做餃子、包子的麵糰硬很多,加上天氣比較熱,最好是做一個就擀一個皮,如果全部擀完,很容易幹掉,變得更硬,這樣就更難包了,還沒包到的麵糰最好用溼布蓋上。燒賣皮儘量擀得薄一點,皮越薄會越好吃,荷葉邊也要擀得薄點,我擀的有點厚了。蒸的時候大概8-10分鐘合適,如果包的小一點的8分鐘即可。

蒸腸粉

廣東幾大經典美食,幹蒸燒賣很有特色,泮塘馬蹄粉很獨特!

蒸腸粉是廣東老西關地區特色傳統名吃之一,屬於粵菜系,是一道米制品,因其形狀似豬腸,所以叫做腸粉。本品是將老包米水磨成米漿,鋪在潔淨的布上放在鍋中蒸熟,加入肉、時令蔬菜炒後即可食用。個人認為加上一些醬湯會更好吃。

大米加清水浸泡至軟,磨成粉漿,再加清水調稀。

粉漿中加適量花生油拌勻。蒸籠上鋪上溼紗布,取一勺粉漿倒在溼布上攤平,厚約O。3釐米。

放入預熱好的蒸鍋內,用旺火蒸熟,取出去布,將粉捲起來,成長條形,即為齋腸。

若卷之前,放入不同餡料,就成為同味不同的腸粉,如豬肉腸、牛肉腸、蝦米腸等。食時蘸醬油、熟油等佐食。 粉色晶瑩潔白,質地軟滑而爽,肉鮮味香。

腸粉的製作要領:

1)大米與清水的比例以1:3較為合適;漿太稀,粉蒸不成,粉漿太稠,蒸成的粉太硬;

2)粉漿搪在溼布上,厚薄保持均勻,不宜過厚,否則粘結不爽口。

沙河粉

廣東幾大經典美食,幹蒸燒賣很有特色,泮塘馬蹄粉很獨特!

沙河粉,外文名Shahe powder,是廣東省廣州地區一種大眾化的傳統名吃之一,主要食材為大米。屬於粵菜,口味滑,爽軟韌柔勁道。因此粉最早出自廣州市沙河鎮而得名。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烹飪時間為15~30分鐘,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鐵、磷、鉀等營養元素,易於消化和吸收,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清末,沙河鎮有一個小店鋪,名叫“義和居”,店主名叫樊阿香,已經成婚,還有一個老父親,叫樊官秀,一家三口以賣白粥油器、飯食為生。日子不算富裕,但也還過得去。一天,樊阿香吃了些上火的東西,又著了涼,有些發熱,頭重腳輕,不思飲食。父親樊官秀很是發愁,便想做些新鮮食品給兒子開開胃。做什麼好呢?想來想去,自己別的不會做,只會用米漿蒸蒸糕做點粉條,但都粗糙大塊,口感不怎麼樣。要想兒子胃口好,還是做點薄的米粉吧。怎樣做米粉才能薄呢?他抬頭一看,看見平常曬東西用的。

窩籃,心裡突然靈光一閃:在上面倒一層薄薄的米漿,蒸熟後不就是一層薄薄的米粉了嗎?於是馬上洗淨窩籃,又浸好米,磨了米漿,燒開了蒸鍋裡的水後,舀了一勺倒在窩籃上。然後輕輕一搖,讓米漿薄薄地攤在上面,放在鍋裡,用猛火蒸上一兩分鐘,米漿就熟了,成了薄薄的一片粉皮。樊官秀揭起粉皮,切條,再加上油鹽香蔥等佐料,一碗香噴噴的米粉做好了。樊阿香一嘗十分可口,胃口好多了,邊吃邊問父親這粉叫什麼名字。樊官秀說:“這是見你不開胃,試著蒸的,還沒有名字。”妻子說:“這粉是在沙河創制的,不如就叫沙河粉吧。”樊阿香父子也齊聲叫好。第二天,樊阿香便把沙河粉推了出去,十分受歡迎。生意越來越好,樊阿香乾脆停了粥、面、飯的製作,把自己的“義和居”改為專營沙河粉。他買來優質的安南米,請人揀去裡面的沙子雜質,用白雲山水浸上兩個多鐘頭,待米浸軟後,又用白雲山水磨成米漿,蒸成米粉。由於白雲山水水質優良,製成的沙河粉又薄又韌,細滑可口,本地居民,過往客商都喜歡光顧,生意十分紅火,沙河粉就成了沙河鎮的特產。

泮塘馬蹄粉

廣東幾大經典美食,幹蒸燒賣很有特色,泮塘馬蹄粉很獨特!

馬蹄糕是廣東廣州地區傳統糕類美食。泮塘馬蹄糕將馬蹄(荸薺)磨成漿或幹馬蹄粉兌水加糖蒸制而成。“泮塘馬蹄糕”是採用當地的特產馬蹄粉作原料,在製作上先將砂糖炒至稍黃後溶成糖水,再調入半分熟的馬蹄粉漿,然後猛火蒸熟。

基本特點 : 其糕體色澤金黃透明,爽滑而富有彈性, 且帶有一些馬蹄清香之味,特別可口。人們在飲茶吃飯之後品嚐一兩件馬蹄糕,確是別有一番清新的滋味。歷史上以泮塘產的馬蹄粉蒸制的馬蹄糕為最好。其色美、晶瑩、透明、爽滑、清甜,是廣州人喜愛的早點之一。

羅坤師傅主制的這款點心,制時先濾(馬蹄)粉漿、煮糖水,再把沸糖水衝入粉漿攪拌成蒸熟,便成為著名的泮塘馬蹄糕了。它晶瑩通透,入口清甜爽滑,且帶有一些馬蹄清香之味。人們在飲茶吃飯之後品嚐一兩件馬蹄糕,確實別有一番清新的滋味。馬蹄糕品種有透明馬蹄糕、生磨馬蹄糕、油炸馬蹄糕、鴛鴦馬蹄糕、三色馬蹄糕等。

泮塘五秀泮塘馬蹄(荸薺)的知名度僅次於蓮藕,以水馬蹄為主,通常於立秋種下經120天便可收成,以其製作的優質泮塘馬蹄粉過去曾大量遠銷南洋、北美。菱角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果實紅紫色的多作蔬食,而黑殼者肉色稍黃,多作菱粉。

茨菇(慈姑)在泮塘的歷史據云只有300多年,因其白皮白肉個頭大,並含有豐富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等大受廣州人歡迎,還取其某種形狀意義,把茨菇作為年宵傳統菜,亦有以其製成中式糖果。茨菇開白色小花,很雅緻。

茭筍,屬禾本科,外貌與禾苗相似,故又名禾筍。茭筍和禾苗的分別是:茭筍的葉比稻葉長寬而肥厚,而且長勢蔥茂。台山南部地區有大量出產,菱角有青色、紅色和紫色,皮脆肉美,算是佳果,亦可作為糧食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