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製作綠豆粉皮,價格趕上豬肉,家鄉過春節必備“硬菜”

綠豆粉皮

提及粉皮,可能很多地方的朋友都能說出是各自家鄉的特產,比如廣東沿海一帶,用大米澱粉製成的河粉,也是屬於粉皮的一種;中原及西北地區老少皆宜的涼皮,是用小麥澱粉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還有紅薯粉皮、馬鈴薯粉皮及蠶豆粉皮等等,可謂是各有各的風味各有各的特色,今天筆者帶著大家走進安徽亳州,來了解一下這裡的特色土特產——綠豆粉皮。

農民製作綠豆粉皮,價格趕上豬肉,家鄉過春節必備“硬菜”

綠豆粉皮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農家特產食品,以狀如晶、白如乳、用肉煨之軟糯醇厚,過水拌之清涼爽口,且有久煮不爛、生折不斷的特點。

和其它即做即食的鮮食型粉皮不同,綠豆粉皮即可鮮食,又可曬乾製成幹品,方便儲存運輸,食用時用開水浸泡即可製作菜餚。

堅持手工製作粉皮的手藝人

走進位於亳州市譙東鎮大寺村曹大哥的家裡,偌大的院子裡,擺滿了晾曬粉皮的長簾子(一種用高粱杆紮成的長條狀用具,主要用於晾曬粉皮用),曹大哥夫婦正麻利地忙碌著製作粉皮。

農民製作綠豆粉皮,價格趕上豬肉,家鄉過春節必備“硬菜”

據曹大哥介紹,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很多傳統手工藝人為適應市場,將手工製作都改成了機械化生產或半機械化生產,比如這粉皮製作,如果使用機械輔助,一天的生產量比純手工製作量能多出數十倍,這種機械化帶來的高效益,讓許多世世代代手工生產粉皮的作坊抵抗不了誘惑,但流水線上的粉皮,和用手工將傳統技藝精心製作的粉皮,品質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就比如機器人和真人相比,少了有血有肉的情感之別。

和效率驚人的機械相比,曹大哥家的手工粉皮作坊就顯得有些落後了,在村裡鄰居多次勸阻無效下,最終被送之“一根筋”的稱號,意為念舊、守舊、不思進取、一條道走到黑,就差沒說死心眼了。

農民製作綠豆粉皮,價格趕上豬肉,家鄉過春節必備“硬菜”

本來和鄰居們同處一條起跑線上,勤奮的曹大哥還以手腳麻利效率高而著稱,不過勤奮和麻利在機械面前,就顯得不值一提了。最讓曹大哥鬱悶的還有粉皮的價格,原本同樣的銷售價,現在鄰居們生產量大了,價格就落下來了,而他卻不敢跟風,一旦選擇降價,自己的努力非但賺不到錢,還有賠錢的可能,就連家人都責備他一步錯步步錯,一步被動處處被動。

綠豆粉皮的手工技藝

曹大哥所製作的是有粉皮“貴族”之稱的綠豆粉皮,家裡的綠豆,都是他親自在供貨商那裡進的上等綠豆,每天他都會起個大早,將夜裡泡發的綠豆磨碎,而後在大缸裡過濾,過濾後的綠豆漿水經沉澱後,得綠豆澱粉,曬乾後按比例兌水稀釋成稀糊狀,就可以製作綠豆粉皮了,這幾步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都是要講究技巧方法的。

農民製作綠豆粉皮,價格趕上豬肉,家鄉過春節必備“硬菜”

在亳州當地,手工粉皮製作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工具——銅旋子,一種類似平底鍋的銅質用具。製作粉皮時,將鍋內水燒開,旁邊準備兩口大水缸。

用木質的長把勺子舀一勺澱粉糊(50毫升)倒在銅旋子裡,用手快速在開水上轉動旋子,而後緩緩減速,澱粉糊就會均勻鋪滿旋底,而後將旋子快速在開水裡過一下,隨即放在裝滿清水的大缸裡,在水裡輕輕將旋底的粉皮揭下,搭放在木棍上,而後仔細鋪在備好的簾子上,每個簾子大約鋪6-8張粉皮。

農民製作綠豆粉皮,價格趕上豬肉,家鄉過春節必備“硬菜”

晾曬粉皮的場所也是極有講究的,一般選擇比較僻靜的向陽處,在這樣的環境裡,能避免粉皮不受塵土汙染,像曹大哥家的粉皮作坊,就位於渦河之畔,手工製作的細緻講究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就造就出上等的綠豆粉皮,這也是曹大哥敢堅持傳統還敢賣高價的底氣。

綠豆粉皮的市場價值

在當地有著“無粉皮不成宴”的說法,特別是過春節,綠豆粉皮都是一道相當硬的家常菜,無論是涼拌,還是燉雞燉肉,都是客人最喜歡吃的菜餚之一,之所以稱之為硬菜,除了綠豆粉皮好吃之外,高昂的價格也是讓它成為硬菜的主要因素之一。

農民製作綠豆粉皮,價格趕上豬肉,家鄉過春節必備“硬菜”

據曹大哥介紹,按照3斤綠豆製作一斤粉皮計算,綠豆的成本就高達12元以上,這若要算上人工成本、銷售費用等,想吃到正宗的綠豆粉皮,市場零售價應該在20元/斤左右。

20元一斤的價格,比曾經的豬肉還貴,所以,過年桌上若有一道綠豆粉皮,那就是排場,客人吃得歡,東家有面子。

因此,綠豆粉皮成了人們過年過節家家必備的農特產之一,在當地進飯館吃飯,無論大小,若點粉皮這道菜家家都不會缺少,因此,綠豆粉皮也成了考驗廚師水平的一道菜餚。

農民製作綠豆粉皮,價格趕上豬肉,家鄉過春節必備“硬菜”

有人說,綠豆粉皮價格高,有人用紅薯粉或者高粱粉、玉米粉及蠶豆粉冒充綠豆粉皮怎麼辦,不懂的朋友不就花冤枉錢了嗎?

對此,曹大哥介紹說:“綠豆粉皮色澤白中偏些蛋青色,而紅薯、澱粉製成的粉皮,色澤較為灰暗,大米、土豆或小麥澱粉製作的粉皮只適合鮮用,至於豌豆和蠶豆澱粉,可能比綠豆澱粉代價都要高,所以,就甭琢磨了。

所以,目前市場上沒有簡單粗暴直接冒充綠豆粉皮的,而是在綠豆澱粉中新增一些便宜澱粉,來達到提高利潤空間的目的,所以,購買綠豆粉皮,就是看顏色是評判正宗與否的先決條件。”

農民製作綠豆粉皮,價格趕上豬肉,家鄉過春節必備“硬菜”

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粉皮,是一道傳統特色食品,據傳早在北魏時期,農業專家賈思勰老師所著的第一本農業鉅著《齊民要術》裡就有記載,筆者查詢許久,也沒找到直接證據,不過有關於綠豆種植,卻是有記載的。

對於綠豆粉皮,也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更多的都是些始於漢唐,興於明清的傳說,不管如何,綠豆粉皮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發展到今天能受到如此歡迎,足以說明了它的存在價值,在凡事都講高效率的當下,不知道像曹大哥這樣堅持的傳統手工藝人,還有沒有繼續堅持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