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風味:出了名的潮汕手工魚丸,用的材料卻是魚刺最多的魚!

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大名鼎鼎的潮汕牛肉丸聞名全國,但是對於潮汕人來說,做丸子真的是手到擒來,牛肉丸只是其中一種而已,而今天要說的就是另外一種丸子,與牛肉丸不同,它是產自海里的,口感不如牛肉丸爽脆,卻多了幾分細膩,而且鮮美無比,它就是潮汕手工魚丸。

潮汕風味:出了名的潮汕手工魚丸,用的材料卻是魚刺最多的魚!

魚肉做成丸子,潮汕不是第一家,但是口感與鮮美程度絕對是排得上號的。潮汕的魚丸用的都是海魚,所以最擅長製作魚丸的當然就是海邊的居民了,其中以汕頭達濠產的魚丸最為出名。正宗的達濠魚丸,必須是手工製作,口感綿密細膩的同時還爽脆彈滑,咬一口就讓人忘不了。據瞭解,那邊的魚丸所用的原材料全部都是新鮮海魚,主要用到的是一種叫那哥魚的廉價海魚。

潮汕風味:出了名的潮汕手工魚丸,用的材料卻是魚刺最多的魚!

那哥魚是潮汕這邊的叫法,學名叫長尾多齒蛇鯔,在潮汕沿海的產量比較高,所以是潮汕這邊的常見海魚,主要用於製作魚飯以及魚丸。那哥魚的肉質鮮甜,但是潮汕老一輩人說道。肉質越鮮甜的魚,要麼就是有毒(比如河豚),要麼就是刺多,而那哥魚正是屬於後者。潮汕的魚飯也有那哥魚的身影,一般來說家長是不會給小孩子吃那哥魚飯的,主要就是怕卡到了,但是如果孩子能獨立吃那哥魚的話,那麼說他吃魚的基本功也算是練成了。雖然刺多,但是其鮮甜的肉質依然讓人對它趨之若鶩,於是吃到“沒有骨頭的那哥魚”便成為了以前很多潮汕人的夢想,而魚丸的誕生,算是給這群人圓夢了。

潮汕風味:出了名的潮汕手工魚丸,用的材料卻是魚刺最多的魚!

這麼多刺的那哥魚,是怎麼做成魚丸的呢?這其中還有個典故。據說當年潮汕沿海有一縣官,官不大,脾氣倒不小,他有一個怪癖,就是每餐必有魚,越鮮美越好,但是卻不能有刺,否則廚師就要倒黴了。適逢當時潮汕沿海海盜猖獗,官兵去圍剿,許多百姓就跑到縣城逃難。有個廚師也隨著難民一起到了縣城,由於要生活,所以就在縣城找活幹,這時就有人推薦他去縣令家做廚師。

潮汕風味:出了名的潮汕手工魚丸,用的材料卻是魚刺最多的魚!

到了縣令家裡,他得知了縣令的這個怪癖後,他覺得自己也沒辦法,於是打算辭職回家,但是此時自己已身無分文。此時縣令又派人催促廚房,懊惱的他朝著砧板上的那哥魚出氣,拿刀狠狠得拍了下去,結果驚奇地發現,這一拍竟然將魚肉與魚刺脫離了,頓時喜出望外,於是將魚肉刮下來,製作成魚丸。這個臨時製作出來的魚丸讓他獲得了好幾兩銀子的獎賞,這種製作工藝後來也就慢慢流傳開來。

潮汕風味:出了名的潮汕手工魚丸,用的材料卻是魚刺最多的魚!

到了如今,魚丸的製作工藝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改良,已經變得非常成熟了。那哥魚去頭去尾去內臟,切成兩瓣攤開,然後用刀的側面使勁拍打,這樣魚肉就與魚刺脫離了,然後使用工具將魚肉刮下來,這樣,最後就只剩下一堆魚刺與魚皮了。刮下來的魚肉還要上勁,將魚肉放在容器裡,加入蛋清與其他配料,用手順著一個方向不斷攪拌還有不斷用力拍打,魚丸的口感好不好,這個步驟最重要。三十分鐘左右,經過上千次的拍打,魚糜不斷收縮,並且形成了一層膠質,魚糜的拍打時間全憑師傅的經驗。魚糜拍打上勁完了之後,接下來就跟做牛肉丸差不多了,用手捏出丸子,再放入溫水中定形,至此,魚丸才算是做好。

潮汕風味:出了名的潮汕手工魚丸,用的材料卻是魚刺最多的魚!

潮州菜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鮮”字,對於海產品更是如此,那哥魚必須是鮮活的,從宰殺到製作成丸子,必須在四小時內完成。魚丸本身鮮美無比,所以不需加入太多的配料烹飪,將魚丸放入水中煮開,加入適量鹽,無需味精,最後撒點蔥花去腥,這就是最簡單的魚丸湯,也可以加點生菜什麼的,增加點風味,這就是原汁原味的魚丸湯,魚丸爽滑,湯汁鮮美!而潮汕地區最經典的做法則是紫菜魚丸湯,這兩種來自海洋中的食材,放在一起可謂鮮上加鮮,而且營養價值極高,是潮汕地區的一道經典菜式。

潮汕風味:出了名的潮汕手工魚丸,用的材料卻是魚刺最多的魚!

潮汕人對於鮮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所以面對鮮美異常的那哥魚,潮汕人根本就無法抗拒,即使面對的是密密麻麻的魚刺,潮汕人依然對其趨之若鶩,在頂級吃貨的面前,這些都不是事兒!

本文由每天都在鬱悶的老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